秦国创业史

2021-11-28 07:26马平安
同舟共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诸侯王室秦国

马平安

秦人有尚武、刚猛、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等优秀性格,也有纯阳纯刚、偏激固执的一面。这是由秦人的生存历史所造成,由历史的惯性所铸就。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为我们收录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告诉了我们关于嬴秦先祖的蛛丝马迹。司马迁认为,秦的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据说,颛顼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的嫡孙。

据说,颛顼帝有了一位名叫女脩的嫡孙女。女脩长得苗条端庄,勤快能干。一天,女脩正在自家门前翠绿的草地上快活地纺织。突然,蓝天白云之际飞来了一群黑色的燕子,啾啾鸣叫,展翅低飞,追逐嬉戏,其乐融融。片刻,有一只玄鸟来到女脩的身旁,产下一枚卵后腾飞而去。女脩感到十分好奇,于是放下手中的活儿,捡起了身边这个光泽圆润的鸟卵。端详了一会儿,她忍不住肚中的辘辘肠鸣,就吞吃了这个鸟卵。谁知道,吃下鸟卵后,女脩竟然怀孕了。经过十月怀胎,女脩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取名大业。再到后来,大业就成了秦人可以稽查的最早祖先。

在我国早期的历史上,有一个与秦人族源几乎完全相同的传说,那就是商民族的来源说。《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遥远的洪荒时代,一个名叫简狄的美丽少女,也因为误吞玄鸟之卵,殷商的始祖便由此而生。

这两个传说何其相似。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当时的东方有一个“为鸟师而鸟名”的庞大族群,如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等。这样看来,嬴秦族群很可能来自共同以鸟类为图腾的东夷集团,甚至是与崇拜玄鸟飞燕的殷商先祖同出一脉。

大业的后代繁衍昌盛,据说,大业娶的是少典氏之女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大禹治水,大功告成后,帝舜论功行赏,“帝赐玄圭”。大禹启奏:“赫赫功绩,我一个人不能建立;大费辅佐,功不可没!”帝舜闻言,十分高兴,特赏大费一面“皂游”—— 一面带黑色飘带的大旗。以后秦人崇尚黑色,可能与此有着很大关系。大秦帝国崇尚黑色,奉之为帝国政治模式的文化符号;秦始皇与群臣皆穿黑色朝服,帝国民众皆称“黔首”,其历史根据或许源此。

在赏赐大费黑色旌旗的同时,帝舜还给大费赏赐了一名姚氏玉女为妻。大费拜受后,帝舜又让他为自己驯养鸟兽。驯养鸟兽,原本就是大费的长项,因为他从祖上继承下来了丰富经验。由于事情做得十分出色,奇珍异兽都被他驯养得十分恭顺,帝舜大喜,嘉奖大费,特赐封姓氏“嬴”,秦人从此有了自己的姓氏。

夏朝末年,大费的后代费昌脱离夏桀,投奔商族,参加了商汤发动的推翻夏桀的战争。因为出色的驯马、驾车技术,费昌在商、夏的鸣条决战中,辅佐商汤立下了赫赫战功。从此以后,秦人的先祖受到了商王朝的高度重视。商朝时期,嬴姓氏族代代为商王室做事,社会地位很高。商纣王时,蜚廉极善行跑、恶来孔武有力。父子二人,迎来了秦人先祖在殷商时代的辉煌时期。

物极必反,祸福同门。蜚廉、恶来父子二人因为助纣为虐被姜子牙杀掉,秦人的先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商亡之后,在东方,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做了最后一次复国的努力。据说,嬴姓氏族是参与叛乱的主力之一。武庚叛乱被平定后,嬴姓氏族被周王室定为战犯与奴隶。

为了自身的生存,嬴姓氏族对周王朝表示顺从和屈服,但是,当时周王室并未给他们以真正的信任。本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原则,周公将嬴姓氏族驱逐到了遥远的西方边陲之地。于是,刀下余生之辈,被迫扶老携幼,肩担手提,离开东方的故乡山水,迁徙到周王室指定的荒凉、偏远、生死莫测的西方。从此,他们没有了歌声,没有了欢笑,前方充满了荆棘与艰辛。

在周王室的眼中,嬴姓一族是商朝余孽,把他们驱赶到西方边陲之地,一方面可把他们当成周王朝在西方的藩篱围墙,另一方面是想借当地犬戎夷狄之手除去这个不听话的心腹大患。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同样有句名言,叫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周朝附庸

周王室把嬴秦一族驱赶到莽莽荒原之地、虎狼出没之所、夷狄往来之处,可是,嬴姓一族不但没有因此灰飞烟灭,反而在这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为生存做斗争的年代里,嬴秦一族学会了独立与倔强。

在周穆王时期,嬴姓氏族的首领造父有一手高超的驾车本领。在周穆王西游时,诸侯徐偃王乘机作乱。得到消息后,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将周穆王安全、及时地送回了周土,从而为平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使这场叛乱很快得以平定。周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一族由此称为赵氏。

与此前后,嬴姓氏族中的另一支首领大骆则率领自己的族人西迁至犬丘之地。到大骆儿子非子时代,西迁的嬴姓氏族又一分为二,一支留在犬丘,另一支进一步西迁到今日的甘肃境内。由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封于秦地。至此,嬴姓氏族才真正被称为秦人,秦人也从此开始有了明确的纪年。这个秦地,据历史考证,大约在今天的甘肃天水、清水一带。

何为“附庸”?附庸只能依附于诸侯,没有资格与天子会面。对于秦人来说,这只是从奴隶到将军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怎么会有后来的称王称霸,直至实现天下一统?从此,秦人才真正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盘,这是他们开国创业史的开端。

当时的秦地,处在周王朝的西部边陲之外,荒凉、空旷,是一片莽莽荒原,渺无人烟,虎狼出没。这个地区有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戎、狄等。在这个时期,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戎狄部落正处在富于攻击性、掠夺性的发展阶段。在时机适当、力量强大时,他们不断侵略秦人的土地,掠夺秦人的财物与人口,甚至侵入西周境内掠夺。

这样看来,周天子封给秦人的土地,是一个周王室鞭长莫及、充满危险与不安定因素的化外之地。周孝王的所谓分封之举,实际上是惠而不费,给秦人的只不过是一个合法居留的名义。

由此不难看出,秦人尽管数世效忠于周王室,但周人在骨子里却没有真正把秦人视为自己人。分封于秦,你有能力,就开疆拓土;你没能力,就自生自灭。但是,即使这样,这一分封对于秦人来说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其一,分封举动使秦人开始摆脱了戎人的身份,使他们与西陲边境的其他戎狄民族从此区别开来,正式成为周王室的一名化外家庭成员。其二,这一特殊的身份在秦人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秦人在与周围戎狄民族的争战中产生了名分感、优越感。其三,由于附庸毕竟不是正式的诸侯,它也激发了秦人想进一步成为正式封国,屹立于列国诸侯之林的更大愿望,激活了秦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力。在空头支票的驱动下,秦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拓疆能力。从非子有秦开始,到他的玄孙秦仲时,秦人的政治地位在自己的不断拼搏中得到了提升。

周厉王暴虐贪婪,民怨载道。戎狄部落乘机侵入周人的边境,留居犬丘的那支秦族,誓死忠于周王室,整个部族在与西戎的战争中全部被戎人消灭。周宣王即位后,为了反击西戎,立即任命秦仲为大夫,让秦人去为周王室继续诛灭强悍的西戎。秦仲率领部族,与戎人拼死作战23年,最后死在了伐戎的战场上。秦仲对周王室的效忠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周宣王。周宣王亲自召见了包括秦庄公在内的秦仲的五个儿子,交给他们七千兵马,命他们继续征伐西戎,为先人复仇。秦氏兄弟五人同仇敌忾,大破西戎军队,夺回了被戎族占领的犬丘故地。周宣王非常高兴,就将犬丘赏赐给秦庄公,并且封他为西陲大夫,命其镇守边疆,继续讨伐西戎。从此以后,秦人便拥有了甘肃的秦地和陕西的犬丘两块封地。秦人用在战火中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已经成为保障西周王朝西线安全的重要屏障。

秦襄公

秦庄公死后,其首领的位置传给了次子秦襄公。这时,周王朝正是周幽王统治时期。世事苍茫,在西周的大多数时间,秦人还只能默默无闻地游牧激战在边塞烟瘴之地,不为东方各诸侯所知道。要不是公元前771年发生的那次震惊华夏的大事件,秦人也许就会永久地沉默下去了。

秦人发展的机缘,就是西周王室在本部地区统治力量的严重削弱。周幽王为人,暴虐寡恩,动静无常。他迷恋美人褒姒,重用佞臣,堵塞忠贤之路,废嫡立庶,烽火戏诸侯。种种恶行引起了天怒人怨,终于导致了西周国家的内乱与外患。

周幽王因为宠幸褒姒,爱屋及乌,决定废除掉原先的太子宜臼。这件事引起了太子外公、申后父亲申侯的强烈反对。申侯为申国一国之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并与戎狄与秦人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举足动静,都对周王室的安危有着很大影响。但是,申侯拼死劝谏,引起了周幽王的严重不满。昏乱的周幽王不顾客观上的利害关系,决定削去申侯的爵位,并准备发兵讨伐申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申侯先发制人,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申侯有引狼入室的本事,却没有驱赶野狼的能力。在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得密书各路诸侯起兵“勤王”,前来搭救周王室。秦人再一次发迹的机会降临了。秦襄公抓住机会,及时赶来“勤王”,与晋、卫、郑等其他赶来的诸侯一起驱逐了盘踞镐京不走的犬戎军队,并与各路诸侯一致拥戴周平王继位。周平王惧怕犬戎再次入侵,遂决定放弃祖宗龙兴之地,匆匆向东迁都洛邑。

按道理说,申侯既是国戚又是当时在西周最具势力的一个诸侯国家的国君,平王东迁,他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起护驾的责任。周王室东迁之后,他本应当利用形势从犬戎手中收复失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但是,在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申侯却视而不见,畏缩不前,结果任机会白白地从他手中溜走。

相反,秦襄公审时度势,及时抓住了这个百年不遇的重大时机。首先,早在犬戎入侵镐京、烽火连天的时候,与犬戎做邻居的秦襄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在这个需要抉择的时刻,秦襄公冷静地选择了装聋作哑,静观其变。因为他知道,出兵的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当犬戎攻破镐京、申侯无法控制局面、密书求救时,早就做好了出兵准备的秦襄公,立刻名正言顺地出师“勤王”,牢牢抓住了与周王室进一步发生关系的主动权。在申、郑、卫、秦四路诸侯商讨如何进攻犬戎的时候,秦襄公没有顾虑自己附庸的名分,而是毛遂自荐,充当起出谋划策的角色,不仅如此,他率军积极作战,真正担负起了驱赶犬戎的实际责任。周平王东迁之时,各路诸侯国都面露難色,不愿去做这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秦襄公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他立即亲自率领他的队伍,千里迢迢护驾东行,表现出了只有“附庸”地位的秦人的赤胆忠心。秦襄公的忠心与攻心之术,终于快到了收获的季节。

其实,秦襄公心中明白,按国家礼制,自己凭着这个附庸身份,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一睹天颜,更没有名分护王伴驾。现在,周平王虽拥有天子的名位,却处于弱势的地位。“勤王”与“护驾”,很可能就会突破周平王的心理防线,让他对自己有所回报。

果然,秦襄公的赤胆忠心得到了丰厚的回馈。东迁成功之日,周平王立刻封赐秦襄公为诸侯,并且“赐之岐以西之地”。

跻身诸侯

经过300多年前赴后继的接力棒式的奋斗,秦人终于从奴隶做上了将军。秦襄公凭借远见智慧与实干,终于让秦跻身诸侯之列,取得了与中原各国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秦襄公封侯是秦人在春秋时期政治上的一次最重大收获,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获得了重要的政治名分资源。在中国古代社会,名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在周礼通行的时代,“名”与“器”的作用尤为突出。孔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论断就是根据春秋时期政治状况的正确观察而得出的。嬴秦获得封侯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政治实惠,使嬴秦成为了独立的国家实体,取得了“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标志着嬴秦的政治地位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第二,获得了西周旧地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周平王将西岐之地送给秦襄公,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实际上,春秋时期,秦国正是高举这面大旗,以合法性为由从戎狄的手中夺取土地最多的国家。

第三,获得了华夏先民与西周王朝遗留下来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富而重要的遗产。这些文明,使得秦国迅速从偏僻落后的附庸之地一跃而成为大国。

从洛邑回到西陲之地后,秦襄公并没有陶醉在取得诸侯名分的喜悦上。他清楚地看到了秦人落后的危险性,立刻用周天子将岐、丰之地赐封给他的口头许诺,将还没有来得及迁走的周室遗民全部笼络在他自己的旗帜之下。

秦襄公大口大口地猛吃周人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技术,促进秦人将游牧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让秦国迅速向东方各国文明靠近。秦襄公拿来主义的胸怀与气魄,给他的后代立下了一个值得效法的榜样与标尺。

既然周天子允许了秦人建国,并且还把周王朝的龙兴之地岐、丰出让给了秦国,那么,秦襄公就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既然周王朝在岐、丰兴起,那么,如今秦国也将拥有这块天赐的富饶宝地,也应当从此兴起,直至最后统一天下。

秦襄公在开始建国时,就把天地作为自己的祭祀对象。这说明,通过“勤王”和“护驾”,秦襄公已经看透了周天子的虚弱实质。他虽然因为实力不足,在名分上仍然尊奉周室,实际上,从秦襄公开始,秦人的授命于天、代周而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祭天地的次数也在相应增加。

接下来,秦襄公整军经武,通过刀剑赶走戎狄,夺回岐、丰之地,将周天子的空头支票变为实有并加以兑现。

秦襄公刚建国时,只有秦地尺寸之土,周围是一片莽莽荒原,间有戎狄出没、骚扰、掠夺。所谓将西岐之地赐封于秦,所给的其实也仅仅是一个合法的名义,实际上得到得不到那是你秦人自己的事情。周王室东迁之因,就是因为抵挡不住戎狄的烽火侵扰。东迁之后,岐、丰之地已经被戎狄占领,东迁后的周室根本就没有能力收回祖宗的这片龙兴圣地。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赐地于秦,意思本是:岐、丰之地我是收不回来了,留给戎狄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秦襄公你有这个能力,你就去夺回;你没有这个能力,对不起,我也爱莫能助。如此分封,实际上是激发秦人自己去与戎狄拼杀,把秦人推到抗击戎狄的第一线,希望通过秦人之手来报复犬戎。

周平王没有想到,数百年的苦难与艰辛,早已经将秦人锤炼成为强悍尚武、坚韧不拔、从来就不会把希望与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民族。成为正式诸侯,极大地激发了秦人的生存潜力。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秦襄公率领大军从根据地西陲一直打到岐下,取得了对戎人战争的胜利。秦襄公终于把当年周平王的口头封赏给自己的土地变成了实有。

八百里秦川

多年以来,许多历史学家都把中国历史上,周平王东迁与秦襄公建国看作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这两个事件作为划分中国早期历史阶段的界标,是周王朝由盛到衰与大秦帝国逐渐兴起的开始。一个至大至尊泱泱数百年的王朝正在渐渐褪去昔日的华彩,一个并不起眼、坐落在西陲之地的蕞尔小国却一步一步成长壮大。

这是因为,周平王舍弃的这一方土地,并非一个寻常之地。它是周人的发祥地,又是西周的王畿腹地。经过战乱,昔日繁华宏伟的镐京变成了一片废墟之地。望着“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令人遥想宗周当年昌盛气象,不禁有怆然涕下之感。事实证明,秦襄公获得这一方土地的经营权与使用权,这是嬴秦的大幸。后来,经过秦国数代的开拓与经营,秦国拥有了整个关中地区的土地,这就使得秦国有了得天独厚的帝王之基。

从历史上看,“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周、秦、汉、隋、唐的兴起都是首先据有关中、站稳脚跟,然后杀向中原,进而一统全国的。具体而言,关中地区所以能够成为大秦帝国的帝业之基,主要在于:第一,关中地区沃野千里,自然资源丰富。《禹贡》将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其中,關中地区属于雍州。九州之中,雍州土地宜农耕,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物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渭河流域、黄土高原,气候温暖,土质肥沃,适宜耕作。

第二,关中为四塞之地,地势险阻。关中平原是一个大盆地,东临滔滔黄河,四面有高山峻岭环峙。东面只有一个函谷关可通。战国时期,秦国进可攻,退可守,而六国军队打到函谷关下便一筹莫展。

第三,关中地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长期保持着较高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四方民族皆荟萃于此,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西周时期,丰镐及其周边地区数百年来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国兴起于宗周废墟之上,秉承西周的因素,反较关东各国为多,这是嬴秦通过封侯立国所得到的最丰厚的社会政治资源,它使得秦国缩短了数百年追赶关东各国的时间。

当然,成就帝业是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拥有山河之险、资源丰富、文明程度高的关中地区,毕竟占据着地利。一旦时机成熟,合有“天时、地利、人和”,“八百里秦川”毫无疑问就会成为帝业的张本。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诸侯王室秦国
摩纳哥王室婚姻
五张羊皮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瞒天过海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英国:王室为何选择了蒙台梭利
烽火戏诸侯
八对王室夫妇的现代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