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传奇与寻常

2021-11-28 10:46周渝
同舟共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午门太和殿门洞

周渝

紫禁城是一座城中之城,它的四周被皇城包围,它的历史也与曾经至高无上的皇权密不可分。从永乐十八年(1420)竣工,到1912年宣统退位,这座城中一共住了明清两代24位皇帝。他们一家姓朱(明帝14位),一家姓爱新觉罗(清帝10位),合称“紫禁城二十四帝”。在朱姓与爱新觉罗姓两家之外,还有一位李姓人也一度入住于此,那就是李自成,大顺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来去匆匆,在武英殿登上权力巅峰,而后又为这紫禁之巅留下满城烽火。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俯仰之间,宛如一梦。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次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彻底完成了从皇宫到故宫的转变,获得新生。

皇家的大门口

众所周知,紫禁城是皇帝所建造的,也是为皇帝而建造的。明清两代,大多数皇帝从生到死,人生基本都在这宫城中度过。古往今来,很多人好奇,这紫禁城中那至高无上的天子,他的一天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宫墙之内,有多少地方曾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其实,紫禁城虽是皇帝所有,但偌大的皇宫并非处处都能被它的主人所眷顾。纵然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子,究竟也是肉眼凡身,也会经历生老病死、世事变化。所以,翻开史册,要去寻找“皇帝的一天”,便可寻到很多特殊的、不同寻常的一天。例如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那天,大顺皇帝李自成策马扬鞭从承天门进入端门,再入午门,顺着中轴线一路凯歌,向皇极殿(今太和殿)挺进;大明皇帝朱由检却在绝望中从紫禁城的后门玄武门(今神武门)出宫,登上万岁山(今景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终结了276年的大明王朝。

当然,除了改朝换代、宫廷政变等翻天覆地的大事件,一生在位较为稳定的皇帝依然会有很多“特殊的一天”。从紫禁城的布局看,从午门进入,经过巍峨雄伟的三大殿,直到乾清门这一区域,是紫禁城的前朝部分。而自乾清门后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部分则是紫禁城的内廷。今天世人对故宫的印象,前朝的午门、太和殿都是标志性建筑,对于内廷的宫殿模样反而会陌生一些。不过在明清两朝,紫禁城的前朝部分恰恰不是皇帝常至之地,当他们莅临于此时,这一天往往是特殊的。

就从紫禁城的大门说起。如今去故宫旅游,如果从天安门进入,通过端门后,映入眼帘的威严端庄、气势雄伟的城楼,就是紫禁城的正南门——午门。午门与端门紧邻,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节日端午节。实际上,端、午二门与端午节并无关系,“端”取开头之意,端门立于皇城大门和宫城大门之间,更像是一座巨大的照壁,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家存放仪仗用品之地,由此门进入后,东西各有一门,分别通往太庙和社稷坛。午门则是根据十二地支表示方位,“子”为正北,“午”为正南。依坐北朝南之方位,午门即为紫禁城的正大门。在午门的后面,是明清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核心,也是改变无数人一生轨迹的地方。

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同样始建于永乐年间,其设计参考了南京皇宫,采用城门与阙结合之形制,左右两侧设有雁翅楼作为雉门双观,是城门的最高等级。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呈“凹”字形,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宛如三峦环抱。台上的四座崇楼与正楼五峰突起,气势雄伟,合称“五凤楼”。

午门共有5个门洞,城台正面开3个门洞,两翼各开一个掖门,形成“明三暗五”之结构。这几个门洞当然不是能随意走的,位于正中的门洞又称“帝门”,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专供皇帝车驾出入,而这条御道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南至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8公里。两侧的门称为“王门”,平时文武百官出入东门,宗室王公出入西门。而左右两侧的掖门通常只有朝会时打开,文武百官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则进入。在帝制时代,午门的御道仅有两种情况能供皇帝之外的人走,其一是殿试中高中第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他们能获得一次不走寻常路的机会,可以从午门的中门御道出宫。其二是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从御道经过一次。

在文华殿里上课

今天游故宫通常从午门进入,经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后,一定会被眼前宏伟辉煌的太和殿广场所震撼,广场的彼端正是紫禁城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太和殿。紫禁城前朝三大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被三层巨大的台阶高高托起,显得巍峨壮观。但在明清两朝的岁月中,这三大殿也是紫禁城中遭雷击、火灾等破坏最多的宫殿,不仅规模比初建时大为缩小,就连名字也几经更变。

紫禁城初建之时,这里还叫奉天殿,规模比现在看到的太和殿要大得多。永乐十九年(1421)元旦,朱棣就在刚竣工的奉天殿里,登上宝座,接受百官朝贺。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仅仅3个月后,这座才修好的紫禁城正殿就因遭雷击引起火灾而焚毁,吓得朱棣赶紧下罪己诏,而三大殿被焚后直到明英宗正统年间才修复。嘉靖年间,奉天殿又一次遭遇大火,这次火灾直接改变了宫殿的名字。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建后,嘉靖帝将奉天殿改名为皇极殿,排在它后列的华盖殿和谨身殿也分别改为中极殿和建极殿。而修建后的正殿仅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大,此后的历次修复中,正殿规模越来越小。明清易代时,紫禁城又遭李自成焚烧,清顺治二年(1645)又再次改建施工,并将三大殿名称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沿用至今。

猜你喜欢
午门太和殿门洞
博物馆之夜
儿时的记忆
紫禁城在1918
砂筒在门洞搭设中的应用探讨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大班科学活动:门洞变变变
太和殿
午门与“推出午门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