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全
寻找东山岛刺桐,就像寻找封存陈年的长卷一样,仿佛在那被时光遗忘又被岁月风蚀。以我的年岁,显然错过太多古旧的人文故事,但及我所能,嘗试将这些停留在历史浮光掠影般一瞥,努力地追寻。
刺桐,东山人有的称“瑞桐”,关帝庙前的老渔民常说那是吉祥的化身,是海上航行的一座航标,船行至东门屿,便能看到那一抹像是天堂降落人间的圣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纵情燃烧。
“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读过许多写刺桐花的诗词,唯独唐代王毂的这首《刺桐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透过诗情画意,遥想当年这位诗人在南国的一个清静和平的日子里,沐着迷蒙烟雨,忽见道路两旁盛开的刺桐花,气势傲然,一支支如红色象牙,不与桃花比风姿,不与迎春赛笑靥,在绿叶丛中是那样的清丽别致,使人精神抖擞。于是他放下脚步,左观右看,回家后激情写下了这首赞美之诗。诗中他写尽了刺桐花的红艳,又由夏而春,怀疑春神匆匆归去,留下美妙春光的无限感慨。与诗人相隔千里之外的闽南东山岛,也是如此的相似。
刺桐花开又一年。每年的春天,东山岛上的刺桐花总是如期而至。抬头一看,锦簇的花团附于枝上,形若金凤,火红似焰,灿若朝霞,映得天空红彤彤的,在清澜安谧的东山蓝映衬下,格外耀眼夺目。
灼灼其华的刺桐花,盛开在岁月的枝头,清新淡雅,摇曳生姿。而那灰色的枝干,沧桑古朴,仙风道骨,历来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和吟咏。
闽台两地,泉州因遍植刺桐古称“刺桐城”、台湾云林县称“刺桐乡”、屏东县有“刺桐脚庄”、台南市也别称“刺桐城”。至于东山岛何时所植,是走南北船的东山人从东南亚移植而来,还是谁人从何地引种,史志缺乏记载,只知道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有刺桐了。老一辈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铜山城内外、旧公园、九仙山、五里亭及岛上130多个自然村还有很多刺桐树。试想在那“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的刺桐花开时节,东山岛该有多美。
明代时期,东山岛曾是倭寇出入频繁之地,抢取掳掠,时有发生。相传,有天夜晚一群倭寇借夜黑之际,悄悄上岸,企图入城抢劫。当靠近城墙下时,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列勇士。倭寇们一时不敢妄自上前,待定睛细看,竟是一棵棵大树。倭寇们立刻蜂拥而上,结果被刺猬般枝干刺的刺、伤的伤,个个狼哭鬼嚎,仓皇溃逃。这树便是为防卫倭寇而种的刺桐树。
从铜山古城到铜山水寨,登上九仙山山巅水操台,举目眺望,沧海横流,风云激荡。这广袤无垠的涛涛海峡,自古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海防前线和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以来,具有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的东山人民,肩负起抵御外侵、平定海氛、保卫祖国海疆的历史重任,用血肉凝聚成不畏强暴、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阕阕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章,为我国的反侵略斗争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果说刺桐的形象代表着刚毅和坚韧不拔,那它足以作为东山人性格的写照。东山先贤黄道周,一生为真理和正义而常处艰险,因为他道德文章艺术的刚正博大精神,得告天地人神,乃至他人之无可替代。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慷慨就义前,撕下衣襟、咬破手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绝命书。这刺桐,正是黄道周忠贞不渝精神的写照;正是东山人民英勇抗击,用血肉之躯驱逐日寇,捍卫疆土,取得三度抗战胜利的写照。
东门屿上的文峰塔,一位笑看云卷云舒,静看潮起潮落守望者。日出日落中,它棱角分明,如久经沧桑的老人,沉稳坚毅。走南闯北的商船和远道而来的海客,看见文峰塔、看见铜山城外那一树树红花,就知道漫长的航程终于抵达铜山港,回到了家。
刺桐树,吉祥之树。《诗经》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传说它能引来五彩凤凰栖息,当年五彩凤凰落在家乡的刺桐树曾经给家乡的前辈带来了好运,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盛开的刺桐花给大地带来光彩,给大自然带来春意。
1962年春夏之交,叶飞书记在百忙中莅临东山岛,先后视察了八尺门海堤,沿海防护林带,湖尾地下水。在南门海堤,潇潇雨歇,叶飞书记一脚深一脚浅,跋涉在被台风巨浪冲倒的废墟上,看望受灾的群众。叶飞书记对南门澳的现状深感担忧,指示海堤非建不可。
东山岛公园高大的刺桐树群历经强台风的袭击,依旧昂首怒放,映红了天空。如此壮丽的景象,让叶飞书记兴奋不已,当即嘱咐县委书记谷文昌备几棵刺桐树苗,他要带回福州种植于西湖宾馆。
著名作家蔡其矫在《刺桐和东山岛》文中写道:“瞧,从公园直到海滨,挨肩并立,郁郁苍苍,全是这种高大乔木。每一棵都在五六丈以上,其顶端平整如伞,那上面枝繁节短,一律向上,叶子茂盛,一片青葱。……整个看来,它是这样高耸挺拔,青苍俊秀,在坚定的形体当中,又自有一种笑做风雨、强悍活泼的精神在。”蔡其矫对刺桐的情感之深,以至于发出“久久向往着看一看刺桐是什么样子,这次却无意中在东山岛看到了”这样的感叹!
夏日的刺桐树长得葱葱茏茏,层层密密的枝叶把太阳光遮得一点也透不过来。农妇们便会采摘大量的刺桐树叶,清洗后收着待过年过节做龟粿时用于垫底。
铜陵,一个充满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古镇。在古城偶遇出殡队伍中,见几个孝子右手均持长约一尺的刺桐枝干。原来在当地丧俗中,母亲去世时孝子须持刺桐,意谓母恩重,即母亲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其恩重于山。而父丧须持竹,乃其节虽经四时而不变之意。一方水土一方风俗,可见偏居海隅在关帝“忠、勇、仁、义、礼、智、信”精神熏陶下的东山人,秉承儒家礼仪传统,传承文明的理念,数百年来始终不变。
少年时光总是美好的,天真调皮,无拘无束。1977年在旧公园顶街学校读初中时,教室前是刺桐树,围墙外也是刺桐树。每到课间休息,同学们总是飞似跑到校门口,麻溜地爬到了树上看海抓金龟子,或三五成群坐在树荫下享受海风带来的清凉,倾听蝉的鸣叫,不时还跟着“知了、知了”地叫着,顺着叫声在树荫里找寻知了的踪迹。直到上课钟声响了,才磨磨蹭蹭回到教室,自然会挨老师的批评。
秋冬季节,那手掌大的叶子开始由绿变黄。秋风中,枯叶就像是天空下起了叶雨,洒满一地,那婆婆娑娑,随风飘落的姿势很美。几天下来,枝头渐渐虚空,只剩下孤零零、光秃秃的枝干了。别以为光秃秃的树干很难看,其实那种枯藤老树的沧桑遒劲,那种蓄势待发的美感,要是能画下来,该是一幅多么美的艺术图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家就在抗战纪念亭的右边。站在阳台,一眼便能看到亭子左边和路对面的两棵高大的刺桐树,犹如守卫着铜陵大门的两位哨兵。每当盛夏来临,巨伞般的树冠如同伸出手臂向行人招手,为行人留下一片绿荫。
我喜欢刺桐树的高大,喜欢刺桐花的艳丽,喜欢它血液般的颜色,如红霞,似火焰,像只只燃烧的火鸟。那一簇一簇的像串串熟透了的红辣椒,斑斓成一片红霞,让人精神为之振。这不正是刺桐诱人的魅力所在吗!它给人的感受不仅有外在的美丽,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后,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投资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东山岛吸引了外商前来投资创业,经济建设蒸蒸日上。
曾经让东山岛引以为荣的古刺桐树,如今已难觅其踪。但它和黄道周等先贤们一样,早已融入敬崇关帝、敬崇黄公的百姓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东山人民,不畏艰险,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经过近60多年矢志不移的绿色生态治理探索历程,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是那郁郁葱葱、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城——百里木麻黄,东山岛已成为一座迷人的海岛,成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被作为33个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典型示范区之一向全国推广。走进东山,不禁要为这座旅游岛生态之美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