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野下的就业和失业的概念

2021-11-28 10:27杨秋华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界定失业劳动力

杨秋华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就业权与和谐社会理念的契合分两个层面:一方面,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包括在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公平。保障就业权的实现实质上就是保障就业的机会平等,涉及到“权利分配的正义”,这就是就业权实现与和谐社会在微观层面上的契合之处。公平分配意味着我们社会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每一个社会阶层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有利于那些处于最不利位置上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的改善。罗尔斯在给出制度的正义原则时指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中国已经批准了《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对男女工人同等价值的工作赋予同等报酬公约》《就业政策公约》等国际劳工公约,并在劳动就业领域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众多国际机构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平等就业是工作权的核心,实现公民的工作权,其实质就是要维护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因为“工作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因此,剥夺其实现这一自然倾向的任何情形都应该加以纠正”。

“就业”和“失业”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各国政府制定政策所依据和密切关注的指标。“就业”和“失业”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各国政府制定政策所依据和密切关注的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就业”和“失业”概念的理论界定缺乏可操作性,在缺乏理论支持的前提下,也就无法作出科学的量化界定。

这里,对“就业”和“失业”概念进行研究,是要从理论上对我国“就业”和“失业”的性质、特征、范畴进行描述;廓清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多种混乱概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就业”和“失业”进行量化的可操作的界定;以便下一步对如何通过“就业”“失业”等指标判断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形势等问题进行研究。

“就业”“失业”的理论关系

“就业”“失业”的理论概念体系

就业机会在我国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就业机会的公平分配就显得格外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应当保护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利,使每个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去竞争工作岗位。所谓“平等就业”,实质上就是要反对就业与职业中的各种歧视行为。平等就业权利既是一项基本的劳动权,也是一项基本人权。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是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实质内容,在此意义上,劳动关系的运行过程亦即劳动者就业权的实现过程,其中就业前、就业中阶段分别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阶段重合。立法模式表明,劳动合同是实现劳动者就业权的一种法律工具。即使在就业法与劳动合同法分立的国家,虽然就业前阶段主要由就业法规制、就业中阶段主要由劳动合同法规制,但就业立法中含有劳动合同运行规则,劳动合同立法中含有劳动权实现规则。这种立法模式表明,即使是与就业法分立的劳动合同法,也具有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实现的功能。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面对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劳动合同立法虽然采取的是与就业法分立的模式,但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比其他国家更重视促进就业的功能,应当把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的实现作为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劳动合同运行秩序的基本取向和重要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首当其冲。就业是每一位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促进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安国之策。为此,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充分就业的目标,把它确定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七大又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新要求。

劳动“就业”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处于被利用或被赋闲的两种状态。无论是就业还是失业,都存在一个被利用或被赋闲的程度问题,因而“就业”和“失业”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分。

充足就业和不充足就业。就就业而言,劳动时间有长有短,劳动报酬有多有少。充足就业即劳动时间充足、劳动报酬达到一定标准的就业;与此相对,不充足就业即劳动时间不充足、劳动报酬达不到一个基本标准。不充足就业又可分为:与时间相关性的充足就业、与报酬相关的不充足就业等。

完全失业与不完全失业 。严格讲,不应有完全失业与不完全失业之分。失业就是完全失业,只要工作了就是就业。不完全失业通常被用来描述一种生存状态,即一些人为了生存,即使不一定能维持温饱,但也必须从事任何活动形式的工作,而不坐等失业。因此,不完全失业也是不充分就业

“就业”“失业”概念的理论规定性

就业和失业具有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活动人口的规定性。所谓劳动力资源,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经济活动人口是现实生产要素,是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

经济活动人口的要素规定性是,实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而不论具体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经济活动本身有以下规定性:要占用时间;有劳动报酬。就业具备经济活动的这两个规定性。失业是经济活动的暂时性中断,没有工作机会,也没有劳动收入。

判断宏观就业、失业的形势的几个概念

1、判断宏观就业、失业的形势的概念有:就业量、失业规模、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等总量和规模指标。

2、就业率是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的规模,失业率是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数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与非经济活动率之和为100%。这些指标都是判断就业形势的重要指标。

3、充分就业是“自然失业率”状态下的就业总量,是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它不是一个微观概念。

关于“就业”“失业”的理性界定

界定方法。界定就业和失业所依据的标准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的最好方法是抽样调查,因此,要对就业和失业作出可操作的定义,进行统计调查是必要的。然而,统计调查只有时点数,因此,还需要结合政府的行政记录和统计报表等方式,获得时期数。统计方法不同,“就业”和“就业”的定义就不同,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都是劳动力调查的概念

我国关于“企业”和“失业”的传统界定、就社会成员而言,公平的就业机会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平等的就业条件。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得到职业指导和分配工作的服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选择得到培训和就业,只要他适合于这种培训或就业;根据个人的特点、经验、能力和勤奋程度得到晋升;就职期限的保障;同工同酬;劳动条件,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工资照发的年假、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以及同就业相联系的社会保障措施、各种福利和津贴。

就业。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关于“就业”的明确定义,更不要说具体细分了。与其近似的是“从业”的概念,即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从范畴上看,二者是一致的。

失业。目前,我国有两种失业统计的方法和口径,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就业促进是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劳动就业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现代社会中几乎各国的经济政策都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减少失业、促进就业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各国政府在就业促进中的责任包括:尽力降低社会的失业率,尽量达到充分就业;通过监督与干预,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扶助特殊社会群体就业,对失业者给予救济;建立公共就业介绍体制,为社会成员免费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在我国,政府促进就业不仅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实现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保障公民生存权的重要举措。我国《劳动法》对促进就业作了专章的规定。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主要有: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界定失业劳动力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高血压界定范围
五问失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