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瑶瑶 邬丽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 贵州 55000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指具有职业卫生资质的机构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向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社会提供的技术性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评价、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提出,要坚持依法防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提升职业卫生服务能力,规范服务市场,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以及职业健康促进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可行的意见建议,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
随着国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越来越重视,相应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在大步向前迈进。新版《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18年开始实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由安监部门重新划归卫生部门;2020 年出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职健发〔2020〕5 号),同年第一届职业卫生工程学术年会;2021年出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国卫健令第4 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卫健令第5 号)等相关规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今后的职业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服务保障民生”“行政主导,明确功能定位”“目标导向,强化能力建设”“创新发展,完善体制机制”等原则,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中心)为主干,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并向乡镇延伸的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及山区矿区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覆盖面,增强服务能力,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我国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改进完善,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国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使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意识也不断增强。现今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没办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需求,尤其是山区矿区的企业[1]。因此,提升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职业卫生技术的服务质量迫在眉睫。
目前全世界有400 多万种化学物质,能被人类使用的有20 万种。我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化学因素内容仅有375 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必定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生产工艺等新型职业健康问题产生,由此出现的新型职业健康问题逐渐威胁劳动者生命安全。比如汽车维修行业新工艺,全铝缸盖和缸体、镁制进气管、钛合金连杆以及锻造工艺[2],虽然减少噪声的接触,但因此在劳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其他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执行力不断增强。通过培训学习及网络媒体多方面的宣传,多数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较强,对职业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劳动者职业卫生总体培训率不断提高,职业健康体检率逐年提升[3]。
现今我国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机构迅速增加,尤其是民营技术服务机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调整,多数机构存在设施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4,5];同时各机构服务能力良莠不齐,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差别较大,两地投入到职业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是有相当的差距[6],导致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缺乏有力的监督和规范的制度。
近几年来工业企业不断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即使是职业卫生机构较多的城市,亦不能全覆盖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项目,中小企业等更是难以获得。2017 年我国现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203 家,平均每家机构每年承担197 项技术服务而应承担技术服务约2003 项,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约占 20%,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对工业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需要[7,8],不仅如此,重点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超标情况仍然严重,尤以粉尘中的矽尘和噪声危害最为严重[9]。因此,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单是数量难以满足对工业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需要,服务的质量和保障更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了追求利益迎合企业不合理要求,存在“为检测而检测”现象隐瞒事实、弄虚作假[7],加上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学习不透,执行不力,为达到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目的,在现场监测技术服务过程中擅自简化程序和内容,造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不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报告质量不高,使得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考量。
有研究显示,我国无论从技术服务能力到经营管理,还是从市场环境到政府履职,均存在较多值得重视的问题[10]。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经过调整,于2018 年重新回归卫生部门,但由于我国职业卫生起步较晚,职业卫生相关法律的长期“真空时段”和无效执行,导致职业卫生工作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实践证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是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的重要关卡,是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对各技术服务机构及工业企业进行严格化、规范性和针对性的监督管理迫在眉睫。
2019 年我国开始实施重点职业病监测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职业病防治项目,提出以项目带动全国各地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指导各省、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开展项目工作。要求全国各地区对本辖区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等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同时,加大职业病防治项目的经费投入,加强各地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和设施设备建设,用实际行动来带动全国各地区的职业卫生工作。但多数省份的疾病控制中心尚不能自主完成项目工作。贵州省除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部分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其他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均无法开展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主要原因是必要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基础设施设备是开展职业卫生技术工作最基础的准备,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和维护等基础知识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和重点[11]。
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和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不足,部分机构设备种类及数量仅可满足技术服务机构设置基本要求,大多数仪器老旧,实验室仅能维持基本检测应用,尤其是民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职称人数较多,整体素质还不高,且工作变换率高[12,13]。疾控机构设施设备落后且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更为突出,因此,不仅要加大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要逐步完善各服务机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检定及维护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同时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优化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业务能力,促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
此外,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力度,要求监管人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相关专业知识,及各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各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来源及人员接触方式,对各服务机构与开展针对性、专业性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据统计,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超2 亿人,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例近3 万例,全球每天约有6500 人死于职业病。现今职业病发病人数还在持续增加,职业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14],为保护我国劳动者的健康,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快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服务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