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翻译课程思政的创新与思考

2021-11-28 08:48邢心秀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韩语思政过程

邢心秀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5)

近年来,倡导 “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的呼声越来越高。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并不难,但要讲得好,单有语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思想、业务素质过硬。这就要求外语专业课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科学、合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练习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一、课程思政融入韩语课堂现状

韩语课程思政现状如何?韩语专业学生的思政现状如何?为得出有力的数据,我们对韩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当问及韩语专业课程教师是否曾在教学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观引导等内容时,回答“经常涉及”的学生不及30%,回答“不会涉及”的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90%以上的学生以为教师在韩语专业课上讲授思政内容“有用,能丰富课堂,给予我积极的思想指导,使我正确待人处事”。学生对思政的渴望与教育现状的脱节现象严重。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韩语专业课堂中是每一位专任教师应该思考和践行的责任和义务。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韩语翻译》课程作为韩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授课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度与可操作性极强,相比其他基础科目来说,融入思政元素相对要容易得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尽可能地将部分思政元素词汇、句子、文章翻译成韩语传授给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和育才的双重目的。

翻译课程的教学目的归根结底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职场中完成各项翻译任务,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还应当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如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在此背景下,本课程应在融入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在以下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程优势,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在韩语翻译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翻译课程的授课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度与可操作性极强的优势,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其中存在的思政资源,并根据类型进行内容设计。在传授韩语专业知识与翻译理论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充分利用语言优势,思政与韩语齐头并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部分思政元素翻译成韩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是翻译课程的一大主任务,以韩语翻译的形式融入思政元素,可使授课过程更加流畅;另一方面是因为韩语中汉字词占比70%左右,而政治、文化领域的汉字词占比更高,教师将学生“领进门”,学生便可“自我修行”。政治、文化领域汉字词的学习还会与其他基础汉字词的学习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汉字词网”。因此,思政元素汉字词的融入,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生的韩语词汇量,促进翻译理论的学习,这也为思政元素融入韩语翻译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政元素汉字词的翻译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思政与韩语相结合的桥梁。由此一来,思政元素融入韩语翻译课程不仅实现了知识传授的基础目标,还将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中,可谓一举三得。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助推思政教育

韩语翻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等教学环境,在融合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场翻译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翻译能力与思政水平。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手段

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及韩语翻译课,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的韩语翻译课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也应当实现全方位的融入,使思政成为韩语翻译教学中的一条重要主线。

(一)课前:课程设计体现思政目标。

课程设计是思政融入翻译课程的首要环节。在课程设计时,应重点规划好韩语和思政之间的关系,将思政与韩语紧密结合。在目标设置方面,将思政教育课程目标融入当前课程设计当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整合恰当的思政内容。在课前选择教材之外的授课内容时,应当有倾向性地选用能体现我国地域和文化特色、激发文化和历史自豪感的案例和材料,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我国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意义,树立学生爱国爱党、开拓进取的思想认识,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规划授课环节时,应设计好如何在讲解翻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补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中: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取混合式韩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采用多平台、碎片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课前开展线上学习,打造翻转课堂式的翻译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上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观看视频或翻译文本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领悟到的翻译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政德育内涵。组长对本组同学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汇总后,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共同一步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后,每个学生从专业知识和个人感悟两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上传至泛亚平台讨论区,互相学习,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

此外,教师应结合现下热点适当推荐一些相关的翻译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疫情期间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及相关案例,学习强国APP中的 “强国之声”。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既能捕捉当下时政热点,还能培养家国情怀,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同时,还可适当穿插“翻译字幕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教师选取与思政相关的中文视频截断,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翻译练习并配上韩文字幕,以此种形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可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无形中融入到韩语翻译课堂当中。

(三)课后:考核评价助推思政教育。

当前,韩语翻译课程的考核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考核除了应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外,还应体现思政教学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评价形式,引入新的评估方式。不应仅考核学生的翻译理论、专业知识及翻译实践能力,而应融入思政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在注重韩语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提升自身的文化及道德素养等。即,我们应全方位考核学生在翻译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韩语翻译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文化及道德素养等各个方面。此外,在形成性评价内容的设定中,可有选择地融入思政元素,激励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政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韩语翻译课程作为应用韩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势在必行。通过课前设计体现思政目标、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课后考查评价助推思政教育,有效运用混合教学手段,融入“韩语翻译字幕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使整个授课环节与思政融会贯通,达到韩语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双重目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外语翻译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外语专业课教师的不懈努力与深入实践。

猜你喜欢
韩语思政过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韩语教学策略分析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谁说我们学韩语只是为了追“欧巴”?
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韩国语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