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校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考

2021-11-28 13:07:08张继承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校史校训政治

张继承

(沈阳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校史校训是高校三观价值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全方面地表现在魂、人、事、物等多个方面,对置身于其中的大学生有着非常好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这恰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两者进行融合教学。一方面,校史校训可以成为抽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载体和输出渠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成为校史校训的精神纲领和方向指引。对学生来讲,两者的渗透性学习既可以深化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深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进而迸发出督促自我成长为让母校自豪的人。

一、校史校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路

(一)挖掘校史文化的思想德育内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这些不仅是高校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石。

(二)立足时代发展的思想教育要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亦是如此,特别是随着新时代,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加剧,教育教学也必须追求不断地进步,因此,教师在将校史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时,需要秉承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思想德育要求。比如,“党团队一体化”就是新的教育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对共青团,共青团对少先队的拉动作用,在校史发展中,也离不开一代接一代的教师们传承校训精神,发扬校训文化,这就是伴随时代发展的学校发展与思想进步,因此,将时代发展的思想教育要求作为校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能够始终保证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文化素养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三)关注学生成长的思想发展现状

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舒适校史校训,其根本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用科学的思维观念与积极的情绪状态去迎接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因此,教师在进行是、校史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学时,应当着力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发展现状。比如,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人会遇到怎样的思想困惑,承担怎样的精神负担,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怎么美好的期望,在实现理想抱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等,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都进行梳理和小结,并将这些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素材和话题来源,作为校史校训深入分析的对象,通过这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问题讨论和现实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中收获对自己有建设意义,帮助意义的精神指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和校史校训的理解深度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来为自己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地去迎接各种挑战。

二、校史校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方式

(一)理论课程教学法

理论课程教学法,指的是高校教师将校史校训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素材里面,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研读。比如,沈阳大学的校训是“厚德重学 至诚至勤”。教师可以结合思想政治内容对校训进行解读。其中,厚德,凸显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它作为校训之首,无疑也提醒学生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要以德为先,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性情。重学,强调的是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大学是学习本领的主阵地,这四个字浓缩出学生在大学里面要培养美德与修炼本事,而且德育,则为一切之首。“诚”与“勤”,既是学校优良校风的体现,又是学生美德的其中两个元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结合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来谈一谈“厚德重学”与“至诚至勤”这两者的关系,哪个是追求的目标,哪个实现的路径等。推进校史文化进课堂,以校史校训为内容来讲解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可以极大地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理论课程教学法侧重于从纲领上,从宏观上,从大方向上去帮助学生把握个人思想道德塑造的方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生编撰教学法

教师在将校史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编撰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调查与研读校史校训的方式来开展。学生们可以去图书馆查看,翻阅学校的历史档案,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鼓励学生们站在特定的角度去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比如,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学校自成立至今的各个重要节点,在时间的长河里去洞察校史校训的生成轨迹。比如,以人物为线索,梳理学校历届校长,将他/她们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从他/她们本人的思想道德情操与教育办学使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人物代表。比如,以重大事件为线索。学校是如何从无到有,契机在哪里,成立初衷是什么,办学底色是什么等,从中思考校训的由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调查与研读校训校史时,就是在用一种更为具体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在过程中,学生所生成的学习成果可以有:研究小论文,影音视频,校训校史宣传短片,校徽校歌等,这是学生吸收校训校史,而后,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再转化成基于自己理解的内容,于过程中实现了由外部输入到内部吸收再向外输出的有效闭环。对于编撰内容特别出彩的,学校还可以作为本校学生学习智慧结晶,主动地分享给其他学校,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互相陪伴,互相鼓励。

(三)线上宣传教学法

线上宣传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个载体,用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校训校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学。比如,高校内一般都会有校报、校刊,在印刷纸质书籍的同时,同步制作电子书籍,且可以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将更多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嵌入到校训校史的研读分享中,便于学生深入了解校训校史的由来以及内涵。比如,高校除了建设好官网外,还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来推送校训校史以及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与校报校刊等准备周期较长的载体相比较而言,官网,官博,官微等可更适合做“短趣快”的消息,可以是几十秒的短视频,可以是趣味的连环画,可以是校园剪影等,用高频的方式来向学生推送信息,学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去阅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校训校史以及思想政治课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让学生的学习黏性更强。上文提到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撰学习法,而后生成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共享到校园的线上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话题的抛设来引发更多学生的关注,讨论,将学习推上高潮,同时鼓励校园内各个社团组织也群策群力参与其中,最终于全校内形成一股人人都学校训校史,人人都爱思想政治课程的浓郁学习氛围。当学生沉浸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被这样的环境所包裹与环绕时,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所思所想自然地就会被校史校训所影响,成为知行合一的人。

(四)代表人物分享法

教师可以充分挖局这部分代表人物,用人物分享法来进行校训校史与思想政治内容的结合教学。比如,邀请建校初期的校长来学校里与学生们分享建校之前的历史背景,谈一谈建校初期对校训校史的拟定过程。特别是对于校史校训有修改的,更是要重点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与时俱进。比如,邀请优秀校友来学校进行个人成长故事的分享,谈一谈思想政治素养,美好道德品行,校史校训的熏陶对自己的影响等。特别是对于处于顺境时和逆境时,校史校训的不同鞭策与提醒价值。比如,邀请一直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社会人士,谈一谈对在校大学生的美好期望等。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可以有哪些作为,应当有哪些作为的体形。通过人物故事的分享法,学生能够真切地了解到校史校训以及思想政治是如何影响人,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又给与学生可学习,可模仿,可追随的榜样对象,让学生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参考的奋斗方向。

(五)主题活动法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提高对校史校训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活动法,用不同的主题来呈现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多彩趣味性。比如,主题辩论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其中,辩证统一的矛盾观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观点,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选择具有“两难选择性”的议题。比如“人才以仁为主/人才以智为主”,教师可以按照辩论队的队形要求,邀请八名学生来分别为正方和反方,其他学生则作为观众。在这个活动中,参加辩论的学生为了辩论赛做准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深入思考辩论题目,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原理来作为辩论时的论证依据和科学价值观来源,与此同时,校训校史则可以成为辩论时的素材内容,两者相得益彰,互相融合渗透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其他没有直接参与辩论而是旁听的学生,则可以站在第三方,中立的,客观的,无支持立场的角度来对同学所阐述的内容,所表达的态度,所举例的素材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无疑也是对思想政治内容以及校史校训的一种内省自察型思考。

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用科学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考虑到课程内容的相对抽象性,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熟悉的学习环境入手,而校史校训,就是高校思想阵地的绝佳载体。不论是校园中迎面可见的各种校训标语,还是藏埋于过去的校史故事,不论是颇有建树的前辈校友,还是兢兢业业的执教教师,无一不是具体形象的精神文化载体。将校史校训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既可以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与自豪之感,从而在如春风细雨的浸沐中顺利完成教学使命。

猜你喜欢
校史校训政治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校史故事演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艺术品鉴(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54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4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0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