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乐
(准格尔旗薛家湾第八幼儿园,内蒙古 准格尔旗 010300)
幼儿园阶段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保证语言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为幼儿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儿童绘本是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主要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以辅,帮助幼儿提高对绘本学习的兴趣,并在阅读时与故事产生互动,加深语言、情感的渗透,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
通过绘本阅读可以让幼儿在阅读和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对幼儿的身心和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任何事物之前,都要从兴趣入手,才能让幼儿有好的学习动力并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取得好的结果。那么,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结合到幼儿的兴趣中来。例如,阅读绘本时,绘本中生动鲜亮的图片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会激起孩子们阅读的欲望,在阅读一个个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是在间接学习语言。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可以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模仿绘本中的人物对话,这就是一种通过绘本学习对语言能力的使用。
由于年龄的限制,色彩是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通过对绘本的色彩表达,可以加深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幼儿在进行绘本阅读的时候,通过绘本中的图片,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基本的语言和图像,形成完整的画面,呈现出一个多彩的世界。传统的语言教学一般是教师用语言来解释,但由于幼儿的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做到理解教师的语言,这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相对的,教师如果利用绘本讲故事,孩子们可以通过绘本的图片以及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故事,并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绘本的内容就是为幼儿所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产生对语言表达的冲动。例如,水果绘本教幼儿认识各种水果,亲属关系绘本教幼儿学会称呼长辈等,当幼儿在生活中见到绘本中的事物和人物时,自然而然地会用语言称呼各种事物和人物。通过绘本的学习并联系生活实际,会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对二者进行联动,并有了语言表达的冲动,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
虽然现今的幼儿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对绘本的开发和应用也有了更全面地认识,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具体如下:
幼儿的思想受年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教师在选择绘本教材的时候忽略了这点,没有去了解幼儿的想法和喜好,而是单纯地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导致绘本文字过难,幼儿因为读不懂绘本而失去了对绘本阅读的兴趣,语言教学的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儿童绘本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教材,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绘本故事的开发程度不够,基本就是照绘本内容一字一句地灌输给孩子。孩子们只是循规蹈矩地听和看,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绘本中的情感。这就无法发挥绘本真正的教育意义,幼儿对绘本的阅读理解仅仅停留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上,长此以往,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会下降。此外,教师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过多地干扰,会严重打断幼儿自身对绘本阅读的理解,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课堂的参与度下降。绘本的开发不到位,无法使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得到好的体验,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培养语言阅读能力了。
绘本是新时代的产物,绘本的教学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但现在仍有很多教师由于教学能力有限,对绘本的运用教学仍旧是死板生硬的方法,无法发挥出绘本应有的教育作用。这些教师在进行绘本的引导时,没有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对绘本的教学过于依赖自己的指导,导致幼儿初期的语言阅读视野局限性很大。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量被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教学能力有限的教师转而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这就出现了不符合幼儿实际学习需求的情况。这种模式的教学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求,对绘本的教学盲目做安排,让幼儿的绘本阅读意识被严重限制,导致绘本没有发挥应有的阅读引导作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幼儿绘本进行语言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语言阅读教学的高效性。选择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绘本进行开发和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拓宽幼儿的阅读兴趣,建立起更加积极的阅读行为。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绘本的选择,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有:一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明确绘本阅读的主题,并以此筛选出符合幼儿实际需要的绘本阅读内容。例如,幼儿对食物和玩具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多准备一些这种题材的绘本;二是要根据语言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注意要保证该绘本的主题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例如,绘本的选择应该遵从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难度水平的绘本,帮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得到更多的阅读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在绘本阅读中得到阅读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幼儿对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绘本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再加上幼儿绘本本来就是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专门处理的一种教材,使得幼儿自然而然对绘本产生了好感。因此,幼儿教师要借助绘本对幼儿的吸引力,通过有效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可以在语言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此外,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语言教学的内容,将绘本通过问题导入、图片导入等方式融入其中,引导幼儿理解并描述绘本中的故事。同时,要鼓励幼儿将自己对绘本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积极在课堂发言。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以便更好地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通过以绘本为引导,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构建更加轻松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在绘本的引导下认知和探索世界,激发出更多的阅读兴趣,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阅读体验。
幼儿园是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这需要经历日复一日的积累才能养成。从小对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可以创造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对绘本主题的理解,帮助培养幼儿的语感,为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绘本可以丰富幼儿的阅读视野。因此,在日常的语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儿童绘本创设一个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塑造新的阅读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通过彩绘的方式挪到教室的墙面上,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以此促进语言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
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工作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学习,还应该学会一些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延伸含义,在提高幼儿的语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绘本阅读中的知识渗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中。例如,一些幼儿还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教师首先对幼儿进行提问:“你们平时都按时刷牙吗?”“我们刷牙的目的是什么呢?”随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翻看绘本故事,引起幼儿思考。通过《小兔子不爱刷牙》这个绘本,讲述了小兔子不爱刷牙,结果牙齿全部被虫子咬坏了,最后牙齿全部掉光,再也不能啃小兔子最喜欢的胡萝卜的故事。教师从绘本出发,引导幼儿了解到刷牙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这种教学模式是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去培养幼儿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再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引导,让幼儿在绘本阅读的指导下形成自我的良好习惯,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语言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
教师通过合理的语言教学课程安排,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并积极地参与听绘本、讲绘本的语言活动,鼓励幼儿从阅读绘本中多角度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的思维总是充满想象力的,他们十分擅长对故事的结局做畅想和延伸,这是开展讲故事活动的最好时机。教师要对活动做好引导工作,从绘本的阅读入手,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促进幼儿全身心投入绘本并进行创作。简单来说,这是幼儿视角看到的故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要引导性地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那幅画?你觉得这个故事后来发生了什么?”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反应进一步做引导性的提问。孩子们的思绪被带着越来越发散,创造出更多的有趣故事,这也间接灵活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阅读教学中,教师对绘本的运用能力决定着实际语言教学的效率。为了保证绘本阅读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绘本与语言教学教材进行充分解读,探究两者的关联。具体要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规范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并在阅读感知中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充分理解两者的内容,才能做到准确教授语言阅读,向幼儿传授绘本中的情感。例如,在对《早安,小鸟儿》这个绘本进行语言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他们在原有理解上,对绘本故事进程创编,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绘本是幼儿园语言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它的多维性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并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当重视绘本对语言教学的开发与应用,既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想说敢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幼儿的学习实际出发,利用绘本进行有效的语言阅读教学,提高语言教学的实效性,使幼儿的语言、情感、想象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丰富幼儿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