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博涵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浙江目前的各类文化山庄和小镇项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西式范”“国际范”的城市景观地流露着人们膨胀的时代欲望,简单的拷贝和降档的用材流露出项目中美学的浅薄粗俗,更破坏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生态平衡。城市的人们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节奏紧张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们更渴望历史中山水田园般的生活,人们渴望回到环境优美的乡村来释放压力。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出具有人性关怀的、综合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考虑的,实现人性化需求的最大化的风景园林作品,营造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或许禅宗美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禅宗宁静的思想,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可以将一种平和的感觉引入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禅趣的景观可以让人们因承受巨大压力和无数外界纷扰的困顿心灵有所放松和慰藉。运用禅宗的美学智慧可以设计出赏心悦目、更具人性化的、尊重大自然的诗意景观。而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的各村,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宁溪镇全境多山,山地占总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项目村落所在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常住人口3.5 万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各村庄相连交通仅有一条盘山公路,但可从周围主要城市驱车2 小时内抵达。
村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并且文化传承保存良好,具有特色传统美食制作工艺,以及竹编、锣鼓、庙会等传统技艺、民俗。
宁溪镇主要产业是床上用品、玻璃工业。镇内还有一些矿产因保护环境没有开采。基地新投入用地类型以绿化、种植用地为主,没有新设工厂、地产、大规模公共用地的计划。
该村此前将打造中国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立“半山驿站,古道人家”的定位,依托古驿道文化,保护传统山水村落格局,挖掘古老民俗文化,提升古村魅力。此发展思路获得镇及更高层领导认可,获得了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村庄游客承载能力,并要求做出与一般乡村改造不同的文化内核。
村庄在近年陆续的改造中,初步完成了农村现代化。具有如下5 大特点可作为特色打造①现存古民居很多,多为百年历史,而且建筑形制较为复杂雕刻较多,具有一定的观赏性。②村内的重要景观古栈道,直到目前仍在使用。该栈道靠近溪流,风景较好亲水性强,有较大的景观开发价值,也是村里公认的发展重点。③村内流传几十甚至上百年的老物件随处可见,从工具到摆件岁月沉淀沁入其中,给人世外桃源的宁静古朴感,是天然的景观。④村落内有一座土地庙,虽目前鲜有人去祭拜,但仍是村庄的文化图腾之一。⑤由于地势所限,村庄大量开辟了梯田。作物种类较多,基本囊括了江浙地区所有常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田间管理较好,土地划分规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1.国内研究现状
禅修文化最关键的本质就是禅宗。禅宗作为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要的流派。[1]中国古典园林中充分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哲学特征与精神,并与禅宗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与情操,这也就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情景交融的美学与哲学精神[2]。可关于古典园林现存下来的作品能略知一二,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基本上是空白的,只能从古画、古籍上片面零星地了解禅宗文化与园林景观的关系。中国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是国内学者很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禅宗文化与园林设计的结合,2015 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王凤阳就发表了期刊文章《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论述了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多方面的历史熏陶与影响,使我国古典园林逐渐成为一种内在深邃哲理与完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精华。以及河北燕山大学的郝斐斐发表了《品禅宗文化,思现代景观设计》的文章,论述了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在寻找当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寄托时,禅宗文化以其独特的禅宗思想与美学观点再次吸引了人们的视点,成为不少人获得安宁、平衡与自主之处。思考禅宗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如何结合。[2]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南宋时期,禅宗随着中国僧人前往日本,迅速在日本佛教界传播开来[3],并且得到当时日本的统治阶级的推崇,镰仓时代多为池泉与枯山水混合式庭园,到了南北朝和室町时代,枯山水产生,这个时代是日本造园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而成书于平安时代后期的《作庭记》,构成了日本古典造园的传统[4],典型地反映了古代日本是如何将禅宗文化与园林设计结合的。且日本现存的最著名的枯山水实例——龙安寺,更是对现今的禅宗文化景观设计造成了重大影响。
禅修设计不仅要解决禅的问题,还要解决设计方面的共性,因此接下来的设计中面对的这五大问题。台州周边存在着不同等级的旅游综合体,那么与相同区域比较,半山村禅修文化山庄的“特色”是什么?当我们把网格秩序加在一片有历史的土地上时,我们真的还能透过这些新的秩序去汲取和感受这块土地的故事吗?山水田园环境如何与现代生活秩序达成融洽呢?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外部机动车不断增多,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唯一的高速公路承担了外部交通,可如何解决区域内部交通的问题,同时创造性的保留镇区传统呢?半山村区域内现有建筑都是早期原住民自行修建,建筑布局及风貌呈现初期状态,如何有取舍的实现特色改造?半山村区域内的“茶”和“禅修文化”如何从一个概念上进行提升,并帮助半山村建立“文化地标”的载体,进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文明呢?
优势:区域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的特色景观元素很多。区域有政策扶持,小镇入口有高速公路较便捷。历史遗迹保存较完整,有的还在使用,为禅修的建设提供了文化背景支持。
机遇:区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区域村落从过去向未来逐渐转变的过程与趋势。区域中心向多功能复合型转变,多样的功能使景观更加有趣和丰富,能积聚更多的人气。新溪流水系的改变,形成了区域村落公共开放的亲水主体骨架,赋予新古村落中心独特的韵味和活力。高速公路以及古道新建及再建造的新道等构建起便捷的交通网络,区域村落将成为半山村新的特色景点。
劣势:区域道路交通系统,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很难吸引消费。区域景观较为原始,缺少开发规划,缺少特色性景观打造。区域内也缺少人才与观念。
挑战:如何将多样的区域村落功能空间用一个统一的元素整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可供游客自由沟通与交流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如何在现有水系基础上打造亲水性的水系空间。如何丰富人们的亲水感受,通过滨水空间的打造,形成区域公共开放空间的主体框架,并作为景观元素延伸的主脉络。如何利用当地特色、文化符号性的景观元素去展现区域形象和特质,例如可用与茶有关的禅修文化作为区域统一的景观元素,将各类开放空间进行串联。
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半山村需设计区域的现有空间功能配置,从艺术的角度使空间艺术和禅修文化相融合。通过对禅修文化及相关亚文化、展览馆空间建筑要求、古建筑的空间修复利用的对场地的引导设计。从人与环境等多个角度,着重研究禅修文化中如何将空间的叙事性和情感营造联系在同一个场地之中。再配合设计心理学,科学的山庄尺度设计,以及场地中绿化系统、交通系统、水系等为侧重点配合整个山庄的一体化设计。
1.空间区域功能划分
通过对项目的调研,以此作为基础来分析此空间中大致的特点。匹配相应的功能空间。如大致可分为展览区域:展览馆内容包含茶精品艺术展示和民俗文化艺术鉴赏展示,游客服务中心。滨水区域田园区域禅修文化产业区域等等。
2.禅修文化设计体现
茶艺坊:合理规划生产、创作、生活三个组团,各自独立又紧密结合,方便联系的同时又互不干扰。建筑风格保留原建筑风格,景观中引入日本茶园景观处理手法,打造独具特色的名师生产创作基地。青年艺术家工作室区:利用原有建筑组团,引入中式庭院景观和当地特色,打造青年民俗艺术家创作基地,建设以客居、创作、作品展示与交易为一体的艺坊。并定期邀请开展交流和现场技艺的展示活动。山谷养生酒店区:毗邻核心景区,顺坡而下,狭长的山谷地带,灵活布置以木、石为主体元素的生态建筑。苍翠的树林、清澈的溪水、幽静的山谷,清风沐浴下的生态建筑,传到出自然养生的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空间艺术的角度出发。使禅修文化艺术语言融入到场地的环节中。叙事性空间形式序列设计等优化古村落的环境,为人群带去心理上的治愈。对其产生情感的引导和舒缓。
在现如今国内对禅宗文化的景观设计研究起步晚的大环境下。很多的落实的案例可以看出。整体的空间是靠简单的装饰元素,在很多的细节上。比如文化小品的设计上,并没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设计。仅仅满足了景观的基本需求。空间大多简陋而普通。并没有从人群需要的中国特色禅宗景观的角度去设计。
但随着国内外对禅修文化景观的研究越来越多,从简单的关注他们的外在功能,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本土化,更多的关注他们内在。从我们群众的眼光为设计的出发点。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如何优化现有乡村的特色空间。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相关的简介和研究。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绿色环保和节能的观念也不断地和建筑空间设计结合。提出了绿色乡村山庄等等类似的理念。形成了一种发展趋势。
由于过去社会发展程度,景观设计理念以及对这特殊禅修文化的研究落后于国外的现实情况,国内对禅修文化的景观空间设计较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目前对禅修文化和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仍处于摸索和发展的阶段。现如今大多数可见的落成的禅修文化类景观设计多数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日本禅修装饰手法来提升环境空间的品质,空间环境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提升古村落的环境不是靠单一的视觉表现来改变的。但随着我国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先进理念案例的不断探索,近几年,我国的景观设计的环境营造开始不断地关注人性化,在一些城市的实际案例和探索中虽未形成理论体系,但用景观空间的语言情绪作为一种感染影响人群的心理需求的方式逐渐形成一种大趋势。采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观念。现如今,国内大部分的探索和研究多在于理论上,实际落成的成功案例虽少。但是对于这种设计情怀的渐渐壮大还是令人欣喜的。为以后这一块空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和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