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翠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需要了解的英语交流准则,是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前提。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语法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能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正确性。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企业招聘时对学生的衡量标准之一。学生在工作时应用英语时主要是交流、谈判、商业信函的写作等,相对于考试的填空、选择、作文写作更有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将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利于学生毕业后灵活利用英语进行工作,进而提升工作效能。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依托前期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及学习者的学习,中期课堂的讨论式沟通,后期教师反馈,颠覆了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翻转课堂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个性化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学习随时随地发生,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的新需求。了解英语翻转课堂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而进行有效对策的构建,能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的高中化学教师实施的教学创新性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托软件进行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捕捉,并配讲解声音,目的是提供离校较远或生病在家的学生学习。在之后的课堂上,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解答帮助。随着科技的发展,翻转课堂延伸为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在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后依托网络完成练习和巩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的难点;在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依托翻转课堂进行个性化学习,利于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我国最早研究翻转课堂的是学者张金磊,他在对国外翻转课堂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总结出翻转课堂的最初模型,为后续翻转课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之后,范秀丽针对性研究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再之后,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拓展到读写、翻译、视听等综合环节。对知网的若干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设计,总结出翻转课堂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对策的提出,以强化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长春财经学院在科在校生130 人,其中女生56 人,男生74 人。其中65 人为实验班,依托翻转课堂进行英语知识学习;另外65 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并布置学习任务及讨论任务。学生利用电脑或手机在家或图书馆或寝室下载学习资源,并通过视频的观看完成学习。通过对课前练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活动,并进行针对性语言输出性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进行拓展,最后根据学生的拓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首先,线上学习阶段
线上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前提是教师将语用学习资料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知识学习,之后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建立语用学习资料库,依托微课、课件、歌曲、电影等将语用资料分为学习资料和补充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学习,并对学习进行反馈,目的是实现学习的专业性和个性化。
其次,线上任务执行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语用应用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依托任务的指导完成任务。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进行反馈,并上传到线上平台,教师依托平台的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再次,线下任务阶段
教师根据线上反馈设计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并归纳出重点,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时能解决课前线上学习的疑惑,同时能加强学习的深刻性。
最后,教师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教师要进行评价和反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现状,进而针对短板进行补充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线上学习过程、线下讨论过程、语用能力测试等为主,并为学生建立档案袋,使评价更准确更客观。科学的多元化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预习、提交作业、完成小组讨论等,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依托课前教学资源的学习及练习,学生能在课堂讨论中着重进行口语和写作的技能训练,并通过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的逐层深入的练习,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围绕语言应用进行学习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能更好地巩固英语知识。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照,依托实验前成绩测试、及实验后成绩测试的对比,我们会发现,130 人的平均成绩由71.2上升到73.5,而实验班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则由69.1上升到76.6。那么可以得出结论,翻转课堂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作用是毋庸质疑的。
首先,促进因素
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以实际学习时间量和需要学习时间量的对比界定的,只要教师提供的条件符合,94%的学生都能实现成绩的优秀。在大学中,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时远不及专业课多,甚至还出现被压缩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养。英语学习是一种社会需要、生活需要和工作需要,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国家富强需求及个人发展需求。翻转课堂在英语课时减少的前提下,依托技术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使学生依托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即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翻转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内外结合的学习模式下有效提升了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的归纳会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并能根据学习能力进行视频的反复观看,进而达到巩固。翻转课堂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课前是学生自学,课堂是师生共同讨论的活动场所,是学生真实交际的场地。在课堂上,学生不同思想进行碰撞,并依托教师设置的拓展性话题进行延伸性学习,利于提升学习成就感。翻转课堂也提高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的交流与展示,使语言的输入性及输出性得到了提升。
其次,阻碍因素
由于学生是不同的学习个体,自学能力不同,导致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两极分化严重。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性的交流活动;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习惯了的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不愿意主动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不愿意参与课堂拓展性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自律性对语言应用能力有较大影响。如果翻转课堂只注重学生词汇、篇章结构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养,那么将失去其应用的核心意义。
翻转课堂实施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固定的特征和作用,在设计翻转课堂时,不能将课前、课中、课后割裂开来,要进行有效衔接,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的情境。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中讨论是关键,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化阶段。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情景性的目标性的学习视频资源,目的是通过重难点的突出,通过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设计配音式、动画式的视频资源,使学生在配音过程中,在角度扮演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中,是师生互动最为频繁的阶段,教师要根据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设计演讲式、讨论式等参与度高的课堂活动,目的是通过分组讨论等加深学生对课前学习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总结是学生进步的依据。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知识的内化程度有层级和阶段的区分。所以在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总结学习差异的原因,避免知识学习的丢失。
翻转课堂在应用过程中,因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呈现多样性。学生因学习能力不同对学习资源呈现多样性需求,另外,教师对学习的预期也不可控。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不仅是技能性的存在,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教师要依托学生需求的满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多重学习环境,目的是依托头脑风暴、游戏项目等督促学生主动探究,进而使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发现语言应用能力应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解决对策。
翻转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为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有一定要求。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翻转课堂的逐渐翻转。教师对部分内容进行翻转,使学生慢慢适应,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避免产生抵触情绪。翻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也是目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安排形成一定规则后,能提升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中能有效突破自我,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课前线上资源的推荐,有效释放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拓展了学习区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的线上学习有了一个应用的场所,能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拓展性应用;课后的教师评价使学生了解学习效果,并进行针对性补充性学习,进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