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婧(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国内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促使企业纷纷开展海外项目。但这项战略也增加了市场和企业间的竞争力度,再加上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这都给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带来一定影响。在海外项目中,汇率的变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合同的签订,也关系到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对此,需要施工企业明确认识到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了解带来的具体影响,然后积极作出应对策略。
一是风险问题持续存在。海外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时是进行跨国管理,所以在收取工程费用、购买施工材料时,一般都会选择不同的货币,在付款操作时就面临汇率风险。特别是近年来汇率政策变更之后,多个币种的汇率都不固定,对于货款支付、收入确认等都持续存在风险。二是不重视对汇率风险的处理,由于我国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已颇具规模,在多个国家都有合作伙伴,外汇业务也快速发展。但部分企业对汇率波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实践经验不充足,对此也没有特别重视,没有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开展海外项目时遇到风险问题,造成一定损失。三是制度上存在不足,海外施工企业涉及的汇率风险与理论上存在一些差异,而我国对于汇率管理有明确的制度,所以相关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控制时会受到制度的约束,比如手续需要层层审批等,丧失先机,错失良机,还会降低汇率管理的信心,最终带来损失。
当前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主要是能源、交通、石油石化、房屋建筑等领域。在“一带一路”策略背景下,帮助沿线国家改善民生,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海外工程新的增长点。而汇率波动首先是对项目成本有很大影响。从合同层面进行分析,部分海外工程是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和设备设施,然后出口到项目所在国家,这部分的成本占所有成本的一半左右,此时如果汇率出现波动,肯定会影响成本。特别是海外大部分国家结算使用的都是美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会给合同履行带来影响。
从员工工资层面分析,很多项目是直接支付美元,或者按比例折算成人民币在国内发放,不管哪种支付方式,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出现汇率波动,也会影响员工的收入,进而对项目的人工成本造成影响;即使项目雇佣的是本地的劳动力,如果当地的货币兑美元也出现汇率波动,同样会影响人工成本。
海外施工企业一般都选择“带资承包”模式,尤其是对PPP项目,这增加了企业的业务范围,角色定位也迈入新层次,从项目的设计建造者转变为经营拥有者。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大部分是从银行获取贷款,帮助业主进行融资。但是因为项目进展过程中多是以美元的方式进行支付,或是在 PPP 模式下以当地币进行相关款项支付。此时,如果获得贷款的商业银行要求企业在国内以人民币的形式还本付息,偿还美元贷款,一旦币种之间的汇率出现波动,比如人民币升值,导致融资时对美元的价格比例提高,这样就增加了海外施工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随着走出国门的企业越来越多,开展的海外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加,竞争压力更大。施工企业在与国际企业竞争的同时,很多项目到最后大部分还是成为国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个别企业为了成功竞标,击败竞争对手,故意选择低价竞标策略,没有考虑项目所在国家涉及的风险问题。这种情况会导致项目签约额中风险准备金额不足,企业利润下滑。再加上汇率波动的影响,比如设备物资采购、员工工资等,会出现成本上升问题,同时融资的资金偿还时也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导致利息增加等,也增加了成本。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海外施工企业的利润率从过去的平均值10%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左右,个别企业更低,主要是为了抢占国际市场,扩充海外业绩,故意低价中标,这样在签约时出现负利润。因为恶性竞争,导致海外施工企业的利润随之下滑,再加上汇率波动的影响,比如采购设备物资时人民币升值,对美元汇率降低,进而导致成本上升,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人民币还本付息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以PPP项目为代表的利用当地币回收投资收益,由于本币贬值对美元的汇率贬值,造成项目投资收益的影响,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利润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因为汇率波动造成的影响有方方面面,但事先做好调查和防范可以避免汇率风险的出现。所以海外施工企业在开展海外工程项目时,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承接项目的前期阶段,需要对项目所在国家的市场环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充分调查,将资料汇总到一起,形成可行性报告,尤其关注当地汇率波动的趋势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考虑施工时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同时,要联系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明确项目进展需要的支付方式、支付币种、汇率变动如何处理等问题,做好明确的规定,防止施工期间出现问题。当前很多海外工程项目签约时,国外的业主更倾向于选择将其中的部分进度款项以项目所在国当地币进行支付的方式。这个类型的项目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前期进行市场调研,将进度款中当地币支付部分如何合理地运用在当地劳务工资的支出以及材料设备采购方面,这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有很大影响。
合同中条款的全面性和明确性,直接关系到各类风险的出现,对于汇率波动也是如此,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合同的条款事项,增加保护性条款,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也是保护海外施工企业顺利开展海外工程项目的关键。在相应的承包合同中加入关于汇率波动的保护条款,也就是根据出现汇率波动的原因,在对成本改变的上下浮动超过一定范围时,需要弥补相关方的损失,允许获得相应赔偿。比如,在施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幅度超过 3%,按照保护条款规定的汇率调价公式进行调整;又比如PPP项目,如果项目所在国当地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波动的幅度超过5%, 项目的投资收益按照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汇率调价公式进行相应调整等。
海外施工企业开展施工项目进行结算时绝大部分都选择以美元作为结算币种,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持续出现波动。为了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损失,海外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就应向银行申请价格锁定,签订套期保值协议。以美元为例,企业通过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以美元为单位的期货合约,到期需要使用外汇时,再在现汇市场上买入所需的外汇,同时卖出原来的外汇期货合约,对冲头寸。这样可以实现外汇套期保值的目的。
我国很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都很高,特别是施工企业,所以承接的海外业务很多,范围广泛,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量也很大,尤其突出在制造企业方面。因为部分资源国内本身的储备量就不足,或者无法顺利供应到海外项目。但项目所在国家正好拥有丰富的某项资源,可用于项目建设。对此,海外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这个特点,与国内的资源开发企业展开合作,比如中石油等,根据项目所在国拥有的当地资源,通过本国资源换取项目的方式,获得当地的矿产、石油等自然资源,然后让资源开发企业在国内支付人民币,这样也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另外,这种“资源换项目”的做法,不仅对于国内海外施工企业的发展有利,对于项目所在国家也有利,特别是在该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项目费用时,利用资源进行兑换可以减轻资金压力。
在海外项目中,市场秩序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汇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情况,防止在海外施工领域内出现恶性循环。对此,海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项目时,要与项目所在国家积极合作,通过建立海外工程联盟及论坛等方式,配合当地的华人商会、商务参赞的协调,进一步规范所在国家的海外市场秩序,形成稳定的市场环境。这样企业与项目所在国家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防止出现恶意低价中标等行为,从而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也能有效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
在海外施工企业开展境外工程项目时,由于汇率波动出现风险的问题十分普遍,而且汇率波动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对此,我国海外施工企业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在项目承接过程中不断创新,创新科学的防范对策,比如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善合同保护条款,科学使用外汇衍生品,规范市场秩序,借助“资源换项目”等措施的应用,还可以选择使用NDF等金融衍生工具手段等。通过上述措施,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而保证海外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海外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