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虹,杨 凯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学生处,长沙 410205)
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养成的优良传统[1]。奋斗精神既是物质层面的勤俭节约,也是精神层面的在恶劣条件下的顽强拼搏,是激励人们不断战胜重重困难与发展的原动力。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的标志。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优秀人物身上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品质中去感受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但由于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及物质条件磨砺,一些人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追求享乐奢靡的生活等不健康现象,这使西方消极文化的渗透、侵蚀有了产生作用的机会。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话语霸权对青年学生进行西方价值观宣传[2],混淆青年人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判断,企图瓦解青年们的奋斗意志。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发展休戚相关,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在国防教育等具体教育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国防教育需要,有效适应新时代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国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目前,各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即国防教育包含大学新生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国防教育的核心是通过课堂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地学习与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技能,感受国防历史中一名名忠臣义士、铁骨铮铮的英雄,清楚国家国防安全面临的形势,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忧患意识与使命感,自觉成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青年。这些目标是与“勤劳勇敢、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等奋斗精神的外部特征相吻合的。由此可见,奋斗精神理想广泛渗透在国防教育理念之中,是与其价值高度统一的。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奋斗的精神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时代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爱国奋斗情怀使其积极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国防教育中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实现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晰高校国防教育的理念,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源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是强化公民国防观念、培养公民安全意识与忧患意识的重要教育途径,在国防教育实践中提升民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培养大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的有效手段。爱国主义中“爱”的本质是为爱的无条件奉献一切,奉献当然包括为爱奋斗[3]。因此,爱国奋斗精神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表达,离开奋斗谈爱国就是空谈。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教育最难的是如何实现它,而实现它就要抓核心和关键。教育的核心手段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中关键的是要准确定位教学理念。首先,对国防教育的功能进行明确的认识,因为它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手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通过国防教育激化学生英勇果敢一往无前的精神,加强其热爱祖国、为国奋斗献身国防的信念。其次,高等院校应坚持把国防教育的教学目标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把爱国作为终身的追求与行动准则,要立爱国奋斗之志。国防教育更应该牢牢抓住这个精神的生成要素,将爱国责任意识结合到国防教育的具体教学中,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努力提升自己,实现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国防教育从基本内容角度看,主要包括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和国防技能知识教育。国防理论教育重点论述国防基础知识、国防历史、武装力量、新时代国防建设,传授国家安全理论、军事思想基本内容、人民战争思想理论等内容,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安全利益的深刻内涵,对国防的地位与功能、正确的战争有一个基本认知,确立新时代国防观、牢固树立为人民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战的思想。国防技能知识教育通过国防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实践等活动,使全体大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应变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养成不畏艰难的品格、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满足在保卫祖国斗争中适应艰苦环境的需要。
国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国防历史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历来都是有远大理想,崇高志向和抱负的民族,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土疆域的完整、抵抗外来侵略而自觉进取、不懈奋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变迁仍然长盛不衰凭借的是镌刻在中华民族心中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践证明:伟大的新民主主义胜利依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和广大爱国民众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加强国防文化教育,用传统军事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奋斗品格,把自觉奋斗精神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是国防教育的必然选择。第一,用国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夯实艰苦奋斗精神的底色。用文化来凝神、铸魂、聚气,让学生自觉为国家强盛和安全努力拼搏。其次,用多形式、多载体、多平台宣传国防文化,让学生学习艰苦奋斗的榜样。榜样教育是直观化的,鼓励学生向中国军事历史中伟大的人物学习,从榜样中汲取奋斗精神的养分。比如,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的艰苦条件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直至牺牲、崖山海战的宋军顽强战斗等精神。引导学生感受榜样的壮烈奋斗精神激起其以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去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挑战,培养学生确立淬炼自己坚毅品质的决心。最后要将国防历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中去。在国防教育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使学生体验国防文化中“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奋斗价值观。让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堂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熏陶下养成国防观念、强化国防责任意识、形成坚毅品格。坚持把“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的人生追求融进自己的大脑,让其始终坚守艰苦奋斗精神的本色[4]。
国防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弄清国防与国家的关系,了解我国国防历史与军事的形成和发展,树立起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防御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增强他们为国防建设奋斗、尽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实现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要求,从思想上引领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中的国防理论、国防精神等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可以说,国防教育内容在激发大学生爱国奋斗情与志上是具有天然优势的,要为国家和民族前途无私奉献,是一种价值导向也是新时代的精神思想指引,这是与现代高等教育同向同行的,也是现代国防教育应该坚持的。
军事训练实践要按照军事训练大纲,按照不同的种类和要求开展各种训练,包括内务条例学习、队列与野外生存训练、射击训练、武器装备操作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锤炼其国防精神,磨炼其意志,使其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达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目的。总体来说,在国防教育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奋斗精神基本因子。军训是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手段与途径。队列训练通过站军姿、正步行走、方向变换等的训练让青春娇子经受经历身体体能的挑战,使学生加强集体组织观念、培养顽强拼搏、坚韧的品格。通过射击训练,包括体能极限挑战、快速射击等,培养学生努力战斗精神和超强的综合素质。在野外生存训练教学中,通过学习行军拉练、宿营等野外实践活动的素质拓展来淬炼大学生的韧性,提升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系统化地向广大学生讲授中国的国防历史、现代化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的内涵、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内容,开展仿真教学、塑造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的仁人志士与先进分子们带领民众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而表现出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求发展的精神,实现国防教育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相统一[5],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要融进个人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去,脚踏实地地做事,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关心国防、为国家富强奋斗不止的自觉行为。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我国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等民族英雄为国家的兴亡、进步而奋进的深沉力量的故事。使学生自觉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强军梦、复兴梦融合在一起,扛起民族复兴的旗帜,自发地捍卫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利益,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斗者、奉献者。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对概念与理论系统的讲授仍然是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体验不深,达不到国防教育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更谈不上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一是利用VR技术实现情境化教学。利用VR技术再现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创设一种贴近于真实的军事理论教学模拟环境和教学氛围。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学生们的国防观念,把爱国主义奋斗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式实现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二是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式学习的混合,教师准备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学习资料进行选题、独立探索与小组交流、体验国防建设与国防安全保卫中历代中国人民是如何不懈奋斗的,用奋斗精神引领学生青春绽放的方向、自我磨砺意志,实现奋斗精神培育的教学目标。线下课堂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团队为单位开展辩论赛、课堂汇报、调研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强爱国奋斗精神的直观感性传播,以具体生动的榜样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方便学生们查阅大量的、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军事史、国防发展史等。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国防教育教学形式也应当多样化,将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打造金课等新的智慧教学模式全面应用于军事理论教学。线上教学中,教师需将课前精心筛选的、裁剪的、分门别类的国防知识的教学内容整理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上传到相关教学平台,广大学生自由地、可以多次重复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影像资料,解决了线下课堂教学课时数不够与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教学”形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全面融合,丰富的参与式、体验式、研讨式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的军事理论,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防教育,实现学生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之间通道的链接,把学生以前碎片化的认识系统连贯起来,真正明晰与把握什么是家国情怀和安不忘虞,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为国奋斗的精神。另外,要把信念与实践结合,如在国防教育日、“九·一八”等特殊日子开展主题演讲、知识擂台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抽出一两节课时参观军事博物馆、党史展览馆等,感受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大、领会先辈英烈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明白奋斗精神是时代的主旋律,养成自觉奋斗的实践习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