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初探

2021-11-28 23:15孙慕斐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国有企业资源

孙慕斐

(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1800)

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而技术进步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国有企业作为中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国有企业不仅是技术引进主要实体,也是自主创新支柱力量,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注重改革和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但是,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国企发展受到阻碍,也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国企改革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影响,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相关机制和管理措施,进而有效提升国企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国企改革发展。

1 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1 技术创新是国企改革突破困境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虽然国企改革和脱困目标基本上已经实现,但是相关调查显示,仅有60%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该目标,而其中很多是通过破产、兼并、改组的形式消除亏损,并没有依靠企业自身内部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这些企业还需要经过一段路程来实现改革创新。还有部分企业仍然为亏损状态,其核心问题为技术与产品问题,难以参与也无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1]。出现该问题原因为,在改革中把精力都集中到了制度与形式方面,没有考虑到企业活力的激发与培养。对于国企来讲,活力源泉就是技术创新,但是由于对技术创新认识不足、投入较少、重视不够,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改革效果。

1.2 技术创新是国企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企有了和合资、外资企业一样的竞争机会与条件,但是随之面临的冲击与压力也有所增加[2]。现阶段,中国部分国企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产品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等层面很难在开放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方法就是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供给社会新的产品,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 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策略

2.1 国家政策导向和支持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有效促进国企改革和技术创新模式转变,主要在于国家政策导向与支持。首先,可以创建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机制,保证其能够促进国企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打破行业垄断问题,打破地方保护,对低水平重复引进与开发进行有效控制,提供给国企技术创新足够的空间与市场。制定金融、税收政策,鼓励与保护国企技术创新,注重对风险投资、信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给国企技术创新足够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强化科研机构企业化改革,并注重检查与监督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额度,进而促使国有企业可以快速发展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保证其主体地位[3]。可以创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特别需要注重对软产品、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者正当利益进行保护,保证技术市场正常秩序,促使创新成果可以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并经过正常途径扩散与转移。

2.2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主要涉及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其中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时难以分开,这也是创新资源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新产品寿命周期逐渐变短,导致国企技术创新风险增加,因此在技术创新中资金资源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现阶段,基于中国目前状态,仅仅凭借市场作用,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管理措施,调节与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结构,在该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创建,进而实现利益、风险、市场作用一致。

在人力资源层面,国企改革进行得相对较早,国企和相关方面对于人才流动与使用具有统一认识,很多国企与地区都出台了一些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总体来讲,中国人力资源配置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4]。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人才流动平衡失调问题,简单来讲就是流出较多,流入较少,并且都是技术骨干、能手流出,应届毕业生流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企改革过程中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进行培训与提升,导致这些国企成为了培养技术骨干的基地。从中可以看出,这不仅仅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的问题,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有效解决该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在技术资源层面,需要侧重于解决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现阶段,中国很多科研机构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化转制,并且有的企业转为属地化管理科技企业,有的转为中介机构,有的转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有的并入高校和划转到其他部门或撤销。这是国家利用管理手段,对技术资源配置进行解决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加快速地对市场经济运作规律进行适应,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对高校技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现阶段,校企合作、校办企业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转化比例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高等教育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和市场脱节[5]。因此,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需要注重和高校合作,灵活利用高校技术资源,实现技术创新。

在资金资源层面,除了改善投资结构和增加投资总额外,国家与地方可以注重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降低融资门槛值,制定投资结构、税收方面优惠政策,进而实现风险投资增长。

2.3 激活企业管理者要素

想要激活企业管理者要素,需要转变观念,突出技术创新中企业家的重要地位。在国企改革中,技术创新属于重大决策范围,并且也是企业经营方向的体现,而在这两方面企业家具有决定性作用。人们常常会把技术创新的成功归功到科技人员身上,重奖科技人员,实际上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技术创新中科技人员属于必要条件,而企业管理者属于充分且必须条件[6]。其次,需要对企业家的价值进行承认,以此为基础创建企业管理者激励机制。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活动,把企业固有的生产力,如技术、资金、设备、市场、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企业系统,这个系统在企业管理者引领下,经过市场竞争,创造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进而实现企业管理者价值。因此,需要明确一点,企业是企业管理者价值载体,企业的好坏与强弱和企业管理者价值表现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企业创造的价值中蕴藏着企业管理者的价值,那么可以创建长效的激励制度,把企业管理者价值和企业创造价值进行结合,允许企业管理者索取企业剩余价值,进而有效激活企业管理者要素。技术创新活动高回报、高风险,企业管理者要素作用非常明显,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压力与风险压力,还需要承担为技术创新创造与整合资源的任务,所以更应该激活企业管理者要素。现阶段,中国政府与企业已经在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产生了一些办法,但是想要真正获得法律制度保障与改变传统观念,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模式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国企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促进国企长远发展,还可以有效带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路径的选择会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实现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从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无法很好地实现技术创新模式转变,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不断完善国企管理制度,及时修改和淘汰落后的行政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战略,以综合权衡为基础,灵活选择创新模式,进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模式转变。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国有企业资源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