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 朱 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培育大有裨益。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照搬教科书,而是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将更多的知识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时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创设情境是每个课时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以时事热点为材料创设情境,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他们防范风险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针对“电梯伤人”事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中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把时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对时事进行分析,以取得倍增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时,教师应重点强调我们国家是法治国家,全体公民和组织都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活动。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寄希望于未来,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把时事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重视收集和应用现有材料,而且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关注国家大事,如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等。另外,学生还可以收集和整理现有的新闻类报纸等,以便培养社会意识。
在收集信息后,最重要的是分析和讨论这些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辩论,分析学生收集的材料,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收集的材料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的职责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点拨,师生间展开深入的互动和问题分析,并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引入2014年世界杯赛场上出现的“咬人事件”,主角是苏亚雷斯。关于这一事件,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内容有《揭开情绪的面纱》《责任与角色同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等。
另外,关于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和剖析,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渗透时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时事,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和政治学习水平,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