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吉林长春 130011)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一种最高的生态零碎,具有丰富和天然的多样性特点,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另外,湿地不仅具有超强的生态性,还可以有效改善周围的自然环境,我们理应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文章以长春北湖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植物配置研究,构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长春北湖湿地公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西南部,由国家林业局命名,占地面积11.97km2,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公园,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2012年7月28日正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开放,开放时间为07:00~19:00;该湿地公园主要分为内胡区和外河区两个部分,其中内湖区是由原伊通河泄洪区改造成为的湿地公园,已经完成绿化面积315万m2。另外,该湿地公园中共有柳树品种51种,共739株;栽植乔木186个品种,共有6.97万株,灌木品种144种,共有1.53万株。
湿地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蓄水、防旱、解污以及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就好比陆地与水体之间争夺的战场,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湿润地带。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湿地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列入世界名录的44处湿地中就有12处在东北,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地区如此多的湿地呢?东北地区的湿地以小兴安岭为主要分界线,小兴安岭以东是三江平原湿地,以西是松嫩平原湿地,这两个湿地的形成原因基本是相同的。(1)平坦的地势。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势起伏较小,没有高山峡谷,平原上的河流由于缺乏从高到低的奔涌的重力难以形成固定的河道。(2)河道的变换。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上,河流的河道经常变换无穷,加之微小的地形起伏会让原本不具备奔涌重力的河流缓慢的流淌在平原上,渐渐地就形成了湿地[1]。
长春北湖湿地公园植物的选择应当结合长春市的特点,比如长春市的市花是君子兰,市树是黑松。为此,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可以将这些具备地域特色的植物引入公园中,并能充分利用湿地两岸的近水区域和堤岸,将君子兰和黑松这样的植物融入其中,从而向广大市民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观光效果,这样的设计理念会使长春市湿地公园融为一个整体,让观赏者觉得自己身在景中,宛如画中,从而使得湿地公园的休闲、观赏和娱乐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湿地公园成为广大市民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同时,原伊通河泄洪区中的水生植物会受到繁殖速度过快以及外来生物的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湿地公园失去原本的美观性。所以,还应当去除这些植物,运用本土的水生植物和更具观赏性的植物,比如睡莲、睡蹄链等,从而使该湿地公园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这也是长春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选择的另一重要因素。
湿地植物公园最注重的是生态系统特点于功能的保护,突出湿地的自然文化属性,根据《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要求,湿地植物种类配置方法如下:(1)体现与人共生关系。湿地植物种类配置要充分体现与人的共生关系,以保护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线,其原则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丰富植物品种,完善植物群落,以水生植物作为主要元素,实现湿地公园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的完美体现。(2)选择茎叶发达植物。综合考虑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选择茎叶发达的植物缓解水流,沉降泥沙,洗手水系污染物,将挺水、浮水和沉水等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和更加自然的湿地公园自然景观[2]。
长春北湖湿地公园在设计环节为了避免外来植物种类的侵入,依据该公园内湿地的现状,利用既有资源条件进行植物配置,营造植物种类稳定的生长环境,使不同的植物种类发挥出对公园内部景观的塑造作用,保证生物种群多样性,丰富湿地公园的层次结构和空间布局。而在长春北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上,柳树的品种有旱柳、白皮柳、垂柳、金枝柳以及大黄柳等;栽植乔木有香椿、合欢、广玉兰、枇杷以及杜英等;灌木品种有丁香、紫薇、青枫紫荆以及紫叶李等。
水生植物作为长春北湖湿地公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生长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漂浮植物等,对水生植物的重建则是修复湿地公园水生系统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主要对沉水植物的功能和观赏性进行分析:(1)沉水植物设计理念。沉水植物指的是指的是根、茎、叶全部浸入水中的植物,沉水植物是唯一可以与藻类植物竞争的物种,其具备的良好水质净化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2)沉水植物面积确定。长春市湿地公园水体治理目标为达到国家地表水的Ⅳ类标准,根据水环境计算公式,该湿地公园沉水植物的面积应当为25.4万m2~33.4万m2。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该湿地公园内的水质和景观的质量较差,建议在东西两岸洪水冲击平原的草地区域上,依靠独特的地形条件,在该区域内播撒种子以此恢复湿地内的植被。另外,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还可以通过人工栽植芦苇以及香蒲水生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从而增加该湿地公园生物的多样性[3]。
(1)加大对在校学生和教师的宣传教育,开设适合全体学生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课程,通过科普读物、影像资料等的方式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在公园内设置科普教育基地,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意识。(2)通过开展爱鸟日、湿地日以及野生动物保护日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全力打造湿地公园宣传教育平台,提升周边居民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认识,从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和关注湿地,更好地促进湿地公园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是一种多领域和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为此,植物配置应当与当地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以及水文特点等的方面协同合作,运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予以指导,并能综合考虑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强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功能性与景观性,从而向广大市民营造一副生机勃勃和风光旖旎的美丽公园画卷。文章以长春北湖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东北湿地形成过程,分析了植物配置方法,研究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情况,旨在期望能为同类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