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李裔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8)
2020年7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 年)》,指出,2019年末,共有17家理财子公司或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10家开业。公司财富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奠定了我国公司理财服务的市场基础,为顺应市场潮流,高校陆续开设公司理财课程。公司理财是指站在公司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重点研究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如何有效运用公司财务资源,进行企业资金筹集、资金使用、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活动,实现公司理财目标最大化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公司理财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发表了很多科研文献。
申昉从公司理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公司理财课程的特点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并具体提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公司实习、创新评价机制等实践教学的策略[1]。李艳丰强调案例教学对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以好的案例作为教学设计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帮助学生实现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丁红梅指出,传统教学内容安排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理财工作对接,并对以MOOC在线开放课程形式呈现的公司理财教学提出改革要点,提出实现理财知识的共享理念[3]。王维鸿在《公司理财》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期待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操作规范和积攒相关的实践经验[4]。学者李婵娟,杨小军为推动公司理财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公司理财教学中的优势,并深入探讨翻转课堂具体的实施策略[5]。王珮关注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提出公司理财教学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从而实现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6]。
公司理财实践教学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具体考量。相对而言,市场对公司理财业务的研究非常丰富且角度多样,这应该成为具体实践教学的研究导向。市场对公司理财业务的研究主要从银行中公司理财业务、证券公司理财业务、上市公司理财业务三方面开展。陈涵通过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梳理P银行的公司理财业务,顺应当下金融监管环境,依据产品体系、重构销售链条、培育人才体系、管理赋能4个方面,对公司理财业务的转型制定出明确的战略[7]。刘泽霖以D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运营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D证券公司在合规风险管控上的问题及成因。分别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建合规文化、健全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业务管理流程控制和创新人才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8]。姚舜侧重于理财产品营销的研究。他们以具体证券公司为案例,提出具体的精准营销策略,为券商实际营销工作提供借鉴[9]。魏婧雯用公司理财的知识分析Y房产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全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诊断,对房企如何做好资金安排、提高自身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10]。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公司理财教学改革集中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同时也对公司理财具体业务展开了丰富的研究。
对于公司理财课程的国内教学,各高校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开展。在实践教学上侧重于不同教学模式下对“公司理财”教学的研究,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具体教学模式为主。
公司理财课程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公司理财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高校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以筹资问题、投资问题、利润分配问题方面的案例为教学依据,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以财务管理人角色,身临其境,思考企业在特定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围绕这些案例独立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该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
近年来,包括公司理财在内的很多高校课程都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起源于国外,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线上技术,先鼓励学生课下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自学,然后进入课堂中,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检验等形式,直接在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形成先课下再课堂的教学模式。公司理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涵盖的知识点多且杂。通过翻转课堂,教师为学生课下学习推荐丰富多样的公司理财理论、案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公司理财的教学倾向于实践能力的检查与指导,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教学,可以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关于公司理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较少,大部分院校倾向于使用案例分析法来完成公司理财课程的实践教学。
部分高校在公司理财的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是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该项目包括信息搜集、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4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公司理财知识独立自主完成项目的实施,期间老师承担指导和咨询角色。在项目教学法中,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公司理财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从各高校所提倡的实践教学改革来看,公司理财的教学研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已经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意识。但这些实践课程改革,即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教学操作中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忽略了公司理财课程自身的市场经济背景。这些教学模式只是被简单的提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操作中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而市场领域对公司理财实际业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市场研究,且角度多样化,相对而言,公司理财课程的研究量较少。但是在公司理财教学改革领域却没有重视这一点,造成了市场研究资源的浪费。公司理财的教学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导致该课程普遍出现教学时间少、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和无法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等实践性问题。学生们普遍觉得“公司理财”“难学”,教师们感叹“难教”。从问题的根源上讲,在于“公司理财”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作用,即缺乏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方向性。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于精准推进“公司理财”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
市场对公司理财专业人员的需求主要分布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行业。因此,高校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时,对教材选择、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翻转课堂中的教师培养方向、完整项目的实施方面,都应该紧扣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修正自己的改革方向。从市场对公司理财实际业务中,总结市场对公司理财业务能力的需求,进而将其充分运用到高校的课程教学中。
为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贴近市场的需求,如何选取教材乃是重中之重。同时教材的内容也应有所取舍,不能重复填鸭式教学的老路子。因此,教材内容的处理应摆在课程教学的首位。高校在公司理财教材的范围较广,缺乏市场需求的导向性。各高校比较常用的版本有罗斯版本、孙进军版本以及刘曼红等版本,注重理论阐释。而对教材的补充需要全面反映现代公司理财研究与实践的进展,便于学生学习和把握。在新教材的编订上,要关注当下市场中公司理财的具体业务需求,以此为编订依据,与时俱进。
在案例教学法中,筹资问题、投资问题、利润分配问题方面的案例不能盲目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变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案例选择较为丰富。但适合教师讲授的案例却不好把握,难易程度很难掌控。因此,以市场对公司理财业务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案例素材的积累以及经典例题的讲解都极为重要。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虽然教师是学生的辅助,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教师的业务能力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目前,大部分教师虽然有较厚的理论功底,但实践业务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各高校应该组织教师开展假期基层研修,支持和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切身经历相关实际理财业务操作、处理过程,了解理财工作规范、处理流程的新变化,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从而服务于实践教学。
虽然关于证券公司、银行、上市公司等金融机构中公司理财业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如何从中提炼出适用于高校课程的完整项目,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研究精力。在公司理财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设计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进行选择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在市场项目的选择中,要尽可能地同时涵盖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股利政策,实现理论与市场实际理财工作的对接。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后工作岗位角色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尽可能地缩短高校公司理财教学内容与实际理财工作的差距。
公司理财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高校作为培育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摇篮,只有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市场输送合格的公司理财人员。因此有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公司理财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带领学生走进市场。通过近距离接触与公司理财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金融公司,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极大地推进学校公司理财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公司选拔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