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六盘水市为例

2021-11-28 14:57章际茂马紫馨万发霜周雪琴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六盘水工业

章际茂,马紫馨,刘 茹,万发霜,周雪琴,董 超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1 引言

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工业与旅游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它是以工业历史遗迹、工业企业(包括工作场所、厂区环境、生产过程、生产场景、工人 、生活场景、企业管理方式和经验、企业文化等)为旅游吸引物,通过组织人们参观,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业操作等工艺生产过程,融观光、学习、参与、体验 、娱乐、购物为一体,满足游客 求知、求新、求奇、健康、审美等旅游需求,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专项旅游活动[1]。

在旅游市场中,资源型城市以工业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物,所发展的工业旅游产品深受旅游者喜爱。六盘水市作为老牌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六盘水的老工业遗址将有机会借助旅游的春风焕发生机,工业厂矿也可以发展研学旅游等工业旅游项目拓展经营范围,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六盘水的工业旅游仍处于规划与起步阶段,只有个别工业遗址开发成为工业旅游景区和主题酒店,首钢水钢集团等部分工业企业应中小学的要求,探索性地开展了学生团体参观活动。但六盘水的工业旅游前景不可小觑。本文旨在促进六盘水社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六盘水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2 国内外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 60年代的欧洲,如法国的雷诺、标致、雪铁龙三大汽车公司所属 工厂当时就成为著名的工业旅游景点[2]。最初以游客参观工业生产基地和生产线为旅游内容。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才出的现,以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实业旅行社为标志。近年来,我国众多企业将生产线公布于众,吸引大量的游客进行考察及调研。如海尔集团,乳业巨头伊利以及六盘水市水钢生产集团的煤钢生产线研学项目。在科学发展观和产业融合理念的影响下,工业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成功的案例众多,工业旅游也已成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重要突破点。

3 六盘水市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分析

3.1 六盘水市市情

六盘水作为一座新兴转型城市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和工业遗址,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3]。雄厚的工业增加值为发展工业旅游创建良好的条件。而以三线精神为代表的六盘水三线博物馆已成为贵州省工业旅游的典型代表。但六盘水市的工业旅游目前主要处于规划和设计层面,急需落实并进入市场。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六盘水市部分工业厂区将被闲置。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同时焕发工业文明的新生机,可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在符合旅游资源安全开发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具有本地工业文化的旅游产品。如主题酒店、综合旅游度假区等,以助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此建议六盘水市鼓励工业与旅游跨行业相融合,联动本地高校进行产教融合,以提高工业旅游建设的可行性与实施性

3.2 六盘水市工业旅游走访调查与SWOT分析

3.2.1 走访信息分析

项目成员于2020年9~10月在六盘水对本地居民进行走访调研并对所得到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本地居民的走访调研得知,本地居民对于六盘水是工业城市的知晓度较高,占比高达80%。说明六盘水建设的城市名片具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受访群体中仍有一部分的青少年(占总调查人数8%)并不知晓六盘水是工业城市,反映出在青少年群体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同时在对接触过工业旅游的群体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以下情况:在旅游宣传方面。除政府宣传外,非政府渠道对于六盘水市的宣传有待提高。就连工业城市这副牌子。也大多由政府宣传引导,而工业旅游自身宣传力度更是少之又少。景区自身宣传和旅行社宣传的总和在走访调研中占比仅为26.78%,反映出六盘水市市场与行业间联动性较弱,景区自身宣传力度不足。

而对工业旅游资源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目前六盘水市对工业旅游已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对知道六盘水市是一座工业城市的居民所感兴趣的工业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发现,除了本市其它相关旅游资源,首钢生产线观光受欢迎度位居第一占比达到27.98%,煤矿能源开采加工与火力基地,经济开发区紧随其后。从市场角度出发,旅游行业应为市场主动创造需要,应积极联动工业部门发展工业旅游。

3.2.2 SWOT分析六盘水工业旅游

3.2.2.1 优势(Strengths)

(1)政策优势突出。自2012年颁布国发“2号文件”和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六盘水被列为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这一机遇为西部地区包括该市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六盘水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六盘水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政策驱动[4]。

(2)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六盘水市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与附近省份省会城市直线距离均不超过500 km。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范围内,同时六盘水已县县通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月照机场已开通直达北京和上海等10个城市的航线,交通通达度进一步完善。

(3)工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六盘水市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一定规模,旅游创收效果明显。2016年旅游收入已达到124亿元。六盘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空间巨大。具有三线精神的雕塑与设计遍布城市街道,富有浓厚历史气息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向游客和市民们诉说着“六盘水市几十年来的风雨变迁和伟大成就”。而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六盘水发展工业旅游想必是大势所趋。富有三线精神的工业企业将成为有力的支撑点。

(4)气候条件优越。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气候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市空气质量优良,适于旅游的天数300天以上,无霜期最长可在300 d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气候适宜度而言,六盘水具备了做大旅游产业的潜质。

3.2.2.2 劣势(Weaknesses)

六盘水市近年来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原有的重化工企业不断减少,但在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经济阵痛,原本作为GDP贡献的主力军的煤炭工业的减少也使得六盘水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原有的旅游景区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存在维护不及时和效果欠佳的问题,特别是淡季大部分景区闲置较多,整体的景区管理模式有待提高。目前就六盘水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市政财政已投资众多景区建设,难以调用大量资金支持工业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使得工业旅游大多成了纸上的规划设想,不能实现旅游经济创收与振兴老工业。近年来,在六盘水甚至贵州省内近年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大多为民族特色旅游和康养保健旅游,而工业旅游出现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方向,在占据市场份额时较为吃力。通过问卷数据可知,旅行社在与工业厂矿和企业的联系处于规划起步阶段,在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和宣传方面成效甚微。在工业旅游资源宣传方面工业厂矿急需提高知名度,对于本地居民宣传力度低,急需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在宣传领域和知名度的提升。

3.2.2.3 机会(Opportunities)

随着全域旅游兴起和旅游消费扶贫的持续发力,旅游的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小学的研学旅游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而研学旅游对于工业遗址旅游来说是一个机遇,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拥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文精神底蕴,同时原有的工业遗址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育活动。六盘水市的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中拥有极其浓厚的三线建设精神,对于研学旅游具有极高的价值。不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人文教育角度,建于六盘水市的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便是一个鲜明的代表。六盘水学校众多,旅游部门可同教育部门协商合作在当前阶段积极发展以工业遗址和工业元素为主的研学旅游活动,不但可以实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振兴工业遗址同时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的日常教育和弘扬三线精神。利用原有的工业遗址场地改造进而开发建成新兴体验项目,满足市场空缺。特别是近年来游客的旅游心理逐渐由3S转为3N(阳光、沙滩、海水)转为(自然、怀旧、回归)[5]。

这正为工业旅游的发展和促进六盘水这座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机遇。在回收的问卷中发现首钢生产线观光受欢迎度位居第一 ,并已应中小学的要求开展过学生团体的参观活动且效果良好。并且该市高校中六盘水师范学院已有数届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且学校本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能力也不断提升,同时原有老牌采矿类专业人才济济。对于工业与旅游业的跨界合作不仅能有效提供技术支持,还能为转型发展后的工业旅游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六盘水师范学院也正利用高校资源积极与各行各业进行产教融合,助力地方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3.2.2.4 威胁(Threats)

(1)内部威胁方面,工业遗址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发展的方向在内部威胁方面会受到来自其他旅游方向的威胁。贵州省旅游发展主打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以至于民族旅游烙印过深,不利于工业遗址旅游的发展。从旅游产品角度出发,原有的少数民族旅游凭借多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民族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外销品,而工业旅游的衍生产品和旅游外销品将面临同行不同领域的威胁。

(2)外部威胁方面,六盘水市地处云贵交界,北靠川渝,从地理区位和经济影响力方面,成都和重庆的工业基地雄厚工业基础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更强对六盘水工业遗址旅游发展会产生同质性威胁。为此六盘水工业遗址旅游的开发应抢占先机积极发展并争取形成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运用本土资源特色以煤炭资源等其他能源类工业基地为发展特色形成地方特色品牌效应。

3.3 总结

根据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并结合SWOT分析法对六盘水工业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下问题。①在对是否知道六盘水市是一座工业城市的调查中发现了22岁以下的年轻人仍有一部分不知道六盘水是工业城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精神与三线精神在青年人群体中的普及缺少也较为客观反映出振兴工业文化与其特有元素文化的必要性。②根据市场问卷反映情况。六盘水市的工业旅游开发具有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同时这些市场需求与本地所能提供的工业旅游资源契合度较高,具有现实的开发意义,特别是富有本地工业元素与三线精神的历史工业园区。但现有的工业旅游开发水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③六盘水市旅游业和工业在跨行业领域的合作成效甚微,行业之间的壁垒较高且缺少高质量与高水平的旅游资源。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六盘水工业旅游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处于一个需求但是供给缺失的状态为此六盘水市应积极调动旅游行业与工业协同发展,打造属于本市的独有的特色旅游景点,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力度以吸引游客,打造高品质旅游助力六盘水市高质量经济转型与发展[6~8]。

4 六盘水发展工业旅游建议及对策

根据六盘水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联动内外部环境,推动六盘水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助力六盘水市高质量的经济转型。六盘水工业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如下。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运营作用。将适宜的工业遗址和闲置厂矿进行改造升级,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并积极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鼓励企业跨行业合作加强行业间的联络。坚持需求为导向原则,对工业旅游资源进行资源改造与资源重组以提高工业旅游资源水平,为六盘水市工业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互动交流学习。积极与其他区域中已开展工业旅游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同行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吸取国内外工业旅游优秀成果及经验,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适当地开展观光游览项目,为工业旅游注入动力。

(3)行业联动发展。在工业旅游(遗址)建设初期,积极与教育部门协商,以青少年研学科普作为工业旅游前期的发展方式。在提高工业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创收的同时达到科普教育的社会作用。

(4)协调规划与科学发展。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将工业旅游与原有的自然景观旅游协调发展,规划旅游精品路线产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并鼓励产教融合,积极与高校对接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和先进理念指导工业旅游发展,同时对高校施以就业拉动政策,吸引高质量就业人才。

(5)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相关标准,科学引导企业加强对于工业旅游基础设施以及观光条件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促进工业旅游规范化标准化。助力六盘水市工业旅游科学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拓宽思路,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创收、科普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纳入到发展的综合目标中来,因地制宜从六盘水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开发相应的工业旅游产品,进而使工业旅游真正成为六盘水旅游市场的新高地。

5 结语

在旅游市场提质保量的转型发展时期,六盘水旅游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充分运用好各类旅游资源,努力打造贵州旅游的新高度。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和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以工业旅游作为发展突破点开拓新的旅游发展方向,丰富旅游体验项目。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六盘水工业
一线光阴入洞中
山的国度
My Room
诗书画苑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