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奉来
(曲靖市林草局种苗管理站,云南 曲靖 655000)
整个“十三五”期间,曲靖市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完善预案及相应的培训机制,不断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火灾预防和案件查处力度,使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全市累计投入森林草原防灭火经费21723.35万元,主要用于曲靖市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曲靖滇东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曲靖市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监控系统项目、曲靖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监控试点项目。新建瞭望台10座,修缮瞭望台22座,新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83套,并在陆良、师宗、罗平等县进行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数字通讯改造试点,储备各类扑火机具9.8万余件。全市共发生18起较大森林草原火灾,过火面积达608.68 hm2,森林受害面积311.4 hm2,火灾受害率仅为0.05‰,成效显著。
全市积极开展春季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病虫害监测预报、松材线虫病普查、沙漠蝗及其它草原蝗灾防控等工作,并开展了专项检疫执法行动,大力实施林业草原植物检疫工作,对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严格防范。2020年全市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30.818万亩,成灾面积0.21万亩,成灾率为0.11‰;开展产地检疫苗木8739.97亩、种子0.1 t,调运检疫苗木4663.86万株、种子2.6 t、木材9.4523万m3,复检苗木3.457万株、种子0.05 t、木材0.002万m3,产地检疫率100%。
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林地用途管制,提高林地定额管控水平,保证林木、林地资源得以合法合规利用,大力实施全过程监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林地、林木资源的监测、巡查、核查的力度予以增强,确保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发现与制止。据统计,曲靖市在“十三五”期间,共计审核审批林地征占用项目831宗,共75786亩,为全市异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公益性公墓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土地[1]。
规范执行全面停伐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根据“十三五”采伐限额批准进行采伐,以免出现超采滥采问题,累计发放了采伐证26998份,批准采伐林木147.55万m3,占限额的20.34%。
严格遵循“管好公益林、用好补偿金、带好护林队伍”的原则,保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顺利实施。“十三五”期间,全市公益林补偿面积累计达1190.81万亩,公益林总投资达88743.72万元,其中补偿费、管护费、市级统筹、公共管护支出分别为58335.84万元、27504.8万元、1467.08万元、1436万元[2]。
“十三五”“十四五”期间,一是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人工种草、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点工程实施,促进“三区”生态修复,着力实施“五区”生态治理工程,不断改善林草生态环境。二是利用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木本油料提质等项目,扎实开展中幼林间伐和抚育工作,对林分结构进行优化,促进森林质量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森林草原经营活动,稳步推进退牧还草,促进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进而使林草生态的功能更加齐全。四是认真落实《曲靖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中的目标任务,大力加强森林村庄创建活动,保证“增绿”工作顺利实施,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强化城乡生态景观建设,在植绿、复绿、建绿、护绿上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森林村庄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3]。
严格落实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灭火目标责任制,构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村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促进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和扑火抢险救灾能力提升,保证全市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低于0.9‰,避免出现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
扎实做好全市林业和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红火蚁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提高区域防控水平,确保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产地检疫率达100%的目标[4]。
2018年以来,查处整改森林督查问题1205件,占发现问题1276件的95%。认真梳理2021年度全市拟规划实施的国家、省、市重大工程、重要民生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做好政策宣讲,确保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使用林地、草地需求,坚决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占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场核查和使用情况随机抽查和督查。认真做好2021年森林草原核查工作及森林草原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确保全市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情况清楚、数据准确。
科学安排采伐限额,并加强采伐监督管理,规范作业流程,杜绝少批多采和偷采情形发生。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管理,确保木材生产、运输和经营秩序良好。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及时、足额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并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的相应政策,切实把能纳入生态效益补偿的林草资源纳入补偿范围。
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林业草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增强林业草原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依法治林治草水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划定,守好林地、草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底线”。认真执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实施细则,保证责任明晰明确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5]。
一是加强木本油料、乡土绿化苗木、林下经济示范、速生用材林和草场“五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木本油料产业园和林草产业交易集散中心,推动林草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方向,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林农”“合作社+林农”的复合经营模式,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产业。三是依托自身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区域特色支撑产业,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林产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银企对接,拓宽林草产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林草产业,加强林业草原产业园区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五是用活林草产业贴息贷款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林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林草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增加林农收入。六是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草原、湿地和森林公园等林业草原资源,对企业和林农进行引导,加快发展森林草原休闲旅游业,促进传统林草产业转型升级。
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曲靖市扎实开展林草资源保护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如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不断提升、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水平明显提高、采伐限额得以严格执行、生态效益补偿到位等,为了进一步加强林草资源保护,需要实施国土山川绿化工程、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着力推进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规范林地占用、草地审核审批工作等,保证林草资源保护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