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传统媒体里面,很多新闻采编人员掌握的技能仍然是适合传统媒体生产流程的,融媒体发展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创新采编角度,深刻把握新闻的内涵,还要熟悉掌握新的技术设备,利用不同的媒介,给受众带来别样的体验。为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及人文素养,明确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唯一标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作为一名新闻采编工作者,其业务能力很重要。面对一个好的新闻题材,如果没有把握住新闻的独特角度,没有尊重新闻规律,往往就写不出人民群众感兴趣、传播度高、点击率高的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不停地加强学习,提高新闻采编的理论水平。
理论学习怎么学?学什么?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方面的新技能新技巧,还要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拓宽和丰富知识面。同时,理论学习重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媒体深度融合时代,新闻采编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也相当丰富。采编人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直接通过自己的手机或其他互联网载体,到人民网、新华社、央视和中国记协网等相关互联网平台上学习新闻采编理论知识。这些理论文章大多是主流媒体一线优秀采编人员和专家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指导新闻采编人员工作实践,打牢做好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非常有参考价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理论学习上,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刻苦钻研,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采制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和渠道更加多样,有些自媒体为了迎合网友的兴趣,为了追求首发,为了追求速度,重视噱头和猎奇,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有时,一些信息甚至没有经过核实就推送出来。这虽然吸引了公众的阅读兴趣,但却对公众产生了不良的诱导,从而削弱了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因此,主流媒体对受众发挥的正确舆论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如果还在采用传统的采编方法和手段,那么新闻作品很难得到很好的传播。只有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采编人员,掌握宣传内容和传播艺术,灵活运用业务知识,精准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和新闻宣传角度,全面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舆论导向中唱响主旋律,又懂得传播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借助微信、微博、公众号、视频号等融媒体平台,才能采制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作品的舆论引导力和互动性,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强烈的危机感,把知识技能升级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媒体单位也要积极探索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培养模式,常态化开展采编人员培训学习。可通过将新闻采编人员送到高校,送到高层次的媒体平台,或是采取组织专业培训等措施,强化采编人员互联网思维,促使其掌握多学科知识,争取成为既懂得采访、写作、拍摄、编辑,又熟悉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等学科知识的全媒型、专家型采编人员。
2020年9月,为进一步壮大优化人才队伍,惠东县广播电视台组织业务骨干60多人次前往南方日报等省级媒体参加培训,组织20多人次参加惠州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新闻协会等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组织40多人次到先进县级媒体平台参观学习。这为惠东县广播电视台打破原广播、电视及各部室间壁垒,打破声、屏、网、微、端平行运作的架构,以“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大功能定位,构建“移动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电台+电视台”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全媒体矩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有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创新的素养,才能创作出紧跟时代步伐、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尤其要在采编理念、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敢于变革、敢于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从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上,打破传统认知,站在更新更高的角度去从事新闻工作。202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惠东县广播电视台采编团队打破以往的采编播理念,借鉴较为热门的真人秀节目和访谈类节目优点,将医护人员、环卫工人、警察、志愿者、教师、公交车司机等跟工作岗位跟节日密切相关的人员请到不同的临时直播间,通过户外直播间的方式拍摄新闻节目。这种家常式聊天、朋友般倾听倾诉传达出交流的真情实感,使得新闻节目的故事化色彩更为鲜明。更重要的是,在大型融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受众参与聊天和互动,很容易沉浸在新闻故事中,大大提升了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视觉听觉感受。
2020年,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东县广播电视台采编骨干本着“法治教育、成长守护、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组织开展中小学法治情景剧大赛,让青少年自编自导自演,深度参与到法治教育宣传中。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通过现场直播、专题报道等多种新闻宣传报道方式,对青少年情景剧进行报道,在全县掀起了一股青少年法治宣传热潮。这也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体现了新闻工作理念创新获得的成果。
二是内容创新。
理念、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创新才是根本。内容的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家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更高了。新闻采编人员如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内容生产上大胆创新,创作出来的新闻作品必然会受到冷落。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技巧,拓展内容。
近年来,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在内容创新上进行大胆探索。2009年3月,惠东县广播电视台首个民生新闻栏目《第一现场》开播。作为县级台,该栏目采编人员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精心策划,推出了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在2020年,与惠东县委宣传部、惠东县农业农村局、惠东县水果生产办公室联合推出融媒助农大型公益直播带货活动,致力于打通惠东农产品网络交易新平台,共播出30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惠东县广播电视台组织全台采编播精干力量,聚焦主题主线,深入挖掘惠州题材、惠东特色,统筹做好重大现实、重大成就、重大题材宣传作品创作生产,创作推出一批《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我在党旗下》《苏区唱红歌》等精品力作,其中《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已入选惠州市文艺精品创作选题,争评“五个一”工程奖。
三是方法手段创新。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就是要善于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现内容,形成主流舆论矩阵。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在方法手段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充分运用微信、客户端等平台,推出短视频、VR、H5、动漫等新形态产品,进一步提升新闻产品的吸引力。
近年来,惠东县广播电视台主动研究新技术的应用,在方法、手段、技术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探索。2014年上线惠东手机台。在惠东手机台运行期间,多次结合惠东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开设相应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同时,充分利用图文视频直播功能,对本地的大型会议、活动和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让观众第一时间收看到现场的实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明显增强,为构建山海统筹发展示范县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惠东手机台也先后获得了“年度优秀手机台”等重大奖项。
2018年8月底,惠东县林业局公布了科研人员一年来在惠东莲花山跟踪拍摄动物的报告。采编人员第一时间跟林业局取得联系,得知科研人员有大量的视频资料,并首次在惠东莲花山发现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在深入采访、精心设计文字脚本的基础上,采编和设计、技术人员兵分两路:一路赶赴惠东莲花山,根据脚本实地拍摄素材,赶工剪辑制作;一路结合视频资料创作作品。为更好地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这一主题,采编人员运用图片、文字、动漫、视频等手段,最终形成了新媒体新闻作品《惠东莲花山惊现多种珍稀濒危动物》。运用新媒体手段表现新闻内容,既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互动性,又很好地表达了新闻主题、展现了新闻内容。该作品创意新颖、形式活泼、现场感强,加上里面的影视资料是独家取得,发布后网友纷纷转发、点赞,一时间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实现了新闻性、互动性、传播性的融合,成为传统媒体增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新载体。
综上所述,媒体深度融合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采编技能,还需要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所谓“不日新者必日退”,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加强对新闻采编理论的学习,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同时,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要勇于改进创新,给受众带来更加新颖丰富的体验,争取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