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佩,郑深源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推动中国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回顾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基本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在艰难探索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地开课讲授马克思主义,并主编《每周评论》和《新青年》等杂志,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开始用新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并分析中国问题,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胜利,它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时他明确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李大钊虽然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但其思想从此已经开始转变。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经过三阶段:一、政权的夺取;二、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三、生产分配及一般执行事务的组织。”[2]这是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中首次有人提出中国革命应该分步骤进行,其总体趋向是正确的。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各地纷纷成立学习研究组织。到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认为,要实现救亡图存,必须要有一个政党来领导中国的工人运动,便开始谋划成立中国共产党。3月,李大钊在北京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有识青年组织起来,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一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他致力于组织开展纪念五一劳动节的集会活动,创办《工人周刊》《劳动音》等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宣传对象的刊物,通过刊物鼓励工人为自己发声,帮助工人发声,在工人群体中建立工会和工人夜校,引导广大工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5月,陈独秀则在上海组织广大工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进一步组织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种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工人阶级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还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
1920年6月,陈独秀与李大钊、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决定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组织,用以领导工人运动以及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起草了一个简单的党纲。在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后,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决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此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奋斗历史中,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探索下,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结合起来,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广大爱国主义人士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由于理论的不成熟,导致党在大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纷纷以失败而告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毅然放弃了“苏联经验”,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标志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土地革命和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号召全党上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反对“本本主义”,大兴调查之风,提出在中国搞无产阶级革命,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发动群众,维护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逐渐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随着抗战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有计划地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改造,形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推动毛泽东思想日益走向成熟。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艰难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建设思想和方针,初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国内有序开展拨乱反正工作,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向全世界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形成邓小平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纪交替之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政党、怎样建设政党”的问题,系统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的背景下,积极顺应国内外发展新变化,立足发展实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坚持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些思想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向前发展。
新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变化发展的国情世情,顺应时代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认识,带领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伟大梦想。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中,不断推动实践、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在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前瞻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3],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在治国理政上,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理论;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党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体布局,从根本上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在这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局面。认真总结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持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只有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既坚持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奋斗进程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证明,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全面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我们的党能否全面而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能动摇。“回溯过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同壮丽日出,照亮了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前瞻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将继续照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必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不渝地予以遵循和坚持。”[4]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5],坚持做到在读、思、悟、行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要反对一切曲解马克思主义或将其教条化。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6]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中,只有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我们才能拨开迷雾、明辨是非,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要坚持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党的百年奋斗证明,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涵,将其精神要义贯彻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中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想要与中国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成为指导中国前进的思想,就必须要契合中国实际,并使之与时俱进。历史证明“静止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8]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一是要与时俱进。毛泽东同志曾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9]要实现这个结合,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紧跟时代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回答不同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二是切合中国实际。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10]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存在着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在异常复杂的国情中,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全面认识中国这个客观实际,了解中国的国情,掌握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才掌握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将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要弘扬传统文化。恩格斯曾经明确表明,每一个国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都必须穿上本民族的服装。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时候也深刻指出,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并要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11]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无从选择的文化之根,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能够客观地尊重它、理解它,进而扬利去弊、去粗存精,让马克思主义穿上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服装”,在对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改造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践证明,只有筑牢群众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决贯彻群众路线,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的发展当中。这也就是说,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根本价值指向,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12]坚持“人民答不答应、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二要及时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发展谋利益谋幸福的奋斗史。注重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深得人民群众拥护与爱戴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从满足人民群众所需出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发展策略,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落实“为民服务”的初心,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也是更好为民服务的现实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然要以科学的世界眼光、以开放的世界眼光来审视中国,及时研判时代发展形势,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同时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更深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5]在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而在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