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为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11-28 12:41王剑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标准化研究所
品牌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山西省标准化制造业

文/王剑(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标准化研究所)

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山西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加快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新型标准体系,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山西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同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决定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其中充分将山西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和质量强省、质量提升工作紧密结合,突出山西特色。山西省近几年在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落实标准化管理体制、地方标准制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一、山西省制造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山西省在制造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同新的发展理念和国外的尖端制造业标准化水品相比,尤其是和党中央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相比,山西省制造业标准化建设仍然存在四个显著问题。

(一)创新成果、专利的标准转化率亟待加快

山西省一直以来是制造大省,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施离不开标准化的把控,但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产业化之间的高效转化机制并不完善。虽然科学创新的成绩突出,但是不能及时实现标准化生产,这也是很多科技创新的成果无法得到普及和运用的原因。根据统计,2020年山西省在制造业方面的科技创新专利累计13030项,但是成功获得国家立项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数量只有196项。2020年山西省有87项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项,但是许多企业单位和主要负责人没能实现科技成果的及时标准化转换,尤其是国内外标准和各地方标准。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的平台数量不匹配。制造业领域重点建设的22个省级重点创新平台中有标准化功能的平台仅2个,在13个重点培养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和附属领域中的技术标准转化平台匮乏,这也就导致了科研单位和企业单位科研成果标准化意识的欠缺。

(二)标准话语权亟待增强

在山西省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各类高级院校、科研部门、企业单位在标准制作方面的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高、能力不足,和山西省在全国范围内的制造业大省地位不相吻合。在ISO/IEC 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的18797项国际标准中,2020年我国主导的项目只有297,只占总数的1.58%。在这之中,仅山西省就有39项主要参与的国际标准,在国际占比0.2%,且多数分布在纺织业和机械业两个传统领域。山西省目前承担了24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TC)的秘书处工作,位于国内领先地位,2020年山西省进行的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的占全国的9.8%。然而在国家正式声明和山西省重点培养的13个优秀制造业群体相关的551项国家标准中,山西省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是59项;从已正式发布和已立项的303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看,山西省主导制定的只有7项。

(三)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亟

待加强

山西省制造业目前存在的影响高质量转型的主要因素就是标准化专业人才,尤其是标准化尖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在ISO/IEC 技术机构担任主席、副主席的人数合计68人,其中山西省只有4名。通过抽样调查,2020年山西省40家开票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制造企业中,共有标准化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078人,其中297人为专业人士,以广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中的标准化和行业组织的专业人才远不止450人,由此可见重视标准化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发展息息相关。山西省制造企业中几乎没有专业人才,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缺失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阻碍。与此同时,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缺少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县、市、区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领域基本没有将标准化科室单独列出,大约四分之一的县(市、区)只派一人进行标准化工作,甚至有时肩负多职。省级、市级标准化研究机构、情报机关的发展不完善,对核心业务的研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四)标准编写质量亟待提高

根据2019年报告显示,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开服务平台抽样445份企业标准中,有303份标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存在问题。抽样标准中标准技术内容未规定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技术参数、技术参数规定不完整或错误,标准技术要求与试验验证方法不能一一对应或者试验验证方法不恰当等问题比较突出。执行自行制定企业标准412份中,技术要求合规性问题占19.17%,标准名称和编号符合性问题占9.22%,公开技术指标完整性问题占28.88%,引用标准的有效性占29.61%。企业标准化人才不足,导致标准编制水平不高。

二、提升标准水平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升山西省的制造业标准水平任务迫在眉睫、意义重大、刻不容缓。要时刻把标准化建设放在制造业改革中的战略地位,运用系统思维,建立标准体系,在监督评估中逐渐改进完善。

(一)强化战略引领,建设制造业标准化强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山西省的企业要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优势,将一体化的进程作为自己改革发展路上的垫脚石。在国内有很多成功的沿海省份,可以多到两地区和当地的企业交流,借鉴这些企业成功的方法,将标准化的制造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要与标准化政策深入结合起来。政府可以利用自身工作的特点,将企业的标准化与评估系统结合起来,纳入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将标准化纳入企业发展的体系以及政府工作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全省发展的主要战略。建立一个以山西省政府和企业为中心的发展体系,落实每个企业的自身职责,优先发展战略,支持企业标准化建设。

(二)强化科技融合,激发制造业标准研制活力

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创新成果的转化,关键是立足于标准的突破,同时企业需要以掌握标准作为发展的目标,以此来增加制造业的可控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积极完善其标准体系,开辟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的道路,进而达到提高科技水平的目的,推动可独立用标准控制的特殊技术产业化。同时为了更好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还要将其加入到企业科技产品验收的指标中,政府要积极引导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立互通,进而可以打造成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积极地对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建设进行资金投入以帮助其发展,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标准化认知。为了更好地激励企业推进标准的建立,可以为其设置一些相关的奖项,激发标准化工作者的主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标准化的发展。积极地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将自研技术加入到企业的标准之中,使之贯穿于单个企业依靠自身资源不能自主完成的从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的全过程。

(三)强化机制倒推,引领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

政府要通过合理运用机制倒推的方法在实现制造业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促进制造业企业的经济转型与突破发展,充分发挥出标准的作用。第一,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以调动企业创新升级的积极性,加快各种标准整合在一起的进度,优化产品的结构,推动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升级。第二,避免设置硬性要求,相关标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并将以前的市场准入选择机制进行创新升级。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制造业创新升级,政府还要充分考虑企业转型期的需要,完善强制性标准对产品的各种硬性要求,帮助制造业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推动其向良性的道路上发展,进而达到发挥标准化作用的目的。第三,积极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培养企业的忧患意识,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尽可能转化外国的先进标准,同时政府要重视标准的落实,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制造业的政府创新采购政策,进而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升级。

(四)建立企业标准常态化监管机制

在企业中要创建常规的企业产品标准监督制度,有规律地对声称公开的标准进行监管和抽测,贯彻落实对企业自我声明情况的监督工作。在企业进行常规化的标准监管检查工作时,要结合企业标准评判体系,保证监管检测的频率和数量,真正掌握山西省公开产品标准的现存状况,利用数据对监管检测的成效进行整体统计和分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引导有关企业对出现问题的产品标准进行正确修改,实现企业标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避免产生企业因产品标准不合格而产生的产品质量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增加对信息服务公开平台的透明度,加强对各企业声明公开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探索标准化监管和服务新方式、新手段,逐步实现政府监管和社会督促的相互支持。

(五)强化市场开拓,提升山西制造标准国际影响力

在制定国家标准方面,政府需要切实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成果的落地,还要积极地建设相关的国家级创新基地,只有通过政府加强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才能招来更多的标准化机构在山西生根发芽,同时还要积极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让其进入到这些国家级机构里面学习,不断地加大山西在相关标准修订时的话语权,并让山西的优势技术越来越多地成为技术标准,切实提高山西制造业的影响范围。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地联系国际标准化相关领域的人才,并发挥自身的政策优势将其吸引进来,让其为我国在相关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出力,帮助省内相关企业的标准赶超国际先进水准,以高质量的标准使山西省的制造企业“走出去”,进而实现提高山西省制造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政府还要积极地鼓励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京津冀省份、黄河金三角地区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合作、协作,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省产品、产业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全省标准馆藏和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与国际标准组织、国外标准机构的标准信息资源交换与合作。

(六)强化人才支撑,打造制造业标准化人才高地

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所以省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计划,增强引进力度,力争快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为了更好地推动人才项目的落地,首先要培养相关的人才管理队伍,要求各个党校和行政学院加入一定的相关内容,从根源上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标准化人才的求贤如渴的意识和管理能力。政府要积极地引导各高校开展相关的教学,加大对培养标准化人才的力度,加大对相关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使其可以全心全意地进行标准化研究,帮助越来越多的标准化服务机构成长,为标准化人才提供一个能进能出的通道,进而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省级层面,加大对国内外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进而可以建立一个国际化标准化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力争让越来越多的山西标准化的尖端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山西省标准化制造业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