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班紫妍 (内江市中医医院)
惊厥,其就是群众常说的抽筋、抽风,是幼儿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之一,产生惊厥的主要原因大多都是高热引起的,这也在医学上被称为高热惊厥。由于幼儿自身的机体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神经系统方面更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很容易受到高热所带来的影响而引发惊厥。
高热惊厥,其是幼儿经常出现的一种惊厥原因,根据相应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至少有7%左右的小儿有过一次以上的惊厥,而其中的高热惊厥大约占据小儿惊厥的35%左右,甚至还有40%的小儿在治疗过后还会复发。通常情况下,小儿偶然发生的高热惊厥并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如果多次出现高热惊厥,就会对小儿的大脑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还会引发癫痫等严重问题,为小儿留下不同的智力障碍。因此,必须要提升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视程度。高热惊厥大多发生在出生三个月到五岁的小儿中,随着小儿自身年龄的不断提升,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也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在五岁之后,小儿单纯因高热所引起的惊厥问题较为少见,小儿的急性发热过程中,体温如果高于38摄氏度,特别是高于39摄氏度时产生的高热,就很可能会引发惊厥,惊厥一般都是在高热开始的十二个小时中的体温骤升阶段中出现。在惊厥发作之间,通常都会拥有着相应的先兆,比如抖动、发呆以及焦躁不安等,但大多都属于突然发作,例如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眼球上翻以及口唇青紫等。其发作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短暂,仅仅只持续几分钟或是几秒钟,很少会出现超过十五分钟的惊厥,在发作后小儿的意识很快就会恢复。
一旦小儿出现了高热惊厥时,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很容易就会引发一些意外情况,加大小儿的痛苦以及损伤。因此,必须要掌握一些小儿惊厥的紧急处理方式,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式开展。(1)让小儿平躺在床上,头部偏向一侧位置,防止小儿口腔内部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流入到气管之中引发窒息,同时还要解松小儿的衣物,以免因衣物过紧而影响到小儿的呼吸,并且不要将小儿抱在怀中,保持安静,禁止出现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比如声音以及触摸等。(2)在小儿平躺后,还要在肩部位置以及颈部位置铺垫好小枕头或是小毛巾,并将小儿的肩部以及颈部稍稍抬高,保证其头部呈现出一种轻微后仰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小儿出现舌根后倒,畅通小儿的气道,祛除小儿在鼻子、口腔以及咽喉部位产生的痰液以及分泌物。(3)利用包裹好手绢的筷子或是牙刷柄,将其在小儿的口角部位塞入到上下牙之间,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因小儿舌根后倒而引发窒息,还可以防止其在惊厥时咬到自身的舌头,而如果小儿处于牙关紧闭的状态,则不能强行撬开,避免损害到小儿的牙齿。(4)用大拇指来按压小儿的人中穴以及双手虎口位置的合谷穴,可以起到良好的止惊作用。而在小儿四肢不断抽搐时,则要扶住小儿的手脚,但要控制好自身的力度,否则很容易就会出现手脚损伤,比如脱臼以及骨折等严重问题。(5)在惊厥停止之后,要迅速将小儿送到附近的医院当中,展开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及时查明引发惊厥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的病因来展开详细的治疗。其中要注重就近救治,不能为了追求治疗效果而舍近求远跑到大医院之中,也可以直接打电话求助附近的医院,在小儿惊厥未停止之前,最好不要急于送到医院。
高热惊厥的关键就在于预防方面,应当尽量避免各种发热的因素,要保证小儿定期接种疫苗,控制好饮食,按照小儿的具体情况来添加辅食,进一步强化小儿自身的身体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当多多带领小儿来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帮助小儿更好的适应外界的环境以及产生的冷暖变化,而在气温发生改变时,则要在第一时间增减小儿的衣服,避免其产生上呼吸道的感染,如果发现小儿出现了面色潮红或是精神不振等问题时,就应当及时测量小儿的体温,若是发现其发热,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降温措施,将其温度稳定控制在38摄氏度以下,以免因体温升高而引发惊厥。
物理降温。适合家庭使用的物理降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及时脱下多余的衣物,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婴儿以及新生儿;二是要降低周边环境的温度,多多开窗通风,但要避免形成对流风,也可以利用空调来控制好室内的具体温度,最好稳定在22摄氏度左右,还能够在室内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三是冰袋冷敷,在采用冰袋冷敷方式时,应当将冰块分解为多个小块,放在盆子中用水冲洗,消除冰块上的棱角,避免对冰袋产生损坏,而后将少量的水以及冰块装到冰袋当中,挤压冰袋来排除多余的空气,将其放在小儿的前额或是头枕部位。
药物降温。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常用的解热药物为乙酰氨基酚类药物,比如百服宁以及泰诺林等,其一般都会每四小时服用一次,但在二十四小时内则不能超过5次。并且在小儿退热时,不应当使用阿司匹林或是氨基比林,防止小儿出现严重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