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晶晶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培训是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也不例外,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下面,将对提高建筑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予以分析论述。
在企业的发展中,培训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培训指的是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标准,有计划地给员工传授其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具备的工作态度,从而使员工能够胜任工作,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培训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法宝,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培训可以使员工能够较快地了解行业变化、适应工作环境,帮助其能够快速及时地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是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如不积极地开展宣贯培训,员工了解认识不足,那么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不同程度的降低,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而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三是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培训不仅包含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还有关于员工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一项有效的培训,在培训工作正式实施之前,必须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如果培训需求了解、认识、分析的不够全面,那么培训效果必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培训工作正式实施之前,需要紧密结合建筑行业背景、企业战略规划、自有员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员工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未来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培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当前许多建筑企业虽然也都在积极地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企业对于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视度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没有深入分析员工现状,了解他们对于培训有哪些需求,没有将“企业想给”和“员工想要”结合起来,这就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比如说,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企业内新、老员工采用同一种培训模式、培训同样的内容,没有做到因人而异、按需培训,没有根据员工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培训是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中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对最终的培训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培训工作实施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这样才能评价培训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但结合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培训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其实施的质量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大部分企业对于培训效果评估都不够重视,甚至是该环节有所缺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些效果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对于生产永远处于第一位的许多建筑企业来说,其不愿意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导致建筑企业虽然频繁地开展培训,但培训效果评估明显不足,这对于培训工作的实施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一方面,培训效果评估还需要专业的培训人才参与其中,才能准确地感知。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培训可分为两类,一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联合外部讲师团组织内训,二是参加相关职能部门的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政策的宣贯培训,在培训结束之后,这些讲师一般不会再参与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企业内部又没有专业的培训考核团队,因此培训效果究竟如何也不得而知。
建筑企业培训对象的层级和专业跨度较大,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经营人员、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技能人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参差不齐,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结合建筑企业培训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而导致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实际开展的培训与员工预期不一致,许多建筑企业没有做到真正从员工需求出发,所设置的培训目标、实施的培训方法都比较单一,员工的需求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既无法得到提升,还无端浪费时间,这就打击了部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员工自身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员工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危机意识,认为培训不培训都一样、学与不学都一样,错误地认为培训只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对待培训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应付一下就好,没有真正地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培训对于自身发展以及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培训的配合度比较低,培训效果因此受到影响。
在培训工作实施前,从建筑行业发展方向、企业长远战略规划、企业现有员工结构和员工素养等角度着手,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是优化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企业培训组织者务必在每一项培训开展前,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员工访谈、观察法等形式做足培训需求分析的功课,以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信息搜集要全方位,需求甄别和辨析要到位,这样才能科学研判需求的价值、差异性和重要性,才能明确培训组织的时间、方式、对象等,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实施做好准备。比如说,在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时,可以尝试应用循环评估法。首先对企业层进行分析。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其应当熟知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且要根据发展目标需求制订最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培训方案。其次,要做好部门层的分析。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不同职能部门的专业分工和工作重点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职能部门的培训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重点对相关领域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做好员工层分析工作。在明确培训需求时,企业最好是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工作能力、岗位责任、任职资格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培训需求进行优化改进。
建筑企业实施培训工作时,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注重前期培训工作的实施,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的运用却不够重视,这样既无法对当期培训进行总结,又无法给后期工作开展提供借鉴,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因此,建筑企业应认识到效果评估和评估结果充分运用的重要性,必须要组织专业人员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在培训工作实施期间,责专人分阶段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首先,要做好事前评估。即在培训工作正式开始之前,仔细分析培训工作应达到的效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培训效果无法如预期一般实现,针对相关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规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其次,要做好事中评估,培训效果将会受到参与培训员工的态度、培训讲师的方法理念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此事中评估也极为有必要,通过事中评估可以准确地感知当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为后期一系列工作的实施做好准备。最后,要做好事后评估。即在培训工作顺利完成时或培训结束后1~3个月内,通过书面测试、问卷调查、返岗后的行为观察等方式,从学习层面、行为层面、结果层面分析参与培训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会得出一个全面的评估结果,此结果不仅可以使企业对培训效果有深入的了解,亦可根据当期培训效果指导后期培训工作的开展,来保证培训效果的达成。
如果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使企业在培训上投入再大,那么培训效果也会不理想。
因此开展培训工作时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在培训的组织上进行优化。在授课方法、讲师的选择、培训的形式上增加趣味性,在课程的设置、内容分配上紧密结合员工需求提高针对性,以此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其次从意识层面上引导员工。引导员工认识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认识到优胜劣汰的残酷性,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提升,自发地主动地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最后,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全面贯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求,鼓励员工终身学习,在企业内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将培训与员工绩效及员工晋升晋级挂钩,学与考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实际工作中,除了外在环境发挥的促进作用,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培训,让员工参与培训决策,亦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用培训的组织优化举例来说,在管理岗位的培训中,可以应用员工喜欢的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法,该培训方法可以激发员工的思维和活力,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一线技能人员比如说抹灰工的培训中,加入实操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员工动手环节,使培训更加直观,或者开展技能大赛,以赛代学,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地域广、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开展网络教学、错时授课等培训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基层一线员工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总之,提高建筑企业培训效果的方法可谓林林总总,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素养科学合理地开展培训工作,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否则培训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