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慧
(贵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愈加重视,近几年在政策上逐渐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我国银保监会连续下发文件支持银行业改进,将部分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逐渐认同了小微企业的潜在商业价值,并将小微企业作为信贷业务服务的重要扩展对象。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商业银行在扩展信贷业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对宏观经济和行业风险的判断、小微信贷产品种类单一等,因此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小微信贷业务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商业银行开办的贷款,其业务风险主要来源有两部分,其一,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财务报表和信息评价等关键信息内容,因而难以对其信用等级进行合理评估,信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其二,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主要提供保证类担保贷款,往往缺乏实际抵押物的保障。
在当前一体化经济环境下,各市场主体难以避免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然而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和意识不足,因此在面临宏观经济冲击的情况下,很难及时作出有效应对。比如,某建材行业因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原材料价格迅速下跌,相关中小企业经营业绩受到直接影响,其中一些小微企业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倒闭的情况。此外,小微企业还会面临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是政策导向型经济,倘若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比如今年出现的教育培训退潮现象,教育市场大幅缩水,大量小微教育培训企业面临破产倒闭。
小微企业对比大型企业除了资金体量的区别之外,企业还存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不完善的情况,这使得企业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缺陷,不利于企业应对风险。此外,小微企业产品单一也是关键风险因素,产品单一也就意味着服务单一,不具备多元化竞争优势,也难以在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对自身产品结构作出调整,缺乏良好的应急能力。
对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工作而言,其工作开展的基础在于良好的风险管控意识。但是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业务方面,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过于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对风险管控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将风险管控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微信贷业务活动中,使得风险管控工作未能取得预期成效;其次,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没有设立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时,缺乏明确合理的工作执行依据,使得风险管控工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1];最后,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设立专业风险管控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理完成风险管控工作,由于其他部门成员精力有限,且缺乏专业风险管控能力,导致风险管控工作收益较低。
小微企业相比其他大型企业,最明显的劣势在于抗风险能力较低,一旦宏观经济环境或国家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就会对该行业发展带来十分明显的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缺乏对宏观经济和行业风险的准确判断,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商业银行未能明确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变化之间的关联影响,缺乏对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和波动规律的准确判断,从而在制定信贷业务决策时,无法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2];其次,部分商业银行并未对小微企业行业的周期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比如某行业自身周期性分析以及行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分析,没有针对其周期性特征,对小微企业行业进行合理分类,因而造成预测周期变化不准确的状况;最后,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行业风险判断之前,并未对该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即使对该行业的周期性有一定了解,但是无法对该企业的风险节点进行准确预估。
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产品种类较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小微信贷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贷款申请条件单一,比如只能用现金或者房产、土地等资产作为申请条件,使得小微客户在贷款渠道方面,选择项过少,对小微客户和商业银行业务开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增多,涉及行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小微客户的融资要求逐渐趋向多元化。但是当前部分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客户的还款能力、行业风险特征等因素衍生出的融资需求;最后,部分商业银行所提供信贷产品并未围绕政府支持的产业,没有通过多元化信贷产品来合理降低信贷业务风险。
贷后服务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商业银行对贷后管理认识不到位,比如一些业务人员深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认为能够按时偿还贷款的小微企业即为高质量客户,对其还款能力赋予了较高的信任,未能定期前往该企业实地调查研究,缺乏对该小微企业还款能力的动态把控;其次,部分商业银行在完成信贷业务之后,并未按照银行的制度规范,对贷后档案进行仔细填写和整理,使得部分贷后检查档案存在数据失真或者数据丢失等状况,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最后,部分信贷业务人员不能及时收集整理信贷业务的相关资料,难以及时发现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方面,商业银行可从三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商业银行管理层要发挥领导表率作用,积极主动了解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内容,在注重银行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与银行长期发展紧密相连。对风险管控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自上而下在银行内部树立健康良好的风险管控意识和氛围,从而将风险管控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微信贷业务活动中,促进小微信贷风险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制度建设是工作开展的执行依据,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小微信贷业务的管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为信贷业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促进风险管控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最后,风险管控工作不仅需要制度作为依据,还需要部门机构作为执行主体。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专业风险管控部门,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等方式提升其业务能力,为风险管控工作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针对当前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现状,商业银行可从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及时跟踪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内外经济运行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基于以上背景,对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关联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分析能力,对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和波动规律进行准确预测;其次,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规律有所了解,还要对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特征有一定认知,并根据各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对小微企业行业进行合理分类,实现企业行业发展规律的精细化管理;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险预估的精确性,商业银行还需要对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机构等要素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判断该企业的还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创新小微信贷产品工作方面,商业银行可从三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基于基本小微信贷产品,针对目前小微企业客户的实际状况,对部分贷款条件进行合理调整和修改,比如抵押担保类小微信贷业务工作,除了采用传统资产抵押之外,还可采用存货抵押贷款、在建工程递延贷款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方式,使客户有较多的贷款渠道来达成融资目的;其次,由于各小微企业运营管理状况各不相同,其融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可借助信息系统对小微企业客户的经营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经营规模、行业特征和征信状况等多个角度,判断该客户的还贷能力,并依据该客户的特定要求研究开发信贷款产品,并将贷款风险降至最低[3];最后,除了开发传统行业的信贷产品,商业银行还可根据政府下发的文件内容,围绕政府支持的产业开发小微信贷产品,比如医疗、教育等生命周期较长且经营波动较小的行业,从而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在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方面,商业银行可从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首先,商业银行要对贷后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摒弃传统管理观念,认识到客户的质量并不仅仅体现在按时偿还贷款方面,而是由客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所决定;其次,在贷款发放之后,商业银行要定期委派业务人员到现场了解企业当前运营管理状况,比如最新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状况以及客户信用等,及时察觉客户的运营管理的变动,从而提前制定好相关风险管控措施;最后,信贷人员在完成信贷业务之后,要对贷款业务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填写和汇总,确保其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期更新,便于银行及时发现信贷业务中潜藏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为商业银行稳定运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对此项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贷款业务活动,严格管控小微信贷业务中的关键风险点,并借助多种工具及时掌握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加快业务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对小微产品种类进行创新研发。由于本文篇幅限制,难以将所有涉及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的内容一一进行详尽分析阐述,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学习,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小微信贷风险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