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眼科中的运用

2021-11-28 11:49赵和军四川省盐亭县人民医院
保健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赤芍川芎肝肾

文 赵和军 (四川省盐亭县人民医院)

活血化瘀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主要用于血脉瘀阻类疾病的治疗,通过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从而达到血脉通畅的治疗效果。眼科很多疾病都伴有血脉瘀滞,如眼外伤、前房积血、眼底出血等。中医讲究气血,认为气血是人体中非常重要成分,只要出现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气滞血瘀,影响脏腑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而诱发疾病。所谓血瘀,是指人体的部分血液在血管内淤积形成瘀血,也是病理性产物,瘀血又称为“污血”。如配合理气之药,更能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它是疗效很好的方法之一。眼部疾病分为内障眼病和外障眼病两类,现就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活血化瘀法在眼科中的临床运用。

活血化瘀法在内障眼病中的运用

在青光眼中的运用。青光眼中医又称“绿风内障”、“五风内障”。五风内障中的五风主要是指青风、黄风、乌风、绿风、黑风等,这都与人体肝肾关系密切,一旦人体出现肝气郁结,或肝胆炽盛时,很容易产生神水停滞,瘀血内阻,若日久失治肝肾功能受损,都会对人的视力产生影响,进而演化为五风内障,表现为视力减退、眼胀痛、前房变浅、瞳神散大、光泽欠佳、白睛红赤。在采用手术治疗后,要维持较好的效果,术后的调治也非常重要。(1)对于青睫综合征患者,可采用川芎、当归、丹皮、虎杖、赤芍来进行治疗,这些药具有行血利水、清热解毒的理想效果。(2)青光眼极易造成视神经缺血、萎缩,选用葛根素、刺五加、细辛、三七、丹参、藏红花、川芎、郁金等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三七中总皂苷、川芎中的川芎嗪对患者的视觉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也可减轻视神经萎缩。(3)开角型青光眼也属于脉络阻滞,神水瘀积,引起玄府闭塞,以后加重气虚血瘀,让眼部的滋养能力减弱。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以活血化瘀、益气明目为主,所用药有红花、郁金、地龙、赤芍、车前子、黄芪、生地黄、茯苓等,这些药可加速眼部血液循环,促进房水流通,保证其过滤功能,控制好眼压,降低神经缺血程度,确保视神经得到充足的营养。(4)青光眼在手术治疗后,若仍有眼胀痛、刺痛、视物模糊等血瘀阻滞症状,则可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药物主要用丹参、赤芍、川芎、黄芪、当归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行血活血效果,能保持眼压的稳定。

在虹膜睫状体疾病中的运用。眼内的虹膜组织中医称为“黄仁”,患有这一疾病的人,会感到眼部有刺激症状,视物下降,头目疼痛,白睛混赤,瞳神变小,粘连不易散大,散开后不圆。其发病大多与肝胆瘀热有关,逐渐出现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可加用凉血散血药物治疗,如凉血地黄汤中的当归、生地黄、牛蒡子、红花、木通、赤芍、丹皮、连翘、桔梗,再加清热解毒药减轻炎症。随后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丹参等。对于黄仁疾病的治疗,需持续调理气机,可用柴胡、黄芪、升麻等药物。

在白内障中的运用。白内障属于中医的“圆翳内障”,其患者表现晶珠色泽混浊,就病因来看,晶珠在脏属肾,与肝也有密切关系,老年人在生理上而言,自身精血亏损,肝肾不足,虚则易瘀,虚和瘀后气血则不能濡养目窍,晶珠失去莹泽。中医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主要是对病人肝肾亏虚进行调节,促进气血运行,可主要选用菟丝子、三七、丹参等具有补肾明目、活血化瘀功效,当归、何首乌、人参具有活血养血功效,配合选用熟地黄、黄精、枸杞子、山茱萸等滋阴补肾功效的药物,诸药合用能够有效地改变晶珠的营养状况,使之变得晶莹透彻。

在眼底疾病中的运用。眼底的视网膜归属于中医的“视衣”范畴,主要症状为视物变形,视力减退,可见视网膜动脉血管扭曲,硬化变细,点状或片状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舌质有瘀点或瘀斑等。多因肝失疏泄,五志化火,火郁伤络,久病致肝肾亏虚而发病。对于眼底出血,促进血液吸收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行气、活血化瘀,能使血管畅通,减少血液的渗出,同时也能使渗出视网膜的血液尽快吸收。常用的血府逐瘀汤和通窍活血汤方中,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桔梗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活血散瘀药,能抗氧化,减少血小板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及视网膜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或延缓视细胞的凋亡。随着中医药技术的发掘,配制精炼的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血栓通胶囊及舒血宁注射液等,使用更方便,对眼底出血等疾病的疗效更加显著。

活血化瘀法在外障眼病中的运用

在结膜下出血中的运用。球结膜位于中医“白睛”的范围,其患者常表现结膜下有鲜红色的出血,伴痒涩,严重者波及整个眼周,结膜血肿脱出睑外,血液凝结后呈紫黑色,眼睑肿硬青紫,刺痛等症状。其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为外感风热、脾胃炽热及各种外伤等因素有关。在发病早期血热瘀滞时,治疗以凉血散瘀为主,选用侧柏叶、白茅根、生地黄、白芨、大蓟、血余炭等;但在血液凝结未完全吸收时,则需要采用活血化瘀方法,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其中桃仁、红花、川芎、生地黄、赤芍、当归等,这类药具有理气、活血祛瘀作用,可让瘀血尽快彻底地吸收。

在角膜疾病中的运用。角膜属于中医的“黑睛”,患者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干涩、畏光,白睛红赤,或伴有眼睑痉挛等症状。大多因角膜疾病久治不愈,外伤后遗症等。在治疗方中加入理气活血之品,如丹皮、郁金、当归等,能行气活血,改善病变组织周围的血液供养,促进病灶的愈合。

总体来说,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眼科疾病,能有效地改善眼部瘀血性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特别显著。

猜你喜欢
赤芍川芎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药材赤芍的对照药材薄层色谱法的探索性研究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两腿一分补肝肾
HPLC法测定延续接骨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新疆赤芍
丹芍康妇丸中赤芍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