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独居老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运用研究
——以武汉市F社区为例

2021-11-28 10:27牟艺敏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子女老年人社区

牟艺敏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龄化呈现出进程快、规模大等特点。根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到 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超过60周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达到2.55 亿,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将达到1.18亿左右,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

空巢化造成老年人生活照料问题凸显,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伴随空巢独居老人数量的不断增长,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逐年增加。

F社区基本情况

武汉市F社区地处武汉市江岸区,附近交通便利,是武汉市的金融中心,马路两侧各大银行的高档写字楼林立,但没有大型超市、购物广场、医院、学校等。F社区属于老旧社区,建筑均为砖混式结构,社区绿化面积较小。社区内老年人口占比较大,由于是原国有单位职工宿舍,因此居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退休工资。

社区常驻人口1473名,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 1068 名,占比72.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全社区总人口的20.4%。空巢老人78人占全体老人中的7%,

独居老人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调查中,为了全面了解调查样本的情况,将社会支持网络分为物质支持网、生活照顾支持网、精神支持网三方面,分别考察三个网络中独居老人的支持现状。此外,小组的设计与架构借鉴日本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以社区内65岁以上丧偶、独居的人群为主提供养老服务,社区中的服务型志愿者们也是老年人。

物质支持网的构成

本文中独居老人物质支持主要来源为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社区提供的物质支持和子女的赡养。

政府提供的物质支持

在40位访谈样本中所有人均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金,其区间在每人每月1100元至7000元,其中1500元至3000元28人,人数最多。退休金的多少主要与个人退休前的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离退老人的经济状况明显优于其他访谈对象。所有受访对象均表示退休金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在不患重大疾病的情况下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销。

[个案17]我之前是武汉印刷厂的职工,现在退休金有2500,生病的话国家也给报销,前几个月去医院动了个手术一共花了5万,自己掏了一万七,剩下的全报了。

除养老保险以外,政府提供另一项重要物质支持是医疗保险。疾病是威胁老年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中有一位特殊案例值得我们关注,这位案主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春秋两季发病时疼痛不堪饱受折磨,脾气暴躁易怒,经常购买各类药品包括各种民间“土方”,其家人的医保卡全部用于案主花费还有不足。

[个案29的老伴]根本劝不住,你说的多了他就打人,我去年骨折的到现在还疼……哪有钱看病,钱都让他花了。我有时候真的想得病的是自己。

社区提供的物质支持

F社区向社区中老年人提供的物质支持按照发放对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发放的节日礼物,另一种是为社区中的精障老年人、高龄(8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老年人、部分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独居老人提供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此外,F社区也为社区内生活存在极大困难的家庭提供了个别化方案。

家庭提供的物质支持

受传统孝道文化的深远影响,“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在27位丧偶独居老人中有24位表示子女会定期上门看望并购置部分生活用品。但政府提供的养老金仍是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个案21]我退休金虽然不多但还能存些,平时除了买菜再用不到什么钱,我有两个姑娘一个儿子都挺孝顺,姑娘基本每周都来看我,我缺什么就给他们说。

[个案14]我儿子每天下班过来给我做饭。

生活照顾支持网的构成

F社区中老年人生活照顾网络主要包括社区、家庭两个方面,社区生活照顾支持网中又包含了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志愿者主要来源于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提供的生活照顾

F社区提供的生活照顾服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是“居民互助做饭”项目。在社工走访的过程中有许多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向社工反应现在吃饭成了难题,买菜爬不动楼梯,做饭由于体力衰退灶边长时间站不住。基于居民的实际需求召集社区中的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每位志愿者承包一个单元内的有做饭困难的老人为他们上门做饭。而“居民互助做饭”项目的受益者中,高龄老年人明显多于普通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多余非独居老年人。

家庭提供的生活照顾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非独居老人的生活照顾网络的照料功能明显优于独居老人。笔者将家庭提供的生活照顾分为日常家务劳动(包括洗衣、做饭等)、生活缴费与银行业务办理(水、电、燃气费用、理财)和生病看护三种。根据访谈,非独居老人与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几点表现:

(1)与配偶同住的男性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依赖伴侣,在琐事上习惯于首先求助配偶。而女性老年人则习惯求助于子女,尤其是女儿。

(2)非独居老人参与更多的金融业务办理,例如基金、贵金属、商业保险等。这些业务通常由子女辅助监督完成。

(3)独居老人在生病时有以下两种反应:第一,隐瞒病情,不愿意让子女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不愿与子女联系。第二,频繁向子女求助,表达诉求。

(4)在笔者问及独居老人“为什么您不与孩子一起住?”所有老人将原因归结于“自己不愿意,喜欢独自居住”或“孩子工作忙”“孩子在外地工作”。

精神支持网络的构成

本次调查中所涉及的精神支持是指由家庭、邻里所组成的非正式支持网络向老年人提供的精神支持。F社区是在单位体制下产生的社区,社区居民大多来自同单位,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社区居民的共同经历以及多年共处形成了一种睦邻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社区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与培育,加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单位的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家庭提供的精神支持。中国素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文化传承,家庭和睦,儿女孝顺是老年人晚年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老年人的自我成就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子孙的成就。当子辈从事被社会普遍推崇的职业,例如律师、医生、老师、公务员等,或孙辈考取知名大学时,老年人在沟通时越主动积极。若其子女社,老年人越少在交流中主动谈及子女,但会将关注点转移至孙辈,展示其孙子或孙女的照片或节日短信祝福等。

在子女成年后老年人将更多情感投入第三代人的养育过程中,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其与老年人的见面机会与沟通越来越少,而能与子孙有着较高联系频率的老年人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外界事物更强的学习兴趣。

费孝通用差序格局来描述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形态,以血缘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向边缘蔓延,越靠近中心相互影响力越强,越远离中心影响力越弱。但这些城市独居老人既出生在中国乡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又身处时代的巨大变革中,面临着家庭结构突变的现实。在调差中笔者发现所有老人尽可能地向笔者展示着阖家兴旺、子孙孝顺的一面,若子孙满堂、功成名就则老人的成就感幸福感越强;若遭遇离婚、丧子、子女残疾等人生重大变故则老年人在交谈中越回避消极,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越差,较少或从未参与社区活动,社会活动水平越低。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个别独残老人(独子为精神残疾者)在困境下表现出坚强、乐观、迎难而上的人格特质和积极寻求帮助的行为。

邻里提供的精神支持。在F社区中邻里所提供的精神支持也至关重要。在本社区中,相熟多年的邻里在社区的牵头下组成一支支志愿者队伍,队伍的组成中以老年人为主,其基本功能是维护社区公共卫生、协助社区开展社区活动。其次,社区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相互接触、了解、互助的平台,通过吸纳队员或开展活动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单位背景、不同志趣爱好的老年人凝结在一起,通过积极的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与社区或社会的互动水平,缓解老年人口在社会互动中的边缘化现象。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的老年人与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连接更为紧密,对地区政策更为熟悉。

建议与反思

应当增加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社会工作者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应当积极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城市养老与医疗保险愈加完善、各种来自社会的慈善捐助行为越来越多的今天“因病致贫”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实际生活中,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正常运转,对心理咨询的偏见阻碍着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家庭本身出发,患病者严重的生理疾病、患者本人因死亡焦虑而产生的偏差行为、家庭成员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忽视致使家庭陷入困境。而从社会层面来看,家庭的不幸来源于现行制度的局限性。精神疾病及部分省份三甲医院的心理咨询服务都已列入医保范围,但如何引导普罗大众关注心理健康、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是我们应该讨论的。

结合社区实际借鉴并大胆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措施。受空间位置和资金的限制,F社区中无法为居民开办便民食堂,但在这种条件下,F社区提出并落实了“居民互助做饭”项目,这一项目有效整合了社区中的各类资源,不仅回应了社区中最困难群体的迫切需要还实现了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居民的有效联动,提升了社区工作的质量与口碑,营造了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

加强孙辈与老年人的正向联系可以提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在子女成年后老年人将更多情感投入第三代人的养育过程中,但随着孙辈逐渐成年与老年人的沟通越来越少,能与子孙有着较高联系频率的老年人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外界事物更强的学习兴趣。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独居或高龄老年人这一群体时,可以将目光试探性的投至其子孙后辈,一方面,孙辈或重孙辈年龄较小,大多还未踏入社会,有较为充裕的时间配合社工的工作;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视频电话的普及也为精神慰藉服务提供了新思路。

注释

[1]罗兴奇.居家养老服务的结构困境及优化路径——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7(02):83-89.

[2]葛延风,王列军,冯文猛,张冰子,刘胜兰,柯洋华.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20,36(04):86-96.

[3]何茜.国外互助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地区养老的借鉴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8(06):74-75.

猜你喜欢
子女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社区大作战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