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营现状与规划研究*

2021-11-28 10:24常艺尚华艳赵方霞
科技与创新 2021年8期
关键词:结合部公共交通公交

常艺,尚华艳,赵方霞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营现状与规划研究*

常艺,尚华艳,赵方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70)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和乡村交界的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客流分布,公共交通成为区域内运输的主要力量。基于此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各种特点及所面临的公共交通问题,给出了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运营的战略规划,指导城乡结合部地区合理进行路网设计和公交运营,最终通过这些措施使公共交通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经济发展。

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乘客需求;路网布局

1 城乡结合部的涵义与特点

1.1 城乡结合部定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产生了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域。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交界的地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LOUIS提出的[1]。由于国外发展较国内更早,因此国外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相关的研究更为广泛。主要包括对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产生、基本特征和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普利奥将城乡结合部定义为乡村城市边缘地带,认为城乡结合区域是城市快速扩容过程中必然形成的一个复杂区域[2]。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脚步,国内学者从80年代开始逐渐研究城乡结合部这一领域。如黄宝荣等认为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中心建成区和城市外围的纯农业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是城乡二元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产物,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过渡区域[3]。综合这些研究来看,现在普遍认可的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为:在城市郊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城乡之间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区域。城乡结合部不仅是城乡之间简单的地理联系,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是城乡土地用途、城乡属性管理最混乱的地段。因此,作为城乡结合部发展主要力量的公共交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这些区域往往较其他地区产生的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考虑到这种情况,分析公共交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就尤为重要。基于此,探究如何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公共交通规划,使其真正发挥出经济主力军的作用,拉动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1.2 城乡结合部特点

1.2.1 地域特点

受到独特的产生原因和空间地理形态的影响,城乡结合部存在着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点。

1.2.1.1 城乡结合部受城市总规划影响,地域呈抱团式形态

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和农村之间,由城市统一进行发展规划安排,国家对其区域内用地性质规定明确,不得私自进行使用。同时,城乡结合部在建设时期,所处城市就对其做出了整体规划。

因此,受到城市全局布局规划的影响,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要与整体相一致,城乡结合部出现了抱团式地域发展趋势,体现出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地域发展特点。

1.2.1.2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随时空变化具有动态特性

城乡结合部是每个城市进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在区域位置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面积也会随之进一步扩张,原本属于城乡结合部的地区必然会发展成为新兴城市功能区或副城市中心,而原本属于农业生产地的区域就会依次发展成为城乡结合部。同时,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这一趋势会继续保持,即城乡结合部的区域还将不断地向外移。

因此,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是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扩张进行动态演变的,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

1.2.1.3 城乡结合部在地域上兼具城乡特色

城乡结合部其实是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积扩张和城市中心偏移的结果。城市不断将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向外扩展,也就自然形成了城乡结合部。同时,乡村地区农业活动和非农活动等因素也影响着城乡结合部的形成。

因此,受到城市区域与农村区域双方面的影响,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互相融合、作用、转换的地域,地理位置具有复杂性。所以,必然既保留城市的特点,同时又融入农村的特色,形成具有双重特征的地理区域。

1.2.2 客流特点

1.2.2.1 城乡结合部的客流需求呈现大量和零散两种情况,但整体呈潮汐状态

综上所述,城乡结合部集合了城市与乡村两种地域特征,因此,其内部既有城市特色的居民小区和工厂,也有具有乡村特征的不规律排布的大量村落。这就导致区域内客流需求出现两种状态:大量状态和零散状态。大量状态主要集中在有城市特色的小区和工厂,分别对应居住密集区和工作密集区,这些地区居民出行需求较为集中;零散状态主要是因为多个村落分布不均,彼此之间距离可能较远,居民居住也较为分散,导致了乘客需求零散化。但是总的来说,城乡结合部居民出行体现出了一定的潮汐现象,即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而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早晚上班高峰时刻的交通出行需求增加,导致公共交通压力剧增。

1.2.2.2 城乡结合部出行面临换乘需求

城乡结合部居民面临的出行需求通常为上班、上学、购物等,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没有办法直接到达目的地,需要在枢纽站进行一次或多次换乘。这是由于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一般运营在本区域内,城市区域可达性不高,缺乏更多的向外运输线路。所以,建设城乡结合部与城市的联动公交网络,做好公交运营规划,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对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2.2.3 传统公交和班线客运成为城乡结合部交通运输的主要运力

在过去的交通方式和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居民出行以传统公交为主,乡村居民出行以客运班线为主。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这两种交通方式都存在。近年来,随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结构的调整与普及,传统公交已成为城乡结合部的主要交通力量,但同时在部分区域内依然存在着班线客运。总的来说,当前的公共交通运输承载量还未满足乘客需求,且灵活性不够高。

1.2.3 公共交通特点

1.2.3.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线路长、站点间距大

国家在对城市和郊区道路设计的规范中说明郊区的公交线路站点间距要长于城市,这是因为城市里出行需求集中,每个站点出行人数较多,因此站点设置较为密集。而在城乡结合部,公交往往承担着整个区域的运营任务,需要满足整个区域的出行需求,考虑到城乡结合部由特殊的地理分布带来的不均衡的客流需求,公交线路相应的也会较城市内长。

1.2.3.2 交通成分复杂,交通结构混乱[4]

城市交通主要由私家车、公交车等机动车组成。司机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因此,车辆按照自己的方式正常行驶。即使道路交通不顺畅,也能保证车辆有序排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城乡边缘地区除私家车和公共汽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电动车和三轮车等,交通工具比较多样,此外,还有少量“无证”车辆不符合交通规则,行驶混乱,给公共汽车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营现状及问题

2.1 道路的功能尚不清楚

各种车辆的混合出行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城乡结合部位于城乡交界处的特殊区域,因此该地区的交通结构处于混乱状态,许多类型的车辆平行且车辆类型的比例动态变化。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使功能明确的交通道路和生活道路无序使用。随着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和经济活动频率的提升,道路使用性质的不明确程度进一步加深。

2.2 城乡结合部作为中转枢纽,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与乡村的中间,发挥着城市功能疏散和农村物资进出口的作用。作为中转枢纽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交通量,但就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现状来看,道路建设较为落后,规划布局不合理,道路上聚集的车流难以疏导,经常会出现拥挤现象。这反映出当前城乡结合部区域道路通行能力不足,道路规划有待改进。

2.3 车辆发车数量严重不足,未能满足乘客需求

城乡结合部地区公交发车数量严重不足,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本区域内居民的出行,产生了居民等候时间长、车内拥挤严重、乘车体验差等一系列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营时间较短。

2.4 道路网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城乡互动发展的需要

城乡结合部地区交通组成的复杂性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从农村到城市,车辆类型的比例差异很大,导致道路网中道路坡度的变化与交通流量和类型的变化不兼容,网络层次的更新往往滞后于车辆组成的变化。

3 城乡结合部公交规划

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规划的目的是根据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预测城市扩展速度的基础上,确定城乡结合部道路的数量、等级构成和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未来交通需求的形式、交叉口和枢纽位置等,使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经济发展,因此,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

3.1 合理规划道路布局,提高道路利用率

城乡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交通的发展取决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道路如果建设过少则不能发挥其作为中转枢纽的作用;过度的道路建设又会产生资源浪费,不符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进行城乡结合部道路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如何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形成更为合理的道路布局。

3.2 大力发展传统公交,在保证传统公交主导地位的同时促进定制公交发展

传统公交在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运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承担了主要的运输任务。但因为其线路固定、发车时刻表固定、车内拥挤情况严重,有必要引入定制公交作为城乡结合部灵活运输的新途径。

3.3 完善公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5]

考虑到行车道的宽度和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分布,城乡边缘地区基本没有建设标准公交车站的条件,只能设置为直线公交停靠站点。因此,应该通过丰富公交站点的基础设施来提升乘客满意度和舒适度。比如增加站点内休息设施、搭建遮雨棚、设立电子公交站牌等。

3.4 提高车辆等级

城乡结合部的传统公交多为普通公交车,车厢内部基础设施陈旧,运行时噪声稍大,乘坐体验明显不如中高级车辆,这直接影响乘客对于服务的满意度。车辆水平提升后,车辆中相应设施设备的先进水平也将得到提高,使乘车过程中的乘客感到更加舒适,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另外,车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提高车辆的信息化程度。

3.5 制订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营优惠方案,加快制订、落实政府财政补贴办法

减少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出行费用。如果资金允许,则制订类似于“单票制”或“在指定时间内限制免费转乘次数”的政策。

另外,应该从城市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措施或管理规定中吸取教训,制订适合于城乡结合部交通特点和出行需求的财政补贴,使城乡结合部的公共交通真正成为一种便利的民生措施。

4 结束语

城乡结合部的公交规划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本文给出了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些问题。但各地具体情况不同,解决模式也不固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现城乡结合部地区交通发展。

[1]张晓军.国外城市边缘区研究发展的回顾及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5(4):72-75.

[2]付寒寒. 重庆城乡结合区域客运现状适应性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3]黄宝荣,张慧智.城乡结合部人-环境系统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2,32(23):7607-7621.

[4]李海博. 城乡结合部常规公交服务满意度评价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6.

[5]刘鹏.中小城市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11.

U492.4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29

2095-6835(2021)08-0079-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复杂网络环境下城乡结合部交通减堵机理与对策研究”(编号:20BGL001)资助

常艺(199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交运营规划与管理。尚华艳(1978—),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智慧交通系统、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决策与优化。赵方霞(1985—),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交通系统建模与分析。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结合部公共交通公交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论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研究
等公交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机床结合部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浅析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车务与货运结合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交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