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君,吴求生
(河北拓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产业的需求也不断激增,合成革产业也就随之出现。合成革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地方城市以及国家的经济支柱。但是作为一种造福于人民的行业,合成革企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让企业和环境友好相处成为一个难题。
合成革行业的产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即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废气、废水以及固废等“三废”排放造成的污染[1]。
合成革企业为重污染企业,为区域主要污染源,使得企业周边的空气、土壤以及河道逐渐被污染,空气中弥漫着恶臭,造成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土壤被污染而无法正常耕种,同时水污染物使得水体生物不断出现死亡的状况,破坏水域的生态平衡。
由于合成革企业排放的“三废”基本具有毒害性,对企业周边的生态环境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周边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逐渐变差,人体随着这些有害气体的吸入,会对鼻喉道、肺部以及其他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同时部分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随着生物富集作用,有害物质被吸收到人体中而不断积累且得不到有效分解,则会造成慢性中毒等严重后果。
2.1.1 DMF废气恶臭处理难
合成革工业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二甲基甲酰胺等物质,简称DMF,是一种透明液体,可以和水以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纯净的二甲基甲酰胺是具有特殊臭味的。但是在DMF采用干线法以及其他的烘干措施进行提纯,则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同时DMF会随着温度升高更易挥发。根据调查显示平均每日每套干湿法喷淋技术吸收DMF蒸发液会损失三到五吨,再加上企业的生产间、配料间以及废气收集塔装置与干法线废气塔共同使用,进一步降低了DMF吸收处理效果,则会增大DMF外排量。此外纯DMF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臭味,再加上部分没有得到完全提炼,还会产生恶臭的鱼腥味,使得工厂周边的空气质量变差。
2.1.2 二甲胺废气处理率低
一般的合成革企业由于成本原因,对二甲胺废气采用稀硫酸喷淋法等比较简单的治理措施进行处理。稀硫酸喷淋法对硫成分有一定的含量要求,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喷淋液的硫酸浓度,使得二甲胺的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再加上在喷淋循环时会不断地形成废盐,容易造成喷口堵塞,进一步降低了对二甲胺的处理效果,造成周边环境的二甲胺浓度升高从而产生异味。
2.1.3 收集过程密闭性差
在DMF提纯产生废料口、干线法处理以及三版涂台等地方需要安装相应的密闭装置以及收集处理装置进行废气回收处理,但是许多企业忽略了这一点,并没有安装相应的装置,同时没有在这些环境中形成微负压,以及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落实密闭等因素都会造成废气无组织排放。此外部分企业存在安装轴流风机方式,未经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废气污染物,对周边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部分合成革生产企业因自身环保能力不足等原因,对废水站的管理不到位,废水处理站设备老化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以及更换,造成废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下降,通常表现为对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减少,污泥的产生不断减少,对处理后的水质检测质量降低。部分企业尤其对废水中的DMF以及二甲胺的处理机能十分低下,容易造成生化环境的冲突。另有部分企业存在通过在废水中加入自来水以降低废水浓度以逃避监管,甚至直接架设暗管直排废水,严重污染周边水体、土壤及地下水环境[2]。
由于DMF在进行精馏回收的时候相应的装置会不断地运行,导致塔顶每小时水的产量非常大,一般的塔顶装置完全不够使用,需要加大对塔顶装置的深度处理。许多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在处理二甲胺膜的问题上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及时更换一级膜和二级膜,甚至还是使用的低劣膜产品,同时由于膜组件需要经常性的维护,如果维护不及时也会导致膜整体系统的处理能力下降。
2.2.1 废水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合成革产业生成的废水中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在DMF提纯回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塔顶水,导致塔顶水中的有机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环节,大部分废水并没有经过塔顶的深度处理就直接输入废水站进行处理,但废水站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难以稳定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心存侥幸,直接将未经处理的废水以私设暗管或渗坑等逃避监管的方式直接排入外环境,对周边水体、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合成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产生的固废种类多,单位产生量大,种类包括废离型纸、废有机残渣、废活性炭、精馏残渣、磨毛除尘渣、废革边角料、废包装材料与废溶剂清理抹布、废维修品、污水处理污泥等。在面临解决大量的固体废物问题上,企业没有有效的措施,废离型纸和废外包装材料可经回收后综合利用,但废有机残渣、废活性炭、精馏残渣和污水处理污泥均属于危险废物,需要委托专业危废处置单位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安全处置,产生的飞灰经固化后最后进行填埋处理,危废在焚烧和填埋的过程,仍会对大气环境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此外部分企业仍存在非法转移处置危废的情况,对外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3]。
完善对合成革制造厂污染排放的监管制度,同时要求合成革企业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制定并落实日常监测方案,此外制定“双随机”或者“交叉检查”等执法方式,定期对污染源排放采样监测,一旦发现超标情况,必须要求企业进行整改,严重违背环境保护原则的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封。
3.2.1 加强收集过程的密闭性
在废气处理方面首先就是要做到使工厂环境保证在密闭环境之中,在工厂中安装相应的密闭装置,同时加强员工在工作中对环境密闭措施的落实,降低车间内的无组织废气,提高废气收集效率。
3.2.2 提高设备检修维护力度
对于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换,制定并落实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只有对设备更换和维护到位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生产效能,减少DMF在提纯过程中跑冒滴漏的情况,同时也能提高对DMF的吸收处理率,减少废气的污染问题。
由于塔顶废水基本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以及有害物质,需要经过塔顶进行有效的深度预处理后,方能再排入末端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但目前有效的塔顶废水处理措施不多,主要为吹脱方式和膜处理方式。由于经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旧达不到循环水的使用要求,因此要严格杜绝这些水重新被作为冷却塔的循环水、消防用水以及喷淋塔的吸收液。同时对储存废水的废水罐进行定期的查验,防止因废水罐裂缝而泄露,并对周边地下水进行勘测。
废水站作为重点查治对象,要严格执行相关步骤。定时对废水站的生化污泥含量以及成分进行检测,必须达标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处理,同时对废水收集后需要分配到不同浓度的收集池中进行集中处理,保证废水浓度能够得到有效降低。此外要严格排查企业是否存在私建排水道,要对地下管道进行全面排查,防止企业对塔顶废水自私排放。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时代下,经济结构正逐渐走向绿色化、环保化、低碳化、节能化[4],监管好合成革企业的污染处理是对企业的负责,也是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责,更是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负责。企业加强环保设施的投入以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塔顶检测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合成革企业带来的环境治理问题,对环境污染要本着零容忍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推进合成革企业的环境治理以及更好地实现推进合成革企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