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对我国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2021-11-28 09:25党韦强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恩师师范生情绪

党韦强

(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情绪推理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论顺应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需要,准确捕捉了些许课堂教学问题发生的根源,解释了为数不少的基于理性思维无法解释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有效扭转甚至制止课堂教学风险的发生。该理论视角敏锐,洞察力独特,在教学中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1]。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2],这一教育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情绪推理,而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以下简称“影片”)恰是对丰富的情绪推理的银屏投射。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了影片中三个核心人物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的现象,进一步明晰和优化情绪推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价值。

一、情绪推理下的影片梗概

目前关于情绪推理的研究较少,主要涉及对该理论核心概念阐述、类型划分、案例叙述、策略实施等。笔者认为,情绪推理主要考验师生的非智力因素[3],不仅是关于情绪方面的研究,不单独存在与发生,而是与理性思维协作发生。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意义判断往往被人们的价值判断所遮蔽。基于这样的现状和事实,本文采用的情绪推理是指基于个体的情绪体验而做出的主观性评估、预测和判断,其推理不是根据是否有逻辑关系,而是根据事物对个体是否有意义,这种意义反应在个体的情绪体验中[4]。于2007年上映的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以用爱唤醒孤独无助的孩子的灵魂为主题[5],主要讲述了学生伊桑(Ishaan Awasthi)由一位遭人唾弃的对象变成了被师生学习的榜样的故事。由于受到教师、同学、亲人的排斥与不解,伊桑深受打击。在父亲的决定下,伊桑转到新的学校。刚开始也遭遇到了与先前学校同样的情形。后来,被恩师发现后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同时也与他的家人交换了角色,找到了伊桑以前表现的根源。最后,在恩师(根据剧情分析研判,为了与其他老师去区分开来,特用恩师来称呼)精心指导下,伊桑拿到全校最好名次,成为师生心目中的榜样。

二、影片核心人物的意义判断

影片刻画的人物都在不同程度地突出了他们的情绪体验,这些角色根据他们已掌握的情绪体验进行了意义的判断,正是由于这些判断与事实本身符合情况导致了影片反映的事实及期待揭示的问题更加复杂,从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据此,根据情绪推理的本质意蕴从如下三大角色中分析人们的情绪体验。

(一)恩师(Ram Shankar Nikumbh)

恩师是伊桑的救星,他具有移情的高贵品质。他注意到伊桑平时在自己的课堂上总是静静地低下头,不与周围同学交流,也没有完成他交给的任务等,这一系列的反常表现引起了恩师的注意。联系到自己先前同样的经历,他主动家访伊桑。与伊桑父母交心谈心,询问伊桑哥哥他在平时在社区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查看了伊桑的家庭作业,这些与他之前的猜测不谋而合,这对整个剧情的进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后,恩师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果不其然,伊桑主动回答了恩师的问题,“爱迪生”这是伊桑第一次真正发自内心的回答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这是他后期超越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教学是一项润物无声的事业。恩师的开拓性、针对性引导与伊桑先前学校老师们的暴吼和训斥形成强烈对比,在恩师鞭策下参加了全校的比赛,一件情绪推理且伴随理性思维的作品“横空出世”。

(二)除恩师外的其他教师

除恩师外的其他教师是由伊桑前后待过的两个学校的教师组成的群体。除恩师外的其他教师不顾实际指责成为伊桑糟糕表现的主要源头。针对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虽然伊桑本人也进行了努力与尝试,可是依然没有达到教师期待的答案,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笑柄。这种仅凭对伊桑本人的外在课堂表现就进行情绪体验带来的价值判断并非事实本身。作为教师,他们总以为是事实,但却与真正事实背道而驰。如伊桑在寄宿学校的一次课堂上,老师让他同桌朗诵一首诗,而让伊桑解释诗的意思,这对伊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伊桑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了诗的意思,但却被老师认为是在胡言乱语。而另外一个同学的死记硬背却赢得了老师的赞许。这种鲜明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也暴露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三)父亲(Mr. Awasthi)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角色。由于工作原因,伊桑的父亲没有更多的时间指导伊桑,只能根据自己及教师、家人的反映来判断伊桑的学习情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根据请假条判断伊桑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影片中伊桑的父亲看到一张来自于伊桑的请假条,询问妻子后非她所写。在他一路追问之下,才得知是伊桑想翘课才让他的哥哥代写的。二是在他看来,伊桑没有认真对待家庭作业,敷衍塞责甚至逃避。这点可通过影片中他让狗撕掉自己的试卷这一幕看出。同时,伊桑糟糕的考试成绩和蓄意的撒谎被发现后,成为父亲为其另寻学校的导火索。对于伊桑的父亲来讲,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因择校带来的苦恼。但是在事实面前,他也无能为力。三是根据学校教师的反馈。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反映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途径。

三、影片核心人物意义判断的消极表现之原因分析

情绪推理中的意义判断在为课堂教学发挥积极作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消极表现。影片中伊桑前后的反差表现,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理清缘由对情绪推理在今后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思想和行动层面分析如下:

(一)思想层面:没有认识到伊桑自身状况

影片依据伊桑自身的问题而展开,全局始终围绕伊桑的各种表现,这些表现在思想层面上主要有,一是没有认识到主人公伊桑自身的缺陷。客观来说,伊桑本人与班级中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正常教育对象间的差异,而是特殊教育的对象间的差异,但不为当时的人们发现和接受。事实上,不论是伊桑的家人还是教师(除恩师外),都没有意识到伊桑本人具有一定的缺陷。周围的教师、玩伴都把伊桑当正常儿童来对待,因此他在课堂内外表现也就迎刃而解。二是没有认识到作为正常的教育对象如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总结的教学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历千年经久不衰。因此,不清楚伊桑本人在知识储备、认知结构、思维发展规律等[6]方面的前提下,仅凭课堂表现、与社区玩伴间的交流就冒然予以评判,导致后期所做的努力成为徒劳。

(二)行动层面: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补救

伊桑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表现令人不满,在家庭他是一个厌学的孩子;在学校,他是一个不积极不主动的学生;在社区,他是一个不能与周围融洽相处的成员。究其原因,首先:课堂之上教师没有倾听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是基于自己情绪推理做出判断,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不符合教学需要。各科教师以此为笑柄导致主人公伊桑畏惧学习,厌恶课堂甚至逃学,通过影片可以看出伊桑在逃学时内心的快乐与自由。倾听是课堂上师生沟通的有效教学艺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比教学设计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双边性特征。教师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倾听他的真实想法,追本溯源或许会发现伊桑本人有缺陷的事实。其次,通过教学实际对现实表现进行引导。如后期遇到的恩师鼓励伊桑主动回答问题,并及时予以肯定,这一切的表现在后期都得到了印证。最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三足鼎立,没有形成密切联系。影中片这三者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助推伊桑前进。只是发散,不知聚合。学校、家庭、社区一味向伊桑施压,没有及时引导反而苦逼。

四、情绪推理对新时代师范生培养的借鉴

当前,我国师范生的培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情绪推理应与时俱进,发挥理论本身的时代价值,现从如下五方面论述情绪推理理论对我国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一)立足当下,审时度势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和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深刻认识当前师范教育所处的历史时期,积极应对我国师范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2017年以来,我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尽管这一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7],但其也发挥了功能和价值。师范教育在历史的浪潮中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不断革新,紧随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后,国家又实施了师范专业认证。有学者认为,推行师范专业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纠偏,回应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的弊端。自2018年起,国家将免费师范生改成公费师范生[8],并鼓励部属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在符合相应条件下转入师范专业。此时,深入理解情绪推理理论在师范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之于理性思维,情绪推理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补充和完善,而是进行师范教育不可或缺的理论。二者需要协同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情绪推理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成功运用,为新时代我国师范生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善待差异,适时引导

教育对象本身具有差异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善待与引导这些差异,却成为一道难题。首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悦纳差异。师生之间需要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必要时视彼此为同龄人,甚至抛弃彼此身份。作为教师要清楚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所处的具体学段以及带来的相应其他方面的变化。每个孩子都应该被课堂所接纳,被教师所接纳。

其次,发现症结,善于移情。父亲将伊桑转到特殊教育学校,遇到了他人生的恩师。恩师发觉伊桑的与众不同后,并没有马上批评,而是多方途径分析伊桑在作业和语言表达上不可思议的现状。经过一番曲折,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此后,恩师循循善诱,引导伊桑走出当时的困境。其实,恩师的教育更多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善于沟通,这是新的要求。

再次,扬长避短,精准施策。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的精神是自由的、快乐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影片中伊桑做3*9=3的过程中,竟然联系到了冥王星被“降级”这一事实。由此可以看出伊桑本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也为他后期的表现埋下了伏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补偿性,在某方面失去了功能,会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对于伊桑来说,确实需要这扇窗。事实证明,这扇窗就是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伊桑的恩师就是利用了伊桑的上述优势,进行了专业性的指导与培训,最终在绘画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

最后,多方合力,促成飞跃。影片警示人们,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永不会缺席的角色。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是一个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的第一个倒下的木板,引发了后期的“蝴蝶效应”。受整体的影响,单个不可能独善其身,还会受到其他二者的影响。因此,作为社会中的人,身处这种大环境中,只顾及单方面的因素为现实所不允许。在课堂上敢于接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成长和担当,也是对将来的健康成长负责。师生交流将会受到思想的恩惠,这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表现。影片中伊桑在后期的表现证实了上述说法。作为学生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敢于面对现实和挑战,临危不惧,处乱不惊。作为学校和社会都应当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温馨舒适的外部环境。三者目标、方向保持一致,促成了学生的大发展。

(三)正向激励,助推期望效应

对于身处课堂却不问究竟,就像审判一样盘问伊桑,导致他特别恐惧,就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课堂。因此,他借机逃出生天,出去游玩,给长期压抑、紧张、恐惧的心灵一扇释放的窗口,寻找自由,感受自然的气息。在学校里面,各科教师误解了伊桑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等表现,根据情绪做出判断,将彼此引向歧途。学生需要正向激励,他们的努力才会有方向。同时,他们的努力需要外在的精准引导,才会有彼此共同的期待。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会对学生予以相应的期待,否则这种期待就没有针对性,失去了意义。学生自然也不会表现出与教师的期待相应的一些行为。

(四)激发内部学习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

影片最后随着伊桑展开双臂,自由飞行,将影片推向了高潮,这是师生互相影响的结果。这与伊桑前期的怯于表达,字迹潦草,未能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形成鲜明对比。时间会冲淡一切,也会证明一切。教师的职责在于培养出值得自己尊敬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参加全校的大赛中,伊桑的特长脱颖而出,作品成为毕业纪念册的首页。这既是对教师的鼓舞,也是对教育成果的一种肯定。

(五)善于运用教学艺术,提升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如何选择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不再是他们的权利。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艺术[9],这些艺术的运用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得以运用才会奏效。围绕人的生命教育,教学艺术应该思考更为接近人性的教学方式,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10]通常情况下,教师要运用好提问、留白等教学艺术,适时创造机会。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与此同时,避免因情绪推理的消极影响给课堂教学带来教学艺术风险。在运用艺术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的都得到兼顾,完美绽放师生个性与自由。

猜你喜欢
恩师师范生情绪
怀念恩师魏廷格先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年少曾恨先生严,如今方知恩师情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