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珂(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各大高职院校也顺应市场需求,相继设立了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类的学科以及专业。目前,国内已经有十几所院校设立了与城市轨道交通有关的专业以及学科,在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当中,也设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和学科,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不仅要有高素质的城轨管理人员与创新人员,也要具有应用技术类的高素质城轨专业人才,其对人员的要求一般表现为有梯度、有层级的金字塔状结构:第一层次是具备高素质的管理研究人才,主要指城轨建设运输的指导者和主要决策人员,一般可以胜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经营组织决策等重要岗位;第二层次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其重要组成是保证城际轨道交通高效运转的工作人员队伍。第三层次是运用和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即城际轨道交通业务的基础人才队伍,也就是与轨交运行密切相关的现场作业人才。因而部分高职学校也纷纷设立关于城轨交通运输技术方面的专业,注重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随着国家城轨工程飞跃式发展,城轨类学科得到大力发展,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现国内已有数十所高等职业学校设置了城际轨道交通学科,由于各高职院校对城际轨道交通这一门新型学科理解存在局限性,而对于这一学科所产生的认识差异,导致高职院校对有关学科界定错误,学科设置并不合理。
原因在于现在国家权威部门缺乏交流融合,尚未建立行业共识和学科规范,从而造成对城际轨道交通等有关学科界定错误、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城轨建设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课程制度建设项目大多是闭门造车,且极度缺乏企业资金投入其中。而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投入城轨交通专业的教学与调研经费也十分有限,城轨建设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制度建设项目缺乏企业投入,即使在一些重点高职院校也是如此。
高职教育的各专业与课程体系构建,应当满足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际工作的需要,并应由企业统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纲。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调整校企合作的方略,培育出适应企业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不断研究发现,城际轨道交通这一学科以及专业,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中并没有构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更无谈根据运营流程开发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课程了。而从已经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课程来看,很少是通过校企合作或根据运营流程研发的。已经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课程,其内容大都偏向理论知识而疏于实务,实训教学内容大多与实务工作相脱节。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讲解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时,更偏向于传统教学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的理论课程仍围绕着教师这一中心,教师在台上喋喋不休,而学生则在下面被动承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因实训过程设备不足以及相对陈旧,无法激发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积极性,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作业标准不相符,也没有监督与评估制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学习计划不够完善,且学生的执行能力并未被完全激发,既没有主动思维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职业素养,更无主动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能力,未能从本质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当时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是却无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所需要的具体实际操作技能,对运营过程中的管理规范、生产组织和作业工艺认识欠缺,极易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等教育环节与实践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在大多数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高职院校当中都面临这一问题,这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由于城轨交通系统方面的科技发展迅速,所以设备更换的时限相对较短,高职院校无法有效更新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相关的实验设施,导致学生的实验条件难以适应这一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往往无法给学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际练习场地。另外,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实验课程力量薄弱,存在与实习课程建设不同步等情况。
突出学科特点,明确关于综合应用型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贯彻“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实行“双证书”制,培养具备应用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突出学科特点,要求学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实施能力和探索创新方面的精神,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的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有关领域内,开展经营管理、装备运用、维护养护等工作。
高职院校通过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针对人才市场预期状况,专门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一些相应的课程以及专业,并定向录用一批学生,以确定相应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面的人才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学科方向,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和素养特点,构建出“厚基本、高质量、重实际、强才能、宽适应”的体系,为培育个性化、高层次的人才搭建出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基础知识掌握阶段突出“超前性”,在方向发展阶段突出与岗位的“适应性”,让学员在校期间全面系统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并确保毕业后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岗位技术要点,从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技术主力军。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具备较强的实际能力与创新能力,注重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与教学效果,根据理论创新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点,建设以及形成较为独立的实验与教学系统。对实践课程和指导教材进行合理的修改,减少验证性的实践内容,完善并不断提高在设计性、综合性与企业自主开发性方面的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与有关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联络与交流,形成长期稳定和紧密的互助互惠协作关系,同时不断加强建设生产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发展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并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这一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安排学生到有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见习,并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采用校校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层次方面可以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可充分发挥各学院在学科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学科面;在培养方面,可以发展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方向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使得高职院校逐渐成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全方位、多方向需求的人才综合培养平台。通过采用校校联合培养方式,针对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采取片段方式教学,做到各种资源优点互相结合,学分共享。学生的学习时间上,可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分别实施“基础段+专业理论知识段+专业实践段”“基础与专业段+岗前适应段或者基础段+专业段”等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在各个高职院校中通过采取不同的模块式教学方式,发挥各自在专业领域和地区方面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并发挥各自的长处避免各自的短板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和高层次的综合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区别于一般铁路运输以及城际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它主要服务于城市广大民众的生活需要,以客运工作为核心内容和主导,就客运工作的具体内涵来说,这是一项应用型、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大批的多层次技术型人才,而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同时也具备了高科技人才密集的特征,就专业角度来说,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更有利于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轨道交通产业升级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定位、办学环境与研究队伍建设、学科体系和教材等方面,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水平方面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迈上新台阶。所以,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专业需求还将持续增加,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未来将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