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GSS2015数据的分析

2021-11-28 08:19:01王琦南京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幸福感公平

文/王琦(南京理工大学)

一、背景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关注与百姓民生相关的问题,幸福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生事业作出了具体的计划,要“让人们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有保障、更充实、更可持续”。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对人民幸福感的最好表述。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居民幸福感的关注,居民的幸福感也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对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寻找提升我国居民幸福感的有效办法。

二、相关概念

幸福感一词最早是在1766年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他认为现世生活的满足便是公众的幸福源泉,所以政府要听从人民的意见,并建立符合公众要求的制度[1]。正因为幸福感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十九大报告中政府也越来越注重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

(一)幸福感的定义

幸福感是指人类意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因素与外界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多层次的心理状态[2]。

(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目前我国国内主要是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涉及幸福感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老人、村民、社区居民、学生、妇女、病患、医务工作者和企业员工等。对其他学者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个人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等;在社会因素上,幸福感主要受到资产、收入、工作状况、社会资本、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弥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展开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

本研究采用的是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该调查对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5个县(区),400个街道、乡(镇),约800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中的1万多个家庭进行了随机抽样,然后按一定规则对每个被选中的家庭随机抽取人作为被调查者。此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体信息、家庭资料、工作情况等,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出我国的现实情况,当年共完成了10968个个体样本。

(二)变量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本文假设人们的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与幸福感有关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因变量

因变量是根据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问卷里的对被调查者提问的一个问题“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回答包括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五个选项可以选择。

2.自变量

自变量包括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社会信任、社会公平、身体健康状况六个变量。

3.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样本类型及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时要进行控制。

样本的详细情况见表1。

四、分析结果

(一)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基本现状

本文根据调查问卷对被访者询问“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根据回答,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的人最少有142人,占总人数1.3%;认为自己比较幸福的人数最多,有6569人,占总人数的59.97%。根据问题回答情况来看,均值为3.867,说明认为自己幸福的人的比例比不幸福的高。总体来看,我国居民幸福感比较乐观。但是仍需要提升幸福感较低的人,来避免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控制了如性别、民族、样本类型、政治面貌、婚姻状况5个个人统计变量,采用STASTA软件将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信任、社会公平6个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做线性回归分析。模型1估计的是收入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模型2估计的是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模型3估计的是职业状况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模型4估计的是健康状况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模型5估计的是社会信任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模型6估计的是社会公平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表2报告了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1.收入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收入的P值小于0.O01,说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相关的。在控制了性别、民族、样本类型、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因素不变之后,收入增加一个单位,会导致居民幸福感增加0.034个单位(95%CI:0.02,0.05)。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居民收入越高,居民幸福感也就越强。收入的增加会让居民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让美好的生活有了物质保障,有更多机会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增加自身幸福感。

2.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将受教育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小学及以下用1表示、初中用2表示、高中用3表示,大学专科及以上用4表示。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将小学及以下作为参照。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的P值小于0.O01,说明教育程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相关的。在控制了性别、民族、样本类型、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因素不变之后,初中教育程度和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相比,教育程度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08个单位(95%CI:0.04,0.12),高中教育程度和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相比,教育程度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13个单位(95%CI:0.09,0.18),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程度和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相比,教育程度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25个单位(95%CI:0.20,0.30)。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越高,我国居民幸福感越强。

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没有接受过或者说接受教育比较少的人,更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3.职业状况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本文将职业状况分为两类,分为就业(包括非农工作、务农)和无业(包括目前没有工作和从未工作)。职业状况的P值等于0.053大于0.05,说明职业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无显著影响。

4.健康状况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将健康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很不健康用1表示,比较不健康用2表示,一般用3表示,比较健康用4表示,很健康用5表示。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将很不健康作为参照。比较不健康、一般、比较健康、很健康的P值都小于0.O01,说明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相关的。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不变之后,比较不健康和很不健康状况相比,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31个单位(95%CI:0.22,0.30),一般和很不健康状况相比,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50个单位(95%CI:0.41,0.59),比较健康和很不健康状况相比,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65个单位(95%CI:0.56,0.74),健康和很不健康状况相比,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单位,我国居民幸福感增加0.85个单位(95%CI:0.76,0.94)。由此可见,身体健康状况越好,我国居民幸福感越强。个人健康状况越好,身体素质越强,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相比健康状况一般的要好很多,更容易是积极的态度,所以幸福感更强。

5.社会信任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信任的P值小于0.O01,说明社会信任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相关的。在控制了性别、民族、样本类型、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因素不变之后,社会信任感增加一个单位,会导致居民幸福感增加0.15个单位(95%CI:0.13,0.16)。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居民社会信任感越强,居民幸福感也就越强。信任与被信任都是一种幸福,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在等待别人信任自己,而不想信任别人,这就成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社会,这样人们也会缺乏幸福感。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彼此信任,人们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

6.社会公平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公平的P值小于0.O01,说明社会公平感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相关的。在控制了性别、民族、样本类型、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因素不变之后,社会公平感增加一个单位,居民幸福感会增加0.23个单位(95%CI:0.21,0.24)。由此可见,居民社会公平感越强,居民幸福感也就越强。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探讨了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人因素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很大,包括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居民幸福感,居民对社会的公平和信任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幸福感。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提升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策略。

(一)在社会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根据上述数据显示,社会信任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社会信任的加强能够提升居民幸福感。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信任的程度。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之间不敢相互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手段,重建社会信任,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幸福感。

(二)确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居民幸福感越高。换言之,除了居民自身提高身体素质外,还应该建议政府等有关部门通过进一步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高居民幸福感。应特别关注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使社会保障成为一种普惠的政策,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一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觉得现在物质富足,有较强的幸福感;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和同龄人相比,人们的幸福感又会降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公平。不公平感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要加快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幸福感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怎样才公平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公平比较
幸福感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0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