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好爱 付颖群,2(.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2.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国家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创新基金企业方面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希望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拥有民营企业4000多万家,民营企业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60%以上,同时70%以上的科技成果,80%以上的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都是由民营企业所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例如成本上升、支持力不足、融资存在困难等。从公司的盈利状况看,民营企业的销售利润为4.62%,净资产收益达到了13.45%。
第一,企业没有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甚至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主创新属于大企业的工作,与自身无关,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创新文化,缺乏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内部缺乏孕育创新的文化,同时也缺乏针对创新的激励机制,这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并没有构建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也没有树立起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意识。
第二,缺乏完善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政策的出台力度,但是并没有构建完善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现有的自主创新政策都是分散性的体系,影响了自主创新政策效果。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也缺乏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政府部门的扶持资金力度不到位,并没有出台强有力的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同时在税收方面也没有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没有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这些都会影响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三,缺乏完善的投融资渠道。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现有的融资渠道又非常有限,没有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同时也缺乏风险投资体系,导致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科技创新的前期投入常常非常巨大,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创新失败的风险,如果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融资渠道,一旦资金链枯竭,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不利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缺乏人力资源建设。一些民营企业并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导致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最终会影响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质量。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并没有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技进步思想,也没有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机制,没有将人才资本真正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一,强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认知。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科研能力都已经日新月异,因此其对自主创新的意识也应当逐步增强,可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部门需要有计划地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到科技活动之中,使民营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探索如何利用政策和资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主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中就包含有创新的精神,企业家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只有拥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才能够引领企业走向成功。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觉悟,使民营企业家破除对创新的错误观念。创新并不是大企业的事情,小企业也可以加入创新的行业之中,很多大型企业在由弱向强的过程中都是由于自主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为了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民营企业需要树立创新文化,需要在企业内部弘扬敢想敢变的思想,鼓励和引导创新机制,推进观念创新,用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用新的举措去开创全新局面。在企业的文化中,创新文化也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民营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应当大力弘扬这种文化氛围,在企业内部孕育创新的思想。
第四,构建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为了推动企业创新,良好的创新机制是关键所在。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机制,例如出台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优厚的政策吸引人才,通过完善的发展政策留住人才,以此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可以探索技术入股方式,大力奖励技术创新,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创新活动之中。
第一,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这种创新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政府投入配套机制,确保科技资金优先,以便更好地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技术。例如,对于承担重大技术项目的民营企业可以减税,甚至还可以直接给予资金支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充分参与到企业研发之中。
第二,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为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我国政府机构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政策引导,将民营企业的创新引入到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产业之中,以此有序推动技术突破。为此,我国政府需要出台政策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通过这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引领我国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构建全新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引导整个产业朝着高端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为了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我国政府机关还需要不断拓展民营企业税收优惠适用范围,引导民营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之中。例如,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比重较大的情况,我国政府可以出台专业对口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针对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的民营企业出台专业税收优惠,在同等情况下鼓励优先购买该企业的设备。
第四,构建完善的创新机制。政府部门需要构建针对创新的鼓励机制,可以针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创建投融资鼓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从源头上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动力。
第一,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我国政府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政府机构可以向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融资。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到企业融资中,以此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需要发挥小额贷款的作用,通过小额贷款为中小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资本市场融资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此,我国可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将税务、海关、保险、金融等各个系统的企业征信情况融为一体,以便随时提供查阅。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不断创新信用评估体系,为不同企业创建不同的等级信用。
第三,形成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了确保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时拥有充足的资金,我国政府还需要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可以建设政策性的信用担保公司,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民营企业提供专项担保。与此同时,还可以参照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担保,凡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都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而构建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四,不断完善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是权责利相互结合的资金运作模式。对于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可以有效引导风险投资,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保险赔偿基金,另外还可以运用税收鼓励风险投资参与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之中,以此构建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进步思想。在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此,民营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时需要高度重视人才,挖掘人力资源潜力,重视招才引智,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成技术优势。为此,民营企业需要不断深化人才创新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用机制,构建人才合理开发供求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培训工程,全面开展人才职称评价工作,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朝着专业化和知识化方向转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快推进人才的国际化进程,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资源,建立与国外人才资源接轨的开发机制,使更多高素质的国际人才进入我国企业入职。除了企业之外,我国政府也需要大力推进人才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培育更多优质人才。
第二,构建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创新机制。目前,我国拥有许多知名高校和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出现,因此,民营企业需要加强与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创新机制,将科研院校和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变成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可以充当中介机构,由政府加强和鼓励企业参与到高等院校的研发创新活动中,使高等院校的创新活动可以真正面向市场,使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第一,构建自主创新培训服务体系。政府和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育活动,建立完善的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投入培训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让更多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参与到再次培训活动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可以构建国家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需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坚持市场作为调配资源的基础角色,充分整合各项科技资源,不断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创新职能,建立起开放式的网络培训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因此要不断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三,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创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行业最新发展信息,使民营企业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产业发展动向。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探索创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该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不断完善产学研网上洽谈系统,及时发布科技成果等信息。
第四,建立完善的行业竞争自律机制。在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之中,行业自律机制可以维护整个行业的创新秩序,同时也可以有序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此,我国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加快推进和构建完善的行业竞争自律机制,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竞争自律机制中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及时解决纠纷,加强对整个行业的监督,使行业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构建自主创新品牌。为了激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了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质量,民营企业需要构建自主创新品牌,以此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大力扶持国产品牌创新,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优先购买民族品牌的物品,减少国外品牌的购买次数。例如,我国可以出台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建立自主创新认证机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的采购,使民营企业理直气壮地研发自主品牌,同时也引导社会各界积极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产品。
第二,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侵犯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为是对自主创新的极大侮辱,同时也会削弱自主创新的动力。为此,我国需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还需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例如民营企业的领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权益,配置知识产权管理专员,加强与国际社会知识产权的交流,积极处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纠纷,同时还需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此创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制度。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需要确定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政策体系,拓展融资投资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国产品牌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此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关链接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