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中合,曹永强,张 勇
(1 山东省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沂南276300;2 山东省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山东 齐河251100;3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 泰安271000)
桃树科学的整形修剪应是生长季修剪与休眠期(冬季)修剪相结合。生长季修剪分为春季、夏季和秋季修剪。近年来,不少地区桃农多重视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认为秋季修剪会刺激桃树旺长,影响花芽分化和树体营养积累,不敢进行秋季修剪。加上秋季桃园管理较忙,修剪更容易被忽视。生产实践证明,适时、合理的秋季修剪是实现连年优质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在现代桃树栽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梨树桃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华北桃树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示范推广进行研究,探讨秋季修剪在现代桃树栽培中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秋季天高气爽,阳光灿烂,是桃树花芽形态分化期,也是贮藏营养的积累期,树体大部分营养物质回流到根部、枝干中储存。随着气温的降低,秋分节气后(9月下旬),在秋施基肥时因施肥沟造成断根的配合下,桃梢生长渐缓,至寒露节气基本停止生长。秋季修剪的桃树经过落叶前后的树体自我调整,不存在储备营养回流问题,不会引起重刺激,翌年发芽时不会诱发旺长枝条,易于调控树形、树势,可保持主枝、枝组之间的从属关系,改善树冠风光条件,能用最小的修剪量达到最理想的树形、树势调控效果。
桃树的芽具有早熟性,萌芽率高,成枝力强,发育枝生长周期长(4—8月),夏季生长量大,当年生枝梢可连续发出三四个副梢,副梢上还能再发副梢,树冠内不合理枝条多,很容易造成树形紊乱和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造成秋季桃树下部和内膛枝组慢慢干枯,结果部位外移、上移。如果夏季修剪过重,会刺激副梢生长,影响花芽分化。冬季修剪时,一般桃树修剪量较大,大杀大砍,修剪反应敏感,造成翌年诱发更多旺枝生长,营养消耗大。因此,只靠夏季和冬季修剪很难培养桃树丰产树形。而秋季树体生长基本结束,修剪时按照目标树形和结果枝组的配备情况,哪个枝应该留着培养,哪个枝应该去掉,哪个枝该回缩,均一目了然。适时、适度的秋季修剪,通过疏、缩结合的方法,对主枝、枝组进行调节,特别是密植栽培桃园,打开光路和机械作业通道,可以培养树密枝稀通风透光的优质丰产树形,实现密植栽培成功。
现代桃园推广密植栽培,使用高纺锤形、主干形、“Y”字形等直立型的树冠,主枝生长夹角小,顶端优势强,树体很容易形成上强下弱、外强内弱,树冠上部形成“伞”状。桃树喜光性强,依靠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也难以防止树冠郁闭,常常造成树冠下部、内膛光照条件恶化,枝组早衰,当年生枝条生长弱,秋季不调控修剪,很容易造成树冠下部、内膛弱结果枝干枯死亡,结果部位外移,难丰产。秋季通过疏、缩结合的方法,使骨干枝摆布均匀,回缩结果后的弱结果枝组,变冬季的更新为秋季更新,剪除过密枝、细弱枝,就可减少无效枝叶(寄生枝)的消耗,打开枝组层间,调整树冠内不合理的枝条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解决树冠中下部、内膛的光照不足问题,更新复壮枝组,防止结果枝变弱枯死,使结果枝组在树冠内均匀分布,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实现立体结果、丰产。
桃树整形修剪量较大,往往冬季大杀大砍,形成大量的剪锯口疤痕,风吹日晒下较难愈合,易发生腐烂病、褐腐病、流胶病等。秋季天高气爽,叶片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形成多,树体营养回流贮藏在树体内,秋季适度修剪,剪除病虫枝梢,树体通风透光,修剪形成的剪锯口容易很快愈合,可减轻流胶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10月,结合秋施基肥开沟(穴),把秋季修剪下的鲜树枝带叶剪截,放入施基肥沟(穴)的底部,可节省运往园外的人工投入。结合施入生物肥和浇水,新鲜的桃树枝叶容易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做到落叶(枝)归根,培肥地力,提高桃园深层土壤透气性。
在华北地区,立秋后至落叶前所进行的果树修剪称为秋季修剪。需要说明的是,过去人们习惯把8月下旬至9月的修剪也称为夏季修剪,我们认为,毕竟进入秋季,应该称“秋季修剪”。
现代桃园实行宽行密株栽培,采用高纺锤形、主干形、“Y”字形、开心形的三挺身、四挺身(三大主枝、四大主枝的开心形,主枝基角较小,一般40°左右)等直立高光效树形,行内树冠叶幕呈树墙(高纺锤形、主干形呈直立树墙,开心形的三挺身、 四挺身呈倾斜树墙,内空),树墙厚度一般在2 m 以内。因此,秋季修剪必须“把一行树当成一棵树”来剪,进行丰产树形及树势的调控,以利于机械化、省力化、标准化生产。桃树秋剪的目的就是对树形、树势进行科学的调控,以实现通风透光,达到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各地桃园栽培模式、管理水平、栽培品种千差万别,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桃树秋剪,要因园、因树、因品种秋剪,以免削弱树势。
一般秋季修剪主要是针对幼旺树,初果期、盛果期的强壮旺树,密植栽培的桃树。对盛果后期、树势较弱、树体通风透光较好的中庸树、树势平衡、化控合理的桃树,可不进行秋季修剪或少量修剪。‘映霜红’‘齐鲁巨红’‘金秋红蜜’等10月采摘的极晚熟品种,采摘前可适当疏除挡光的直立枝、竞争枝,采摘后8 d 喷叶面肥,在养树保叶、 恢复树势后再进行晚秋修剪或落叶后及早进行冬季修剪。
2.2.1 初秋修剪
初秋修剪一般在8月下旬,虽然是立秋后,但正是炎热的“秋老虎”天气,不少地方降雨还比较多,桃树发育枝生长尚处于旺盛期。如果此时修剪过重,会刺激发育枝的生长,产生大量的秋梢,消耗树体营养;且秋梢不能形成花芽,还影响树上缓慢生长的当年生中庸梢的花芽分化。因此,初秋修剪一定要慎重。初秋修剪的力度宜轻不宜重,基本解决光照即可。
去伞 就是疏除严重影响通风透光的直立旺枝、徒长枝。高纺锤形、主干形、“Y”字形等直立型的桃树,只疏除离地面1.2 m 以上,树冠上部或骨干枝背上严重影响通风透光的直立枝、 徒长枝及树干根颈部萌发的根蘖条即可。对树冠下部离地面0.4~1.2 m 的枝不动,可对树势有牵制作用。
摘心 8月下旬,除幼树骨干枝的延长枝外,对桃树生长势较强的发育枝梢进行摘心,可起到抑制发育枝的生长、减少养分消耗、压低花芽形成的节位、改善光照条件的作用。
2.2.2 中秋轻剪
9月进入“白露、秋分”节气,是中秋时节,桃树发育枝生长渐缓,但树势较强,受修剪刺激仍能发出秋梢。中秋修剪方法如下。
疏除漏剪的挡光大枝 对初秋修剪时漏剪的树冠上部或外围挡光的直立枝、徒长枝适当进行疏除。
回缩采摘后的结果枝组 桃树是当年生枝梢成花翌年结果的果树,结果枝两级分化严重,树冠内膛必须有早停止生长的当年健壮桃枝才能结好果。桃树喜光性强,枝条健壮必须营养充足、见光,花芽发育才良好,才能实现立体结果。因此,早熟、中熟品种桃采收后对树冠内下垂或细弱的结果枝组,基部留1~3 个健壮枝条作为预备结果枝,使结果枝组变小、变短,树冠叶幕成层,打开光路,使保留的结果枝(组)见光,不但复壮枝条,而且可促进花芽分化,防止树冠内膛、下部光秃。
疏密 对‘映霜红’‘齐鲁巨红’‘金秋红蜜’等晚熟桃品种,疏掉一部分影响桃果上色的过密枝条即可。
2.2.3 晚秋修剪
10月中下旬,正值寒露、霜降节气,是晚秋。这个阶段花芽基本发育完成,树体发育枝已经停止生长,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开始逐渐向根部回流,在花芽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修剪的力度可以适当大点。对旺树而言是控旺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可明显削弱顶端优势,增强中下部势力,达到上下基本平衡,适当地控制树冠体积、高度,使树体上小下大,叶幕成层,通风透光良好,为翌年的优质丰产奠定基础。晚秋修剪的方法如下。
适当整形 现代桃园实行宽行密株栽培,适当地进行整形,使叶幕成层,为冬季整形修剪打下基础,培养高光效树形,以达到调控树冠、树势的目的。在桃树秋季修剪时,根据栽培密度和所选择的高纺锤形、主干形、“Y”字形等高光效树形的要求,首先选定永久中心干或骨干枝、枝组,对严重影响永久中心干或骨干枝、枝组生长的大枝予以疏除。对离地1.2 m 以上树冠中、上部过粗、过密、过大、株间交叉严重的主枝或枝组,可疏除或选择合适部位进行回缩,枝轴比大于1∶2 的侧枝或枝组可以回缩,使树冠上小、下大,株间不交叉,叶幕成层,通风透光。对树冠离地1.2 m 以下的下部大枝,尽量先保留枝叶,只对株间交叉或行间严重影响机械作业的大枝进行适度回缩,保留下部枝的光合产物积累,以增强树冠下部枝的生长势,待冬季修剪时再进行回缩调整。
控制树高 桃树树体过高,上部树冠过大,不但影响下部枝组的生长、结果,造成桃园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而且不利于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管理操作,因此必须控制树高。对桃园超高的纺锤形中心干和“Y”字形、开心形的主枝落头开心,控制树高,削弱生长势。一般按照栽植行距的60%~70%来确定树高,如行距4.0 m,就控制树高在2.5 m 左右,选择在适当的分枝处进行回缩落头。
要根据桃园的立地条件进行秋剪,对土肥水管理较好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平地桃园可进行适度的秋季修剪。对山地、丘陵坡地、土壤干旱瘠薄的桃园,只要树冠内和下部光照条件良好,可不进行秋季修剪或轻度秋季修剪,以防削弱树势,影响树体光合产物积累。
桃树秋季修剪毕竟要剪去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枝叶,对树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树冠内膛和下部的通风透光问题,因此,每次秋季修剪时要轻,剪去严重影响光照的关键挡光枝即可。一般初秋、中秋修剪的修剪量在树体总枝叶量的2%左右,晚秋修剪的修剪量在树体总枝叶量的5%左右为宜。
疏枝要贴近母枝,不留橛,有利于剪锯口的愈合,预防形成干疤。
秋剪时间要适时,不宜太早和太晚,并配合秋施基肥进行。因为桃树根系较浅,并且密集,秋施基肥挖坑或开沟必然要断根,就可起到根系修剪的作用,对树体新梢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秋季修剪下来的鲜枝叶,结合秋施基肥埋入施肥沟(穴)的底部。
秋季修剪直径1.5cm 以上的剪锯口要用快刀削平,涂抹843 康复剂或猪板油或70%甲基硫菌灵200 倍液等愈合剂或保护剂,保护伤口,促进愈合,以防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