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根之旅对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研究—以桂林灌阳县红色寻根之旅为例

2021-11-28 06:56殷雨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寻根红色基因

文/殷雨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一、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各类优秀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远大理想:在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在建设时期形成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阶段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尽管红色基因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现,但其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从形成机理来看,红色基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懈奋斗所取得的优秀精神成果[1]。近些年来,学者们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发文量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红色基因传承的一个重要主体,从责任义务和自身需要两方面来看,都要做好红色基因传承。

一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责无旁贷。另一方面,红色基因的故事载体以及其蕴含的精神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优质素材和资源,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既是高校加强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的具体实践。

三、红色寻根之旅对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分析

现在各个高校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将其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高校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工作也有了很多的具体实践,但是目前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将从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灌阳县寻根之旅为例,剖析红色寻根实践活动对于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作用。

(一)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1)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存在学生对于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自主性不强的问题。这与高校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关。目前高校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方式仍以理论灌输的传统方式为主,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将表面的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道德需要,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传承教育,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精神文化理解流于表面,对其认可度低,缺乏学习动机,加上长期被动接受知识输入的习惯导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低。

(2)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存在部分教师理论水平不足,自身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作为高校红色基因育人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教师的理论水平会直接影响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效果。但是很多教师自身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论研究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学习[2],没有真正领悟到红色基因传承的内涵,对于红色基因传承信念也不够坚定,更加无法激发学生对于红色基因文化精神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意识。

(3)从教育形式来看,存在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缺乏生命力的问题。当前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依靠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机会比较少。

对于红色资源利用不足,或者是实践教育流于形式,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灌输教育不能很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教育[3]。学生对红色基因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为学习该课程而学习的层面,而理论脱离实践则会丧失其基本的生命力,红色基因理论只会变成单一的教条和公式。

(二)红色寻根对于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作用——以寻根桂林灌阳县为例

近年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多年开展“守望信仰 红色寻根”实践育人活动,每年组织师生参加“追革命烈士足迹 寻共和国之根”暑期调研。调研活动使得师生切身体会到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深刻体会到传承红色基因内涵,做坚定的红色基因传承者。2021年暑假,学校再次组织了红色寻根之旅,先后共5支由师生组成的队伍前往了广西兴安、全州、灌阳,贵州遵义和和宁夏西吉、固原、银川等地。本文选取了2021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灌阳县寻根之旅为例,探讨红色寻根之旅对于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作用机制。

1.桂林市灌阳县承载的红色基因

灌阳县红色资源丰富,1931至1934年期间,红军曾三次经过这里,足迹遍及灌阳几百个村屯,留下大量文物、旧址。红军将士在灌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许多次战斗,特别是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最为惨烈,为确保中央纵队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湘江,红三军团五师、六师十八团和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先后投入新圩阻击战,红五师损失过半,红六师十八团全团覆没,红三十四师伤亡殆尽;战斗中先后有6000多名红军英烈牺牲于此。红军将士在这里逝去的是生命,留下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永恒的长征精神。[4]

2.寻根桂林市灌阳县对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

(1)由“单向灌输”转变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对红色基因精神文化认可度显著提高。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红色寻根之旅,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为寻根前期准备阶段、寻根中期调研阶段和寻根后期总结提升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始终以任务驱动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寻根前期准备阶段,学生们就要承担灌阳县红色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主动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方式去了解灌阳县红色历史、灌阳县红色故事背后承载的红色基因。

在寻根中期调研阶段,学生们又承担起了采访调研任务,在教师的带领下,去灌阳县博物馆、史志办、新圩阻击战陈列馆、新圩阻击战纪念园、酒海井烈士纪念碑进行实地调研,学生在当地查阅相关史料,采访相关工作人员与红色故事中的后人。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史实,增强对国情的认知,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了解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追求,显著提升了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精神文化的认可度,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肩负起责任。

在寻根后期总结提升阶段,学生们寻根回来后需要同教师一起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红色故事等,并且通过各种形式,让参与学生走进全校学生中间进行分享和传播,让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充分参与,红色基因精神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大提高,并且在全校学生之间发挥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作用。

(2)由“教育者”转变成“受教育者”,教师队伍理论水平提升,红色基因传承信念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因此,传承红色基因,首先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清晰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以及各种红色基因之间的内在逻辑规律,加强对红色基因的理论研究,[6]坚定对红色基因传承的理想信念。红色寻根活动中,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做大量调研、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归纳、研究撰写论文等,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育者的角色,也是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不断学习红色基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从坚定理想信念的层面来说,此次的红色寻根之旅,可以说对所有教师也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强化了教师们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意识和坚定了教师们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信念。

(3)由“理论课堂”延伸至“校外实践课堂”,红色基因文化鲜活富有生命力。高校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学习要“学深悟透”,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和前提。

理论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必须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红色寻根的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实践课程的缺乏和流于形式等问题,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新时代青年透彻理解红色基因的本质内涵。红色寻根活动中,学生在寻根活动的前中后期一直在进行自主探究式实践活动。

在寻根的实践活动中红色基因精神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中的故事,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调研实践活动,传播红色基因文化,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红色基因精神文化变得生动鲜活,具有生命力。

相关链接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前身为江西省粮食学校,创办于1964年;1998年更名为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2001年与江西省粮食干部学校、江西省粮食职工中专合并;2003年6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置为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总面积534亩,建筑面积17.8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9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63万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设有八系二部,开设55个专业;有在校生1.2万人,教职工500余人。

猜你喜欢
寻根红色基因
唐冠玉:寻根筑梦秉初心 砥砺奋进献侨力
红色是什么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千人祖国寻根传承中华文化——2017“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即将启动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基因
基因搜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