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1-11-28 06:56冯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科室管理制度信息系统

文/冯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

公立医院本身就是为人民群众解决重病、难病以及大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公益组织机构。历年来,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比重越来越大,且因为管理不善而影响到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经营效益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基于此现状,我国也是多次完善深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以期公立医院能够节约成本,提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优化配置的管理效果,从而助力公立医院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

首先,一些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是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多数情况下,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没有树立成本效益的管理意识。尤其是固定资产方面,往往在购买的时候关注度较高,管理层较为重视,买到医院后的管理却被忽视了。医院管理者的忽视,也导致基层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从而使得实物管理失效,出现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情况。还有就是管理人员营私舞弊、不规范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频发,给医院管理带来了阻碍,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损失。其次,就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或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清晰地划分相应的管理权责、界定具体的权属责任,导致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盘点、清查、借用、处置等工作没有规范制定细节化的管理制度,采购没有融入预算管理制度,从而出现盲目采购、固定资产数量超出实际需要、大量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抑或固定资产实际数量和价值与账目上的数据严重不符,私自借用或者挪用固定资产的行为很多。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制度层面的不细化和可操性差的问题[1]。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到位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财务内控的组成部分,需要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许多医院存在共同管理或交叉管理的问题。容易造成管理混乱、管理责任模糊,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无法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导致设备价值无法全面发挥。内部控制不到位,意味着针对各类固定资产缺乏全面的监督管理,大量固定资产出现了浪费、闲置,以及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其次,必要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未落实。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处置方面,部门之间没有牵制,造成提前报废或重复购置,不仅浪费医院的资源,还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是购置环节较为随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主要是由于针对固定资产缺乏请购流程,同时科室在申请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并未提交可行性报告。部分科室不注重使用效益,申购大型仪器时,并未考虑其与医院工作的匹配程度。二是设备领用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缺少必要的清查入库及出库流程,无法及时核对领用人及领用科室,加之相应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不健全,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固定资产维护保管缺乏严谨性。一般来说,固定资产领用后由医疗科室自行保管。而许多科室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不积极,固定资产维护、检修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四是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固定资产报废工作往往未经过残值评估。面临报废的固定资产,只是随意堆放在库房或未经严格的审批就进行变卖。同时变卖所获得的收入,也存在未及时上交的情况,导致管理失控。

(四)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医院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能够帮助各项资产核算信息无延时、准确无误得到实时的传递和共享,从而帮助公立医院提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但是有些公立医院还没有创建关于固定资产核算、清点、采购、报废等事项的信息系统,管理效率低下。

二、公立医院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融入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公立医院的管理层,作为整个医院的管理主导,要起到固定资产管控的引导与模范作用。管理层要通过提升自身管控意识,带动医院总体的管理效益。一方面,要强化文件的下达,以院内政策文件作为管理规范,强调人人参与,落实管控责任。

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落实,所有制度要以部门或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形成严谨的固定资产管控氛围。其次,在医院基层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宣传。不仅要宣传相关理论、条例,同时要通过实例的分享,让院内全体员工树立管理观念,同时也起到警示的作用,从根本上杜绝侵占、挪用等违规行为。

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要引入预算管理制度,采购有计划,计划有预算,预算合实际,预算中有监督,监督后有反馈,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更科学化与系统化。预算制定之前,公立医院应当要综合考虑本单位的业务发展以及战略规划对固定资产的需要,并且对这些固定资产需求根据科研、教学、行政办公、医疗、后勤等要素进行细化分类,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优化配置固定资产的预算计划和标准,以此来助力于推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科研成果的研发进步。另外,就是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与监督,制定调整审批制度,可以在必要情况下对固定资产采购的规格、数量、金额等变量进行合理变更,严禁随意变更。最后,为了强化执行效果,要将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中,来调动各部门执行的主动性。

(二)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督

首先,医院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由院内领导担任组长,不同科室责任人负责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要通过协同化、高效化的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其次,要设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完善设备档案,将资产保值、增值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医院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查,强化资产核实与清理工作。对于资产流失、账外资产等问题,医院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处理与改正。再次,要理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界定,从而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大型仪器设备在管理时,涉及的部门及科室较多,因此必须清晰地划分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效率。医院应当将管理职责细化至具体的操作步骤、具体的管理项目,这样可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在实施监督时,可直接对接相应的责任部门,避免责任推诿的情况发生。最后,提升监督管理实效,要正确地应用绩效管理工具。通过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指标确立、指标体系建立,引入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从而激发员工潜力,引导员工重视固定资产的管控与维护。同时,绩效管理将员工利益与医院利益捆绑起来,有效地起到约束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首先,公立医院要规范化审批程序。申购固定资产,必须严格遵守请购流程,提交可行性报告[2]。对不符合申购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复。其次,要建立领用管理制度。科室在领用固定资产时,要提前报批。在领用设备时,要提交领用表单,注明领用人及领用科室,避免资产流失[3]。同时登记领用登记卡,除领用人及领用科室外,还需标注详细的资产信息以及领用时间等。登记卡要一式三份,分别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领用科室保管,作为管理凭证,避免资产流失。财务部门据此完成固定资产台账,确保账实相符。再次,在维护、保养方面,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小组需定期组织清查工作,检查各科室是否规范操作仪器、是否按时进行设备保养。对未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与养护的科室,要及时进行改正,对造成设备损失的,要第一时间追究责任。最后,在报废及处置方面,要严格执行处置条例及程序。一是要提供专业的评估报告;二是要保证残值收入的上交。

(四)推进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强化医院管理实效的有效工具,将其与固定资产管理关联起来,不仅能够有效地获取资产信息,快速进行信息处理,按照资产情况迅速优化配置方案,同时能够精确、及时地完成相关的账务处理,实时进行状况的更新。首先,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融合,做好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以及信息数据的共享机制。其次,还要简化信息系统的审批程序,提高评估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功能,做好风险与效益分析,直观且清晰地指导决策的制定。最后,信息系统要和会计核算系统做好工作对接,便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通过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融入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推进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等手段有助于节约成本,提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优化配置的管理效果,从而助力于公立医院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科室管理制度信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运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