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医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中的应用

2021-11-28 05:30:43
山西青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医学生

杨 丽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比起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时间更长,学习任务更为繁重,面对学习压力更大,对知识尤其是医学知识的掌握准确度较高,在已有医学生心理研究中发现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群体心理问题突出,焦虑、人际障碍较为明显,其中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较高,[1]所以医学生更加需要积极获取和积累自己的心理资本,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康成才。

心理资本是个体通过学习等途径获得的具有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内在基础构架或影响个体行为的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与持久性。已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幸福感呈正相关,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个体认知方式、行为态度更为积极、成熟。国内已有研究中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人格障碍的相关性发现,发现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心理资本水平也较高,提高心理资本的能力有益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困扰。[2]心理资本干预模型最早由Luthans提出,该模型主要是设计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案用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希望、铸造韧性、培养乐观心态,这与团体心理辅导有异曲同工之处。樊富珉等在《团体心理辅导》一书中将“团体辅导”定义为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已有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自我效能、韧性和乐观水平。因此本研究围绕医学生如何基于开发积极心理资本的基础上去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医学院校传统的团体辅导课程现状

(一)注重课堂形式,学生情感体验不够

以遵义医科大学为例,在开展大学生团体辅导课程中,课程采用的是体验式的团体训练方式,在每一次的活动训练中包含了引导、体验、感悟、总结和分享五个部分。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经验以及学生主动性等问题,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以及总结的部分稍有欠缺,在团体活动中,学生们更加对活动本身感兴趣,以及关注点是活动的趣味性、难易程度、自己是否能够完成等。学生在情感体验上相对比较单薄,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课程设置的表面,学生也会认为心理健康课程不是专业课,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度不是很高,团体辅导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学形式大于内容,部分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发生思想的碰撞、感情的交流,导致体验不够深刻。在活动总结中,学生把活动内容的感受与自己的个人经历、情感生活、学习成长形成联系和思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结合当下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状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个性和共性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展适合医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二)统一固定的学习内容,难顾个体差异

以遵义医科大学为例,团体心理辅导课程都是针对新生进校后开展,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确定主题开展,没有针对医学生的不同个体需要来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方案,目前更多的是帮助新生进校后的适应新环境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主题开展,大多数团体辅导的开展以分组讨论、游戏活动、角色转换等方式,都是较为统一的活动方案。其他年级和其他类型的学生个性化需要常常被忽略。

二、心理资本视域下医学生开展团体辅导的探索

从积极心理学出发,用积极方式去帮助学生,通过开发积极心理的团体辅导形式帮助医学生发展个人潜力,学会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一)了解医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团体辅导的主题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是20~24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成人感和独立性越来越强,渴求自治,期待个人的见解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并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关系。他们不想依赖成年人,但自己又未达到经济独立和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他们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受到思维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意见多,建议少。针对该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或者年级的不同,心理需求也不同,结合心理资本视域下开展团体辅导,辅导主题应该围绕自我探索、自我认知、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异性交往、人生规划、亲子关系等重点开展。

(二)基于心理资本应用的团体活动方案

医学生的心理资本是可以在结构式的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开发的,在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发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那么,要求带领老师围绕每一次的主题,通过和学生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思考,共同探讨,帮助团队成员形成共识的同时,促进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4]

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始之前,会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好奇和兴奋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自己更好地体会主题、感受活动的意义和收获,同时在每一次完成任务后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感悟是贯穿活动的全程,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挑战,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对自己和他人的重新界定和认识,更新自己已有的认知模式。在活动结束后都会鼓励每一个参与者思考活动中的经验、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习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最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收获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彼此鼓励。

根据心理资本提升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医学生开展团体干预,重点辅导主题应包括1.自我效能感的开发,通过心理辅导活动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体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充满自信。2.韧性开发,提升个体在逆境中的复原力,增强学生灵活解决难题的能力,同时学会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或者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增强克服困难的韧性。3.希望开发,通过明确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实现目标需要的动力和信心,鼓励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4.乐观开发,帮助学生学会在归因时,破除消极的信念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积极的对待生活中的不完美。

三、团体辅导在医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架构中的应用

(一)基于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个体化发展

医学生心理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例如新生而言,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环境的适应是新生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中年级的医学生在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开始面临更多的是发展自己、协调人际关系、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等问题上。毕业班的医学生同时需要身兼医生和学生的角色,因此在这个阶段对自身角色的迅速转换和适应显得更为重要。[5]因此教师在带领不同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时,辅导主题的选择侧重根据问题类型而不同,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带着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参与进来,因此在开展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学生是渴望自己的问题能够被解决的,这个时候帮助同学们利用团体内在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领导教师要帮助成员以积极的心态聚焦到问题上,通过沟通、分享帮助学生看到问题的可能性。

(二)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结合医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医学生是众多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他们的专业性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团体辅导具有受众面广、感染力强、影响面大等特点,在学生群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资本,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应该从以往的传统模式走向积极心理学模式,更应该从积极角度加强医学生心理建设,发现医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源,增强医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积极开展团体辅导,提高医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

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利于提高个人行为绩效的积极心理状态。[6]在带领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时,开发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思考、体验、调动积极力量,积极主动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倾向,同时能做到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情绪、体验监控和评估以及适时地调整。已有研究表明:当学生投入更多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个人成长的主动性更高时,心理健康水平也随着变高,能更好促进个人成长。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医学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 02:06:56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01-22 03:09:00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环球时报(2012-03-28)2012-03-28 14:27:00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28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 14:38:0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1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