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欧 / 宋永全
河北民歌作为燕赵文化的记录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尤其是进入国家“十四五”建设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调整,河北民歌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借助更为丰富和广泛的平台。因而,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河北民歌艺术进行全面的传承,并发挥大、中、小学不同教学单位的教育优势,全方位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大力开发和应用,使更多丰富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河北民歌的传承实践中来,因而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以及艺术课程教学实际,系统的挖掘信息化技术优势,为河北民歌的传承发展开拓新的资源和平台。不仅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视域下,加大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力度,还要结合教学平台进行河北民歌教学发展,使河北民歌能够在信息化教育渠道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传承,为河北民歌培养更多知识和素养兼备的音乐传承人才。
河北民歌资源丰富,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重要的位置,也使河北成为文化和交通要道,是南北交流的关键之地,因而也使得不同的文化在此汇集、交融,对地方民歌创作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广的意义。所以,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精彩纷呈的民歌音乐类型。例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昌黎民歌、平山尤家庄民歌、冀东民歌等,都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还有流传较广的经典河北民歌《小白菜》、《茉莉花》、《放风筝》等,在民歌音乐体系中展现了卓越的艺术风采。然而,在现代艺术文化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冲击下,河北民歌的发展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需要借助学校平台进行文化传承。
在此背景下,让河北民歌进入校园就成为了关键。因此,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学校教学开展中,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接触到河北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们了解到河北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重视河北民歌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为河北民歌的传承培养了更多的接班人才,能够持续的推动河北民歌的传承发展。河北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即便进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也需要紧随当下流行的艺术文化发展形势,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被学生、家长和教师所接触到。那就是利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让河北民歌在各级学校的校园内得以传播,新的形式和传播途径会为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赢得新的机会。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和家庭逐渐加强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所以很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乐团。然而,大多数学校受西方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影响,成立的乐团多为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而相关民歌社团却非常少。显然,这样的状况,让河北民歌的传承在校园中发展不起来。所以,让河北民歌进校园必须要借助于新鲜、有效的传播方式,那就是当今在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互联网。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形式丰富,精心操作可以使其成为展示民族音乐的一个大舞台,这也为河北民歌进入校园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让民歌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得在更广范围内的交流和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与各种优秀的民歌资源进行链接,如专业的民歌网站、民歌表演艺术家个人的互联网账号,各大音乐厅在网络上的演出宣传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民乐网站,将河北民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陈列展示,包括民歌文化介绍,歌曲欣赏、音乐下载等功能,此外还有各种与民歌相关的活动新闻和视频,民歌伴奏乐器展示和介绍等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河北民歌的学习和传播,同时还方便了师生对河北民歌艺术的了解,加强河北民歌在校园内的推广力度。
学校的作用不仅仅限于教书育人,还包括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用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学生产生引领、感染和熏陶。河北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让河北民歌走进校园,不仅要参与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开展,还要让河北民歌这种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能够真正扎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青少年一代的审美品味和文化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正面影响,帮助他们建立对家乡音乐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河北民歌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净化、校园艺术活动建设等方面。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也包括校园网络平台的构建和完善,为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如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首先,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民歌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活跃校园气氛。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河北民歌中所包含的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等,都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校园网络平台也可以将当地的经典民歌作为建设元素,如将民歌方面的成就、活动、演出等消息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将地方代表性的民歌作为校园网络平台的背景音乐,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加民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其次,则是举办相关的校园文体活动。目前,校园内的活动形式主要有各种球类竞赛、朗诵、歌唱和各类形式的艺术节活动等。而河北民歌进校园,通过对河北民歌的推广,可以在学校内举办“家乡之歌文艺比赛”,甚至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加入,逐步扩大河北民歌的影响力。此外,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对每一场民歌活动都要做信息化处理,然后通过互联网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展示、报道,在师生群中进行宣传、扩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校园民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
互联网终端的广泛普及,推动了众多视频社交平台的产生。如快手、抖音、微信等,这些也成为学生获取音乐内容的重要载体。这些视频播放软件成为很多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所以河北民歌也要借助这些信息化技术,拓展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形式。例如,对于一些收集而来的河北民歌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给予完善的处理。为民歌音频制作动画MV,增加民歌音乐作品的视觉特效,让其更符合现在学生对于互联网音乐形式的审美需求。利用网络虚拟或者AI技术,为河北民歌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舞台,让更多的河北民歌资源能够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更加符合时代文娱、教学的要求,利用视频、音频剪辑技术、动画制作等手法让河北民歌能够更丰富、全面地展示给学生群体。越来越多的河北民歌以精彩的文艺形式呈现着互联网上,为各级校园的河北民歌教学开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民歌活动的组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从而使优秀的民歌艺术获得一大批校园粉丝,使学生们踊跃的探索河北民歌的文化魅力。河北民歌线上资源的整合,为河北民歌进校园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运作链条,两者借助换联网信息技术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在河北民歌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中,除了将民歌资源引入教学之中,在校园内加强民歌的传播,深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扩大河北民歌在各级学校和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力度。还要在校园内对河北民歌艺术的教学和传播活动进行拓展,要走出校门、走下互联网,给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艺术实践机会。既可以在现实的民歌活动中,体验到民歌带来的艺术审美体验,又可以为线上的民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内容。在实际的河北民歌表演活动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校的社团活动很难真正为民歌提供展示机会,而且很难深入接触民歌的文化精髓。所以河北省要积极发动各大高校,特别是艺术院系多开展一些民歌教学讲座或者民歌表演活动,为中小学校园的民歌宣传活动提供榜样和参考。高校和艺术院系与地方的各个中小学校园通过互联网建立民歌互助关系,让艺术院系的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或者到校园内部去为中小学生普及河北民歌相关的知识,或者进行民歌教学实践。河北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河北省甚至国家级别的民歌汇演或竞赛活动,平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打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精品节目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提高河北民歌的内容质量,让河北民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将创新的民歌内容推广到教学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对于河北民歌的传播产生重要的推动意义。
河北民歌资源丰富,品种多样,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河北民歌内容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能够较为丰富的展现河北民歌的魅力。所以,河北省要将民歌进校园持续的推广下去,使这一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贯彻下去。并结合当下覆盖面广、技术发达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河北民歌的教学发展提供必要手段。所以,在河北省内加大民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施,鼓励各级教育、文化部门或者各院校,将自身在河北民歌资源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所有的文献资料、曲谱文件、音频、视频等民歌资源,集合起来转变成为数字化形式,然后上传构建完善的河北民歌教学资源库,为不同教学单位的民歌教学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河北地域广阔,各地区民歌的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民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比较复杂,工作量也很大。所以,河北省的民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分地域、分机构进行,既各个地区以地方教育、文化部门或者学校单位作为组织和管理核心,团结和组建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来建立当地的民歌教学资源库。每个地方将自己地方特色的民歌资源进行整合、录入。例如,廊坊地区可以以地方学校为民歌音乐资源库建设领头单位,由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校所拥有的民歌资源进行整合、转化。还可以去各个县级、乡镇文化馆收集地方上相关的民歌资料,然后通过整理转化为数字形式,上传到河北民歌音乐资源库。此外,关于资源库的路径搭建,可以购买商业平台,也可以自己组建信息技术团队。一方面,对民歌音乐资源库进行管理和完善;另一方面,对河北各地所建设的民歌资源库实现沟通和融合,能够让河北民歌资源实现更广范围内的校园覆盖率。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有责,学校更是肩负重要的职责。河北民歌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瑰丽多姿的音乐文化体系,在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承中,要积极的发挥校园的创新发展作用。不仅使河北民歌的文化活动开展更加精彩多样,还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传承途径的拓展。通过线上河北民歌资源的拓展,以及线下河北民歌教学活动的深化,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推进下,河北民歌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文化渗透和影响也会更加的深刻。河北民歌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步伐,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通过学校系统化的教育实施,将河北民歌艺术魅力深入学生心田,从而加强青年人群的文化传承责任,使河北民歌艺术文化具备雄厚的传承基础。我们也深信,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平台中,学校教学借助网络渠道进行河北民歌资源的大力拓展,延伸音乐教学的第二课堂,使河北民歌发展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走出不一样的传承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