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焕,陈永华(通讯作者),邓蕴琦,傅志钢
(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广东 佛山 528247)
患者,男,64岁。因“发热8 d”于2018年11月6号入院。患者于8 d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伴有畏寒、寒战,无头痛、视力减退、咳嗽、咳痰、腹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查体:T 36.5℃,P96次/分,R20次/分,BP139/86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罗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区无叩痛。既往:体健。血常规:WBC 19.69×10^9/L,NEUT% 92.9%。PCT 7.71 ng/mL,CRP102.16 mg/L。空腹血糖15.27 mmol/L,HbA1c 14%。ALT 143 U/L,AST 99 U/L,Na 123 mmol/L。尿Glu 2+,KET 2+。增强胸腹部CT示:双肺散在分布多发结节灶,外带为主,直径约0.3~1.8 cm,边缘光滑,大部分为结节内见厚壁空洞,增强呈轻度环状强化。肝脏增大,肝右叶内见多发小类圆形略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有轻微的环状强化,并考虑了肝脓肿的可能。结论:肝脓肿引起血源性播散性肺脓肿。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厂家: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205)3.0 g q8 h抗感染、胰岛素强化降糖、护肝、营养支持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于入院第3 d,血培养(设备:梅里埃BACT-ALERT3D)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患者仍发热,体温最高达39.8℃,加用左氧氟沙星(厂家:山东临淄制药厂,批号:81319122509)0.5 g qd抗感染。入院第5 d,血培养(设备:梅里埃BACT-ALERT3D)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氨苄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入院第6 d,患者体温降至37.1℃。WBC 4.5×10^9/L, NEUT% 94.0%。PCT 3.14 ng/mL。于入院第6 d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行肝脓肿穿刺抽液,抽出黄色脓稠样液体,培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具体不详)。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1.0gq8 h治疗7 d,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14 d后痊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胸腹部CT和血培养和肝脓肿脓液培养结果,本病例最终诊断:(1)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2)转移性多发肺脓肿,(3)2型糖尿病,(4)电解质紊乱。
本病例为老年男性,以急性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呼吸科,无其他器官、系统相关临床表现和体征。胸部CT表现为多发结节影。因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钠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敏感,故治疗6 d后患者临床症状、炎症指标等均有下降。但因肝脓肿仍存在,外院行穿刺抽液后继续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恢复理想。所以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有效控制原发和隐匿病灶等,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本患者有糖尿病、考虑此为获得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invas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syndrome,IKLAS)的主要原因。肺脓肿为此患者肝脓肿肺部播散病灶。IKLAS引起肺脓肿的报道少。本病例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多发性小片状密度增高影,易被呼吸科医生误诊为肺源发病病灶而延误治疗。但因肺部CT表现考虑血源性肺脓肿,且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故应积极寻找其他器官系统感染的证据。本病例抽血发现肝损害证据,腹部CT发现肝脓肿,最终通过肝脓肿抽液培养确诊。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肝菌科,兼性厌氧,荚膜丰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eneumoniae, cKP)和高黏性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是根据其黏性划分。HvKP具有以下特征:易引起继发菌血症和全身播散性感染而造成社区获得性肝脓肿;易在微生物培养中形成黏液型菌落,有特异的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1]。Hvkp包括荚膜多糖和脂多糖。细菌黏附、抗血清杀菌、吞噬保护和远距离定植的特性由荚膜的结构决定[2]。hvkp可根据荚膜多糖的不同分为荚膜类型计82种。其中K1和K2毒力强,易引起社区获得性肝脓肿和侵袭性转移[3],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眼内感染、泌尿系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时,临床上可诊断为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IKLAS)[4]。
与耐药CKP株的高流行率相比,hvkp株的耐药率很低。hvkp耐药率低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较多研究显示,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CKP呈上升趋势,出现了多药耐药菌株,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5]。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已被证明糖尿病是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影响因素。考虑由于葡萄糖和葡萄糖调节受损,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降低[6],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糖尿病继发性血管疾病使局部血液循环紊乱,抑制局部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这也是糖尿病易发IKLAS的原因之一[7]。也有研究认为,IKLAS和老年严重原发疾病(肝硬化、癌肿、血液病等)或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关[8]。
目前对IKLAS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因此在治疗的早期和全过程中静脉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对kp敏感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等,通常是经验性选择。但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建议初期以抗感染药物能够覆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阳性菌的为主,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及药敏检查调整。抗生素治疗疗程约4~6周,特殊情况需较长疗程。一般来说,治疗持续到患者症状消失,炎症标志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多次阴性,影像学证实脓腔内无碎屑,应停止使用抗生素[9]。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包括控制饮食、给予胰岛素、加强营养支持等有效控制血糖。
彻底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是控制KP向全身播散的最重要手段。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手术等治疗[10]。一般情况下,肝脓肿小于3 cm或早期液化不完全者,建议药物治疗;肝脓肿直径3~5 cm,液化充分者,建议穿刺引流;肝脓肿直径>5 cm者,建议穿刺置管引流,脓腔可连续冲洗。如有多发性肝脓肿,小脓肿穿刺引流,大脓肿置管引流。对于药物治疗及引流效果差、脓肿破裂及腹腔内疾病的患者,选择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研究表明,主动肝切除术优于传统的经皮穿刺引流术。
综上所述,IKLAS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糖尿病患者伴未明因素的发热,应高度怀疑该病。及时的血培养、影像学检查等,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一旦确诊,联合相关科室治疗,提高患者痊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