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周静
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殖场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问题,繁殖障碍的出现会导致养殖场的新生仔猪数量减少,仔猪体质下降,死亡率升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基于此,为保证养猪场的养殖效益,以下将针对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其控制策略展开探究。
部分母猪繁殖障碍问题的出现,是由生殖系统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母猪因近亲交配、胚胎发育不全等因素,可能出现生殖器官畸形、生殖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容易造成繁殖障碍,出现不孕、早产、流产、死胎等现象。同时,部分母猪生殖系统发育基本正常,但存在激素分泌问题,脑垂体功能失常,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和受孕,进而造成繁殖障碍。
部分养殖场在母猪饲养过程中,对饲料和饮水的控制不严格,饲料供应时不注重对饲料营养配比的均衡调控,使用劣质饲料,导致母猪营养不良,身体发育缓慢,免疫力低,难以保证顺利繁殖和胚胎成活率。同时,也有部分养殖场不能保证饲料的清洁度,导致怀孕母猪食用霉变、受污染等的饲料,造成母猪感染细菌、病毒,或发生中毒,造成流产或死胎等问题发生。还有部分养殖场不重视对母猪体重的控制,导致母猪过于肥胖,进而造成母猪发生一系列生殖系统疾病。并且,母猪怀孕分娩过程中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助产措施运用不当等,也都可能对母猪的生产繁殖造成影响。
很多疾病也可能让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如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母猪泌乳障碍综合征、乳房炎等,都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衣原体感染、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母猪伪狂犬病、繁殖及呼吸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导致母猪出现不孕、流产或产下死胎和木乃伊胎。
选择适合本地饲养且繁殖障碍发生率较低的母猪品种。同时,要注重检查母猪的生殖器官发育情况,对于存在先天畸形、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的个体,应当及时予以淘汰,对于可能存在遗传繁殖异常问题的母猪也应及早淘汰,避免影响正常繁殖生产。
应当注重饲料的营养搭配均衡科学,并选用优质饲料,保证饲料所提供营养满足母猪自身健康和胚胎发育的需求。同时,要严格保证饲料的清洁度,在饲喂前要对饲料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发霉、变质、过期的饲料,如发现饲料受到污染,或混入农药及灭虫鼠药物,要及时予以更换,并对喂食器具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不洁饲料影响母猪健康。饲喂时还要对母猪的体重进行控制,合理调节饲料供给量和成分配比,避免母猪过于肥胖,影响发情和繁殖。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做好环境消毒灭菌工作,保证环境洁净度,避免生产过程中母猪感染,还要科学采取助产措施,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母猪生殖器官损伤,或造成胎儿死亡。此外,要为母猪营造良好圈舍环境,严格落实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母猪圈舍通风、光照条件良好,还要合理控制圈舍内母猪数量,保证母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降低繁殖障碍问题的发生率。
对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相关疾病也要进行有效防控。
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免疫防控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母猪免疫接种,对母猪伪狂犬病、繁殖及呼吸综合征等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另一方面,要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除环境消毒灭菌外,要注意阻断中间传染环节,在饲养员进入圈舍前,要对衣物、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还要做好杀虫、灭鼠等工作,避免以虫鼠为中间渠道,导致细菌、病毒传播。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