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圆砾层盖挖车站中钢套筒始发的应用

2021-11-28 02:42侯靖宇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5期
关键词:进洞端头筒体

侯靖宇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1 引言

盾构始发进洞是盾构掘进的关键环节,如何保证盾构始发安全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重点。赵立锋[1]以南京地铁3号线浮大区间为例,分析了车站端头采用旋喷桩加固,辅以垂直冻结加固,同时采用钢套筒接收工艺,提高了盾构接收的安全与质量;张中安[2]结合深圳地铁三期某盾构隧道工程,分析了钢套筒接收工艺的可靠性;李金锋[3]通过对杭州地铁中—凤区间接收端头风险源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局部地面加固及钢套筒接收工艺,既保证了既有运营线的安全,也满足了盾构接收的要求;伍伟林等[4]针对钢套筒始发、接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方案改进,保证了无端头加固情况下盾构始发、接收的安全性。

以往研究多集中于钢套筒接收,涉及始发案例相对较少。于端头未加固且盖挖逆做法车站端头中的应用更为少见。本文以富水圆砾地层中某盖挖逆做车站盾构始发工程为例,对富水砂砾层中采用钢套筒始发的应用进行分析。该案例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某站为地下两层站,车站端头地下管网繁杂,类型众多,管径及埋深不一,受周边地块及交通疏解限制,采用盖挖逆做法施工,车站围护采用0.8 m厚地连墙,由于场地施作有限,仅设置右线盾构始发吊装孔,车站负二层结构需预留盾构平移条件,负二层端头井内水平净宽8.52 m,竖向净高7.35 m。

2.1 地质水文条件

场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类土、圆砾地层。各含水层之间地层多为透水层、弱透水层,无明显隔水层,相互渗透。端头始发段地质情况复杂,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素填土、砾砂、圆砾、粉砂,根据本场地内各土层渗透系数及层厚情况,同时结合同一地貌单元抽水试验结果,盾构穿越土层主要为圆砾层,其综合渗透系数48 m/d,属于强透水层。

2.2 原设计方案

端头加固原设计方案采用地连墙+袖阀管注浆加固,沿线路方向加固长度为10 m,隧道结构外轮廓竖向上下3 m,横向至两侧素地墙边缘;采用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层,注浆导管采用φ48×5 mm间距1 m×1 m梅花形布置的PVC袖阀管,注浆浆液采用4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由于端头前方场地内存在2根DN300埋深1.8 m中压天然气钢管道、DN500埋深1.9 m给水铸铁管道、DN500埋深2.5 m雨水混凝土管道等,迁改困难,同时本站所处位置属于市区主要交通干道,端头井范围场地有限,交通导改困难,端头加固难以实施,因此改用钢套筒始发工艺进行盾构进洞施工。

3 钢套筒设计方案

始发钢套筒按照洞门到车站顺序分为过渡环、套筒主体、环梁、液压千斤顶、液压泵站、高强螺栓,基于某站采用盖挖逆做法施工,仅右线范围设置盾构吊装孔,端头井内施作空间有限,盾构机平移限高7.35 m,限宽8.52 m,右线盾构始发需于左线完成后平移吊装至右线位置进行始发,因此对钢套筒始发进行改进、优化设计。过渡环长0.5 m,一端设置环向法兰,与套筒主体栓接,另一端与洞门钢环焊接。过渡环、环梁均分为上下两个半圆。钢套筒主体区别于以往传统钢套筒设计,筒体上半部(顶、侧环)传力架采用水平分块,即上半部分分为三节:1个传力架顶环与2个传力架侧环,每节为60°圆弧,同时为保证钢套筒的整体性,沿盾构推进方向整体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长度5 m,钢套筒下半部底环,采用纵向长度为2.5 m、宽度为4 m的半圆环传力架,这样既解决了盾构平移吊装过程在狭小空间中的施作难度,又保证了盾构始发过程钢套筒的整体刚度。平移时传力架顶环暂不拼装传力架顶环及环梁顶环,待底环、盾构机拼装就位后,拼装顶环。

钢套筒筒体采用20 mm厚的Q235B钢板焊接而成,环梁长0.6 m,沿环向设置四组液压千斤顶,每组4台,每台75 t。由液压泵站控制液压千斤顶支顶反力架,防止过大位移。筒体上下半圆之间、筒体之间均采用10.9级M33高强螺栓连接,筒体法兰用40 mm厚的Q235B钢板。

4 关键位置处理措施

该地区月平均最低气温﹣12.6℃,极端最低气温为﹣30.5℃,土壤标准冻结深度1.6 m,冬季施工为防止试验过程中钢套筒内加水结冰,本工程水压试验采用氯化钙水溶液。

4.1 止水防水处理措施

钢套筒的密封性直接影响到盾构进洞的安全,因此如何做到安全止水防水成为重中之重,钢套筒密封止水的关键节点主要考虑钢套筒环与环接缝处、过渡环与预埋钢环处及加强环梁与负环管片处,同时尚应保证盾构始发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措施。

钢套筒环与环接缝处属于止水处理的薄弱环节,施工过程中环缝连接法兰处焊接凹槽安装环向密封条,保证筒体密封。

钢环梁一端与反力架连接,另一端与管片负环连接。临近钢环梁处的负环管片侧面粘贴止水条与传力垫,钢环梁与管片负环连接前,利用盾构千斤顶将负环管片后推,同时将环梁内16个75 t千斤顶向前施压,对反力架与钢套筒进行水平方向预压,消除微小间隙,使得负环管片与环梁钢板密压止水,同时也可防止始发时钢套筒在盾构机推力影响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始发前负环、盾壳与钢套筒之间填入砂子,同时利用同步注浆系统将双液浆同步压入,使其与砂子混合,达到止水目的。过渡环与车站端墙预埋钢环整圈焊接,外侧满焊,保证接缝处止水,同时为防止刀盘掘进地连墙过程中地下水涌内钢套筒,于过渡环内设置3道钢环板,同时环板缝内设置2道橡胶止水条,使得盾构机推进过程中,将内设环板紧压,形成有效止水帷幕,可有效控制水砂涌入。

4.2 钢套筒加固处理措施

为防止盾构机盾体和钢套筒整体发生扭转、倾覆,在钢套筒两侧每间隔2 m安装一根H形钢横撑和三角架,每侧安装4个,横撑和三角架采用HW200×200×8×12 H型钢制作。

4.3 盾构破墙进洞处理措施

为保证盾构进洞安全,避免提前破除围护结构造成的安全隐患,端头井盾构进洞掘进范围采用玻璃纤维筋地连墙。由于地连墙钢筋笼施工过程中,中下部采用玻璃纤维筋骨架结构,钢筋笼刚度减弱,起吊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筋笼损坏,因此,施工过程中可于钢筋笼背土面设置附加钢筋+玻璃纤维筋主体骨架,下笼过程中,割除钢筋,保留玻璃纤维筋,保证钢筋笼下放安全。

5 监测分析

盾构端头隧道穿越范围内地层主要为圆砾、砂砾层,始发掘进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盾构推进速度,加强地面监测。沿盾构掘进中心线,左右线各设监测点,沿线路纵向距离端头地连墙距离分别为2 m、10 m、20 m、30 m、40 m、50 m。

端头沉降最大点位于端头10 m左右(盾构掘进约7环),右线先于左线始发,右线先期始发后端头6 m范围内管片进行二次深孔注浆,使得左线掘进时土体适当进行了加强,进而导致左线盾构产生的沉降值较右线小,右线最大沉降值约16.89 mm,左线最大沉降值15.94 mm,均满足地面沉降控制值要求。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富水圆砾地层中某区间端头钢套筒始发进洞为例,通过施工效果验证了钢套筒始发技术的有效性,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①钢套筒始发技术在盖挖车站端头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端头加固造成的端头范围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同时减少了端头加固材料的使用,钢套筒循环利用,节省资源,保证了盾构进洞的经济性;②钢套筒始发技术在富水圆砾层中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盾构进洞破墙过程中的涌水涌砂的风险,同时在钢套筒内采取必要的止水及应急措施,可有效保证盾构进洞安全性;③由于钢套筒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在不同地层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建议采用钢套筒始发工艺前综合考虑车站端头围护的设计形式、盾构机刀盘的适用性、端头范围内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特殊情况下可于采用钢套筒始发工艺的前提下结合端头加固(适当缩减加固范围)进行使用,保证盾构始发过程的安全。

猜你喜欢
进洞端头筒体
一种磨机用新型可拆卸筒体支撑
大型焊接容器局部热处理防畸变工装优化设计
大直径筒体对轮旋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勇气掉进洞里了
这个村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外运垃圾
专家剖析:如何减少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后的刺穿事故
小球进洞了
大吨位系泊绞车卷筒筒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导致车身刺穿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及防护经验借鉴
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的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