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晚文
(山西省长子县大堡头镇初级中学校,山西 长子 046600)
引言:当今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创新,可以说创新就是如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起益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教学并重,以培养出全方面的人才为目的。而化学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质,需要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化学教师更应该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学习变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门的推行下,各个学校都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师所面临的重点问题。化学因其实用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作用很大,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仍处于以师为本的传统模式中,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更多的是教师向学生单方向地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反馈活动,缺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完全与我国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学生对其的学习应当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开阔的思考氛围,让学生有机会亲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1]。如果教师能灵活利用好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积极配合当下教育部门要求的教学新模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能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新时代,满足时代要求,而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本质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适当地布置教学任务,创造教学情境,只有这样让学生时刻参与进教学环境中来,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才会提升,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为每节新课编写导学案,在开展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课本内容,学生在预习过后能够对知识的难易程度一目了然,在上课时就会有所侧重,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问题供学生在阅读课本后进行小组内讨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本进行再一次的自学,组内讨论后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引导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氛围中,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刻在线。比如沪教版化学课本第二章中的“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几个问题。如世界上的水面积大概占地球总面积的多少?世界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多少?中国的人均水量占据世界上第几位?人体内的水含量能达到多少?男女的体内水含量相同吗?成人每天所需多少升水才能维持健康?在电解水实验后,是否发生了物质的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既可以为枯燥的学习课堂添加一丝趣味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还能瞬间抓取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和回答后,教师就可以给出准确答案,让学生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收获知识,进而引导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的化学知识,还对水资源的珍贵之处有了深入的了解,形成了爱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在学生提高学习素质的同时还提升了人品素质。教师在讲完课堂重点知识后,要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对学生进行小提问,让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对于水的看法,将课堂上的知识下沉到生活实践中去[2]。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碰撞。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可以带领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更完整的沉浸入课堂的学习中。这种在课堂上分析现有的问题、寻找出新的问题、继续分析新问题的课堂模式,即教师连续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的模式能引导学生高效吸收化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能在生活中灵活自如地应用化学知识,并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能力,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学生因此具备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应用,达到能够学以致用的程度,这是教师教导学生学成知识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要保持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鼓励表扬学生,避免学生丧失信心后,对探索知识产生抗拒心理,导致对教学结果不利。学生只有在树立起自信心之后,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积极地提升对学习的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在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后,不论所答是否准确,都要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同。对于学生来说,来自老师的肯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后,其学习能力将会有显著提升。而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探索求知精神将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起到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进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教师在准备好教学PPT 的同时,还要对课堂进行合理规划,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观察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的现象,教师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还可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要注意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要随时向学生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以免课堂气氛在实验过程中变得过于严肃、压抑,要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吸收知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的内容上。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后,可以在下课前设置问题供学生们思考,并在课下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化学的教学内容中离不开实验操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开展足够的实验操作示范,将化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特性凸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直观的实验操作远比书本上的文字能令人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与化学实验进行结合,这样既帮助学生学会真正活用化学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安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培养学生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虽然实验演示教学或者让学生按照演示流程操作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但这样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化学思维的形成,致使学生无法突破现有的化学学习水平。所以创新实验教学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新颖的实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出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帮助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的独立思考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化学道路,进而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最大的价值,实现有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沪教版化学第四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一课中,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可以先介绍一个学生们都理解的日常现象,让学生自由地谈论自己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理解和猜想,将学生有趣的猜想向本堂课的教学知识上引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进行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实验设计步骤,在每个小组设计完实验猜想后,总结整理好实验方案交给教师点评,确认实验的可操作性。对于实验质量高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实验证明其猜想;对于实验可行性不足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修改建议,在学生完善其实验方案后,予以实验操作许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顺利地将实验的主动操作性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上有高度的自由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化学知识,明白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规律,对化学知识世界有了初步的好奇,还能显示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促成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成长[4]。
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单纯靠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化学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仅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化学知识的产生是建立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开展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内容,为学生组织适当的课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化学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之中,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经历,借此逐渐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能力。例如,在沪教版化学中第五章的“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一课中,这节课主要是达成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些金属矿物质的种类和多种金属的防护方法及其可多次利用的特性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校园内进行废金属的寻找实践活动,以求得学生在了解金属矿物质上的进一步突破。这个课下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在寻找生活中的废弃旧金属的过程中,了解到废旧金属物的剩余价值,明白金属回收对于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在结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对废弃金属的有效防护和二次利用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通过组织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过程,拓展学生的眼界,并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学生在丰富实践中对化学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心态,在日常学习中对化学能够灵活运用,进而确保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日常自如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并不应该被束之高阁,相反,应当以积极的心态放大化学在生活中应有的价值,让化学成为自己手中的工具。只有教师借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发散应用,才能顺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督促学生在化学道路上的持续性发展可能,有效保证教师通过初中的化学教学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操作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归根结底,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兴趣才是学生能积极学习的重要基础,要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不断探索新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培养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