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
(石嘴山市文化馆,宁夏 石嘴山 753000)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社会化的文化状态。在当前社会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增强文化软实力。
群众文化,即劳动者积极参与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层面,主要针对人民群众。群众文化的出现和普及也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需要,因为它所针对的受众范围广,其文化内涵和特点多种多样。群众文化包括群众文化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团队,它们是群众文化范围的视觉表现形式,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影响群众文化演变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文化格局和文化建设。第一,群众文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模式,群众文化的特点因文化模式而异,群众文化根据其发展方式改变自身的内容,以满足大众的需要,丰富他们的经验。如果群众文化要长期持续下去,就必须适应不同的文化形式,并适应人民的需要,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代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其价值导向理应与社会主义价值立场一致。但要看到,当代中国群众文化既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又面临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存在不同价值观的博弈。因此,发展当代群众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准则、价值原则和价值立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休闲娱乐、流行消费,更要注重人文精神建构,发挥教育引导功能。要自觉抵制那些粗糙、低俗的群众文化产品,使群众文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陶冶性情的文化类型。
人民是群众文化的生产主体、创造主体,人民生活是群众文化创作的富矿。当代群众文化创作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实反映大众的实际生活。列宁说过:“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群众是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体、评价主体,人民的喜好是评价群众文化的根本标准。当代群众文化应当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
当代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播与精神引领的社会功能。当代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崇高性。繁荣发展当代群众文化,应立足社会主义的原则立场,赋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承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努力夯实文化自信的群众心理基础。
早期群众文化产生的源泉,就是不同民族在展开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将满足人民娱乐需求的文化方式和活动进行传承。群众文化的组织方式以当地的文化发展形态进行灵活变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自发组织进行开展不同的活动。虽然现今的群众文化大多由基层群众文化馆进行组织,自觉在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和诗情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是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的根本途径。每当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广大人民、为伟大祖国、为中华民族鼓与呼,但是他们开展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以满足人民娱乐、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群众文化产生具有娱乐性。
群众文化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基层群众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在拓展文化宣传的途径和渠道中,能够有效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通过周年庆等节假日庆典活动,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并通过地方性的教育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场馆融入群众文化元素开展“静态”宣传教育,同时又通过剧院、音乐厅、广场、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演出等多种途径,将时事政策宣传内容融入其中,开展“动态”宣传教育,适时又将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全方位展示出,从而形成综合的宣传教育体系,引导文化建设朝着多元化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
群众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其主要受众是人民群众,而群众文化活动则是由地域参与人开展的,主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观念和对事物的客观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区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民俗文化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的民俗,而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与文化密切相关,先进的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发展,现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再创作。因此,群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地方性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象征,每个地区要想更快、更快地发展,就必须考虑到群众文化的作用,不断丰富、保护和传播。比如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融入工业元素,构建工业遗产与旅游开发创新机制,盘活闲置老矿区、老工厂、老运输工具等工业遗迹,以分类保护、多元利用、彰显特色的原则保护和利用,变废为宝、能用尽用,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标志性目的地。
群众文化通常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进入大众视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公共文化阵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必然意味着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集体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大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的一部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了社会协作能力,而团结协作进程中的持续交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内容,促进了群众的文化发展。比如政府公益性文化单位通过举办舞蹈、乐器、合唱、朗诵、摄影、绘画等免费公益性培训,组织文化业务骨干、各学校音乐教师以及社区优秀文艺团队相关人员等共同授课,进一步盘活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市民艺术修养,从而带动全社会群众文化活动的团队协作水平。
当前,群众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已成为常态化趋势,文化元素在产业领域发挥着各式各样不同的效能,以国内的工业文化旅游为例,国内的工业文化旅游主要分为工业遗址改造旅游和现代化工厂参观旅游,都融合当地的文化符号。工业遗产的开发,根据各遗产地文化性质不同,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主要归纳为以下大概8 种模式:博物馆模式、游学模式、开放空间模式、游购综合开发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旅游度假地模式、区域一体化模式、工业特色小镇模式,国内代表案例有张裕卡斯特酒庄酒文化博物馆、粤中造船厂旧址改造的中山岐江公园、北京798 创意产业园区等。大家熟知的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成功案例,从整个区域来看开发模式与特点,都融入了文化元素,指导产业发展,因此在群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产业发展功能。
相对于精英文化来说,群众文化更容易被人民所接受,在一定程度对人民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群众文化,就是群众文化的内容与人民的文化需求相符合。针对这样的情况,基层群众文化馆开展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给人民提供更多了解群众文化的平台,并让人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人民对群众文化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现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对群众的文化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基层群众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增加群众与文化的交流次数,帮助人们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信息,开拓人们的视野。但是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对人民的精神文化发展造成不良诱导。为了促使群众文化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进行发展,国家应加大群众文化的监管力度,从根源上杜绝不良文化的滋生。
由于部分基层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可能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因此,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主流文化的传播。文化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挥文化惠民作用,加深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合发展、以精品奉献人民,在创作、表演、传播上继续探索创新,创作出更多引领风尚、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周末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在中秋节举办猜字谜游戏、书画艺术比赛等活动,引导基层群众参加并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加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各阶层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精神文明的建设正逐渐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层群众文化被视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源泉,在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为基层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