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爽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本文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背景,探讨彝族图腾崇拜中,“火图腾”的视觉传播特点及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在彝族先民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无处不雕琢着”火”文化的印记,不管是在彝族先民的生存生活,彝族服饰、节日盛典,祭祀等活动中都展现着“火”文化的气息。
火这一图案最早经常出现在彝族工艺品、画像中。例如楚雄州博物馆内大型一组壁画《梅葛》中有很多的火图腾元素,这幅壁画从创是人类起源,洪水泛滥,照顾婚事,恋歌,遗文创志和传承,节日庆典等方面,表现了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怕困难,敢为人先,淳朴善良,勤劳勇敢,团结和睦,憧憬未来,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生产生活。据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记载:“人们有了火,会把生的肉烤成熟的吃。”另一史诗《查姆》也记载:“用火来御寒,用火来烧东西,生吃生果有生味,熟吃熟果味道美。”等历史都把“火”烙印在彝族生产生活中。大部分彝族人生活在僻远、闭塞的高寒山区,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而火不仅使人们获得熟食、能照明取暖,火还可以起到防御野兽,制造工具和武器,可用火来烧荒开垦。
信仰崇拜。彝族人崇拜火,他们认为祖先是在火中诞生的,认为火是他们生命的源泉,火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火能驱邪避讳、能给他们带来五谷丰登。其中,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民俗活动中最隆重的节庆日之一,也被称为祭火节,火把节以祭神驱鬼为主,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彝族的民族文化熏染上了“火”的特质。
通过实地观察,对楚雄州主要街道、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活动设计中运用到的“火图腾”案列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公共空间、产品、活动。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主要以居民壁画、乡镇城门、雕塑、路灯、垃圾桶、公园内设施为主。居民壁画主要分布在村落,画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彝族人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表现了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以此也表现出村落居民的幸福生活。乡镇城门位于村落、城镇的入口处,城门上,通过浮雕和壁画的形式来体现的元素,主要依据彝族神话、火把节这些场景来进行再现。雕塑主要分布在广场和一些主要机构、地标性建筑周围,主要是围绕着人物,以火为底座,突出人物,或者是由彝族神话中的英雄。这几年来,楚雄州的城市规划也在路灯上添加了彝族图腾元素,最常见的就是运用了火图腾的元素,路灯以火红色为背景,图案以一团团的火,火火把为主,有的路灯顶部的设计也以火熊熊燃烧的形状来设计,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
产品设计。在楚雄彝人古镇中售卖彝族文化且带有火图腾产品有以下几类:耳饰、服饰、包包。耳饰是以黑黄红三种颜色为主,饰品形状多样,图案也根据火的原有形状有所改变;服饰和包包通常以黑色作为底色,红色黄色形成一簇簇的火,以此作为衣服的点缀。
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主要是以火把节的活动设计为例,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在火把节的活动设计上也是围绕着彝族图腾的元素,其中“火图腾”最为突出,以火把作为基本形状加上虎图腾作为图标,很直观的宣传了火把节;火把节的场地布置不仅有直接的火把摆放在周围,整个设计包括舞台都充满了“火图腾”的元素,让整个火把节都围绕着火的氛围。
传播渠道多范围广。从最早的以壁画的形式讲述彝族与火的故事和记录火图腾。通过公共空间、产品设计、大型活动设计这样的视觉传播,更加具备了现代化意义的开放性开放性特征让视觉传播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传播并且不受外界千扰,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价值。人们不仅仅可以到博物馆区欣赏藏品和壁画,去认识传统文化,现在可以通过公共设施的设计去认识一些彝族的图腾,也可以购买带有“火图腾”元素的商品,通过宣传参加活动了解民族起源和文化。
传播形式多样。在“火图腾”的视觉传播过程中,大多通过图案的方式来展现,而如今随着工艺的进步“火图腾”的表现形式更加立体,主要以浮雕、雕塑、动画去彰显火在彝族人民中的重要地位。立体的表现形式,雕塑依托于人物来讲述彝族人民与火的故事,或者直接以火的为形态来涉及雕塑,动画多以燃烧的熊熊火焰为表现形式,使得“火图腾”的视觉传播更加具有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并可作为地标性建筑。
文化创意产品传播丰富。“火图腾”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视觉传播中的应用还具有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设计和产品设计,在公共空间中居民壁画、乡镇城门、雕塑、路灯、垃圾桶、公园内设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不仅能够通过村民房屋的壁画展现彝族人民与火的故事,也预示着彝族人民红红火火的生活,路灯、垃圾桶、公园内设施应用的“火图腾”元素,可以直观的诉民众以及游客,让他们能够了解彝族的图腾文化;产品设计还衍生出了手镯、项链、挂坠等具有彝族特色的小饰品,通过“火图腾”的基本形态作为基础的设计,让彝族“火图腾”的视觉传播更具有丰富性。
图腾使用不规范。在一些正规的公共空间视觉传播中,“火图腾”的火或火把的形态依托于最早的彝族人民的壁画或浮雕中的“火图腾”,并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但在一些作为商品的衍生产品设计过程中,会根据现代流行趋势,对图腾的原本样貌做一些修改,有的换了颜色,有的改变了“火图腾”的形状,这些改变主要集中在包包、挂饰等商品的设计上,主要是分布于景区的民族饰品店内,供外来游客购买。虽然这些都属于“火图腾”元素的衍生产品,但过度的修改会导致具有历史渊源的传统文化流失。
图腾元素堆砌。为了宣传和传承“火图腾”这类的传统元素,通过生活、娱乐各个渠道注入图腾元素,而有的视觉传播中,为了展示更多的元素,例如公共空间,把大量的民族图腾堆砌在设计中,缺少一个主题,使得人们看了之后,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最终,也没有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科技与文化结合。信息革命的出现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民族文化符号在新兴网络媒体的驱动下发展和革新似乎是必然的趋势。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其深度发掘和探寻符号文化的释义有着积极作用,新媒体等平台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来探寻其符号文化的历史以及符号背后最符合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例如楚雄州博物馆的虚拟展馆和语音导览,为人们了解彝族图腾提供了便利。
严格监管文创产品设计。文创产品打着民族文化的旗号对民族元素大肆修改,这是很多文创产品设计的通病,作为一个以一组为主要居住群体的彝族自治州来说,应该严格管控当地售卖的民族文化产品,外来游客大多的旅游目的是了解彝族文化,参与彝族的火把节,那么就应该展现正真的彝族文化,而最主要的图腾崇拜也应该严谨的表现出来,才能够让人们了解到真实的、正确的民族文化。
结合当地特色。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民族文化传播,公共空间的图腾视觉传播不仅仅是图腾的堆砌更要具有设计感,灵活的使用图腾,根据“火图腾”拯救彝族人民的故事,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这些角度,因地制宜的对当地公共空间的视觉传播进行设计。文化产品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活动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出一些纪念品,既能够宣传活动,也能够传播传统文化。
彝族文化生生不息,在这些民族文化中有着来自少数民族的那种最淳朴、原始的艺术审美。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审美,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研究的内容。在现代视觉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严格管控民族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结合当地特色,将少数民族图腾运用到视觉传播中,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