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服从政治”看建党百年来军队建设发展历程

2021-11-28 01:16汪红伟
军事历史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强军国防

★ 汪红伟

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在政略与战略这对矛盾中,政治决定军事、政略决定战略,政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党百年来,军队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是被纳入“三个起来”顶层设计之下来谋划和思考的,由此可从“三个起来”研究分析军队建设发展历程: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实现“站起来”党领导的军队建设(1921—1978);二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为实现“富起来”党领导的军队建设(1979—2011);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强起来”党领导的军队建设(2012 至今)。

一、为实现“站起来”党领导的军队建设(1921—1978)

回顾历史,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以“打倒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内涵,以“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为特征,是以“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为标志,以“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为目的的。①李君如:《民族复兴和中国共产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第63~78 页。新中国成立之前,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抵抗侵略、取得民族独立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建设强大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这一时期,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探索,付出了艰苦努力。

(一)1921—1949年:革命战争时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首先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期间,主要有初创时期建设人民军队的探索、抗日战争时期建设人民军队的探索、解放战争时期建设人民军队的探索。

一是初创时期建设人民军队的探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致力于改变旧中国的面貌。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其创建黄埔军官学校,组织了革命军队,但共产党并没有自己的军队。在帮助国民党建设军队、进行北伐战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创建新型的革命武装做过有益尝试,为中国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必要准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这次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人民军队从此诞生。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举行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下旬,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间进行的著名的“三湾改编”,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和新的党代表制度,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为建立一支新型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奠定了重要基础。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会师,组成了工农革命军(5月25日改为工农红军)第4 军。1929年12月底召开的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军的建军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建军原则,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成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建设人民军队的探索。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面临着强大的敌人和极为恶劣的生存条件,不加强自身建设,非但不能完成抗日救亡的民族任务,更有可能被敌人消灭。这一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丰富、发展达到成熟,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原则日益完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进步、获得了发展。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了全国性抗战。8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南方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0月29日,八路军各师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组织保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1939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连续发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的整军训令,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的任务。注重培养干部,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创办了11 所抗大分校,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量的军政干部。1942年1月26日,八路军总部公布《精兵办法》,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精兵简政”,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预期目的。从1942年6月起至1945年春,全军开展了历时3年的整风运动,提高了部队的思想理论水平,改进了作风,增强了团结,纯洁了组织,提升了战斗力。通过艰难的探索,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发展到121 万党员,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军队发展到120 万人,民兵达220 万人。①姚延进:《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8 页。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建设人民军队的探索。解放战争时期,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也是战果最为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为适应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需要,人民军队在战略上实现了由抗日游击战向国内运动战的转变,在军队建设上大力加强了炮兵、工兵等特种兵建设。到194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建立14 个炮兵团、17 个炮兵营、38 个炮兵连,一些野战纵队和旅建立了工兵连,东北民主联军还建立了高射炮大队和两个坦克队。①姚延进:《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第82 页。为了战胜数量庞大的国民党军队,人民解放军注重扩充兵员。194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党内指示《三个月总结》,要求必须有计划地扩兵,保证主力军经常满员,大量训练军事干部。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提升军队建设质量,1946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要求利用作战间隙,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全军各级领导机关通过开设研究班、教导团、教导队等方式,对干部进行战术、技术训练。为了加强人民军队纪律建设,1947年10月10日,颁发《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进一步增进了军内和军民团结。为加强正规化建设,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促进了指挥、协调,提高了战斗力。②姚延进:《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第82~83 页。

(二)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军事工作中心转到建设和巩固国防上来,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这些事件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期间,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对建设现代化国防军、对“以我为主”建设人民军队、对由和平时期转入临战准备军队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是提出建设强大国防军的目标。1950年9月,毛泽东为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题词,号召“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1953年,毛泽东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明确提出了现代化国防的概念。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同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并列,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问题。

二是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总体上仍是一支陆军为主,海、空军力量都很少的军队。迅速建设空军、海军和其他技术兵种,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从1949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就通过向苏联贷款建设空军,至1950年秋已经建起了4 个航空兵师。1950年9月17日,成立空军陆战第1 旅,人民军队有了空降兵这个新兵种。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新中国海军也逐步成长起来。在加强海、空军建设的同时,新中国不断加强炮兵、装甲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建设。人民解放军的地炮师数量由1950年年初的7 个,发展到1953年的17 个,炮兵装备也得到根本的改善。③朱成虎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年,第19 页。1950年秋冬,整编组建了3 个坦克师。

三是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截止到1954年,中国用苏制武器和仿制品,装备了106 个步兵师、18 个地炮师、3 个坦克师和23 个航空兵师,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同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展了“两弹一星”重大工程。

四是提出“以我为主”指导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军队建设带有深深的苏联模式烙印,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毛泽东提出了“以我为主”的建军方针,全军在曲折中对建设中国特色军队进行了艰难探索。1958年中共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时,确定了“以我为主”指导方针,要求系统地总结人民军队过去的建军和作战经验,以人民军队经验为主,有选择地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以我为主”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人民军队认识的深化,由此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军队建设之路。

五是组建大批地方武装师和守备、边防及工程部队。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特别是由1964年开始,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大量增兵,美军入侵越南,使我国安全面临重大挑战。面对外部安全环境的恶化,毛泽东提出“四面八方”的战略方针,强调要准备在多个战略方向抗击可能的入侵。1964年10月,毛泽东在一项批示中提出积极备战,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和平时期转入临战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要搞地方武装”的指示,组建了大批地方武装师和守备、边防及工程部队。1965年,全军总员额超过500 万人。从1962年10月20日起,解放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发起自卫反击作战,达到了争取西部地区安宁和稳定的目的。

二、为实现“富起来”党领导的军队建设(1979—2011)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发出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动员令。“富起来”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领导中国人民在集中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摆脱生活贫困。①《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6 页。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被称为改革开放的宣言书,由此开启了“富起来”的新征程。为此,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军队要忍耐。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迅猛兴起;国家安全范围由传统疆界向全维多域拓展,周边热点日趋复杂、形势多变,中国安全面临多样化威胁;世界新军事变革萌发并加快发展,人类战争形态逐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求人民解放军科学回答和正确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在国家安全面临多种形式威胁和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军队担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二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继进入攻坚期的背景下,如何科学统筹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科学统筹军事系统诸要素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和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性质和宗旨。人民解放军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改革中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重新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正确目标,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确立“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1981年,邓小平在华北地区军事演习阅兵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邓小平指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②《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206 页。。军队建设总目标的确立,为军队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军队建设重新驶入正确的轨道。

二是着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上的差距。他指出:“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指挥现代化战争,包括我们老同志在内,能力都不够。要承认这个现实”。③《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 卷,第57 页。邓小平的论断,指出了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军队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

三是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197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全体会议,通过了有关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九个决定、条例。1980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从制度上解决一系列问题。1981年,邓小平在检阅华北演习部队时的讲话中,把“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目标之一。1982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提出,军队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很多规章制度”。④《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 卷,第214 页。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军委相继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条令条例,使军队的军政训练、工作、生活和管理教育工作更加正规有序。

四是走“精兵、合成”的军队建设之路。1982年,中共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提出了军队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的四项原则,即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针对部队规模过大、机构臃肿的状况,在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军队的精简整编一直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没有合成,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就不能进行现代化的战争。邓小平指出:“要搞些合成军、合成师。这样便于平时合成训练,便于指挥员熟悉特种兵的指挥,就能把平时训练和战时使用结合起来。”①《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 卷,第172 页。之后,人民解放军逐步开始提高合成水平。

五是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战斗力水平下降的状况以及军队教育训练被严重干扰的情况,在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明确了教育训练的战略地位。1978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指出,加强教育训练是关系到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军队在没有打仗的情况下,就要靠教育训练来提高战斗力。邓小平十分重视院校教育的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军队院校发展到117 所。1986年6月发布的《中央军委关于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海湾战争的爆发表明了世界军事发展的全新动向。江泽民和中央军委依据新的形势,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军队建设面向新世纪进行了重大探索,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一是确立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海湾战争,大量运用高新武器装备,并在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上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1993年1月,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一方针的核心是,在人民解放军主要作战对象和主要作战方向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同时,“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②《江泽民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5 页。此后,全军逐步开展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规律的研究,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目标,全面加强军队的各项工作。

二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1995年年底,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在确立科技强军战略时,提出了军队建设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战略性要求。为此,把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放在重要位置,进行了军队院校改革,逐步建立了指挥员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和专业技术军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培养层次的院校体系;大力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从1995年年初开始,全军各部队掀起了学习高技术知识、运用高技术知识的热潮。

三是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1997年12月,在江泽民主持下,中央军委提出了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用十几年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主要解决好军队的规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问题;第二步,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加速军队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四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1997年12月,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针对改革开放后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反复强调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多次强调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和中央军委的政治要求,军队严格落实党领导军队的各项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确保了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指挥,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三)以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2005年4月1日,胡锦涛在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明确提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思想。2006年3月11日,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以往,对经济建设的基础作用强调得比较多,对国防建设的保障作用强调得比较少。面对国家新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胡锦涛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上升到“内在规律”的高度,强调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反映了党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2 页。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有力促进了军队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军队坚持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注重维护官兵的利益,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胡锦涛还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对军队自身建设来说,就是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官兵权利,大力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官兵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2 页。这是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把革命化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高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以正规化为保障,使军队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互联系并相互促进,构成军队全部建设的基本内容。

四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胡锦涛根据新的世界形势,提出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实现部队的跨越式发展指出了新的路径。他强调指出,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不断提高官兵的科技素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有力促进了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强了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三、为实现“强起来”党领导的军队建设(2012 至今)

富裕不等于强盛,富而不强则富裕难保。“强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标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最关键的是要使中国“强起来”。“强起来”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强党、强国、强军的有机统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发出了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号召。2017年军委扩大会议上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一)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2012年12月8日和10日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先后来到海军南海舰队“海口”舰、某集团军和广州军区机关考察,亲切会见驻深圳、珠海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和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确切地说,这个伟大的梦想,就是强国梦,对于军队来讲,也是强军梦。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号召全军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搞上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对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赢得新的伟大斗争的重要保证。必须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努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证。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国家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现阶段我国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的战争可能性不大,但因外部因素引发武装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军队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充分认识我国安全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搞清楚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势,把握好军队使命任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军队搞得更强大,切实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二)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习近平强军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2012年底,习近平在视察广州战区时提出“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重大论断。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强军目标并进行了全面系统论述,“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在2013年年底军委扩大会议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思考,习近平提出要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这是总结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引领,鲜明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指出,“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三条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随着强国强军事业和实践的推进,习近平鲜明提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党对强军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并不断注入和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6年初,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大论断。这是对强军目标认识的又一次重大升华,鲜明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强军目标的内涵。2017年8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时,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直接纳入“八个明确”的思想体系之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6 页。。2017年12月底习近平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纳入习近平强军思想“十个明确”的内容体系,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就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丰富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推进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引领。

(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战略安排,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充分体现了强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发展规律;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提前了15年,说明我国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充分体现了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把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定位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的雄心壮志和高远追求。

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构建符合规律的科学制度机制,打造宏大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成适应现代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全面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这样的战略安排,意味着将原来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实现时间提前1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就是建成同我国强国地位相称、能够全面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军队。要考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军队建设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把目标任务、发展指标、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研究好。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相衔接,研究制定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构想,构建系统配套的战略规划和计划体系。

四、结论性思考

从军事服从政治而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军队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军队建设集中统一于三个“一致性”上。

(一)军队建设必须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党的历史任务始终是军队建设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55 页。军队必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党和人民所需就是军队使命任务所系。军队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历史使命,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二)军队建设必须与国家安全利益相一致

国之大事,莫过于发展和安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同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就越激烈。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某些大国对我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的力度不断加大,千方百计打压我们。周边热点地区局势充满变数,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三)军队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

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前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强军国防
我的科技强军梦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强军战歌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人民军队赞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展军威扬国威——人民军队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诞生始末
赞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