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思路探索

2021-11-28 00:11魏卓然
山西青年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务专业课价值观

魏卓然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更多地承担着“授业和解惑”的主要任务,至于“传道”,大家普遍认为那是思想政治课程或者辅导员的责任,造成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人为撕裂。事实上,每门学科中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政治内涵,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本就是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

一、《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及课程思政内涵

《社会工作实务》是我校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工作方法,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五年制高职的第五学期开设,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三年级的高职学生在年龄及心智上跟大学一年级学生持平,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因此,挖掘《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内涵尤为重要。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为:将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扩展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的同时,重视与学生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人格素养的培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我反省与进步的意识,学会用更加开放的思维考虑问题。

二、五年制高职《社会工作实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高校思政工作规律及学生个体成长规律,为我们每所学校、每个教师在新形势下教书育人指出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必要性

1.实施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和接班人的大势所趋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2]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显然力度不够,“课程思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教育目标的有益探索与创新实践,积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紧抓每一次教育引导与价值引领的机会,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4]

2.《社会工作实务》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学生升入三年级,逐渐产生对专业课的好奇心,普遍也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课教师相对认同度也比较高,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接触也多了起来,在很多方面都更容易受专业课教师的影响,特别是在价值观念、生活理念、交往方式等方面,专业课教师的言行思想无形当中会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隐形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合二为一,让专业课的授课内容更丰富,授课形式更灵活多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高职教学质量。

3.《社会工作实务》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更好发挥高职学校的育人功能

现今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宣传、同辈群体的影响等因素都在不停地强烈冲击着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单纯依靠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去帮助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正在逐渐树立之中的高职学生,实在是杯水车薪,引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努力挖掘专业课中富含的育人思想、育人资源,探索在教育教学主阵地当中更多的教育资源,挖掘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路径,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二)可行性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可以挖掘出大量思政教育的元素,在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进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开展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在这样的要求下,《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思政”的要求不谋而合。

社会工作这门学科本身起源于西方,如何将其本土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思想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我反省与进步的意识,学会用更加开放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是我们力求有所突破之处。

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适应与改变环境,增强适应能力,恢复和提高自信,协助个人增强社会功能,获得追求成功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进一步认识,为他们发掘自我潜能,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重塑自我形象等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思路探索

根据“课程思政”总体要求,我们对《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旨在探讨如何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中真正融入思政元素,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

(一)进一步修订教学目标

专业技能如果缺少专业价值理念的引导,学生很容易陷入职业伦理困境之中无法解脱,最终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影响以后在实践工作中的服务质量。

我们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原有的专业知识目标、技能教学目标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之上,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将四者有机结合,进一步在政治方向、价值引领和德育内涵等方面下功夫,有意识有计划地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

(二)模块化教学基础上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

将《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与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各章节内容细化,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比如我们会介绍儒家、道家相关的社会福利思想,对比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不同影响,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将社会工作本土化。通过观看与分析影片《刮痧》中的细节,让同学们体会尊重他人,培养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从而更好地领悟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与操作原则。

四、《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案例

本案例为《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材为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定教材《社会工作综合能力》(2018年3月第一版),授课对象为2018级社区矫正专业三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选取

1.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层面,要求了解优势视角的相关理论,明确优势视角的工作原则。

(2)技能应用层面,要求学会如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应用优势视角的介入方法。

(3)职业价值层面,要求能够以人为本,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服务对象,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或服务来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能力,从而实现自立自强。

(4)思政教育层面,思考优势视角带给我们的启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处事方式,树立平等意识与进取精神。

2.教学方法

采取过程教学法,将传统的案例教学灵活应用于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并渗透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设计与过程

1.教学设计

优势视角理论属于《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理论部分,第一步通过案例讨论与辩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谈谈自己对于服务对象情况的认识,分析可行性方案;第二步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提问、反思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平等意识与进取精神。

2.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自行观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用社会工作思维去分析这部影片。

(2)课堂教学。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请同学发言,说一说同桌的优点,能说多少说多少。再请同桌说说听到别人说自己这么多优点的感受。教师总结,联系课前让大家观看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让大家思考是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优势重点在于我们怎样去挖掘,怎样去利用这些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

教学环节二:理论教学部分,结合案例,讲解优势视角的理论脉络、理论观点及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的原则。请同学们自行分组讨论案例中的服务对象有哪些优势,讨论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家庭及人脉资源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三: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提问、反思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帮助案例中的母子,如何能在此案例中引入优势视角。

教学环节四:教师总结案例,由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优势视角带给我们的启示,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处事方式,树立平等意识与进取精神。

教学环节五: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很好地完成了设定的知识技能及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层面,锻炼他们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的实操技能,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这一思政层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如何将优势视角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建立起更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思政就是将显性的课堂教学与隐性的道德素养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寻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验证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前路漫漫,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道路上,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思考,在教学方法上继续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和政治文化素养,真正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实务专业课价值观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我的价值观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