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涵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某同学系某高校大一新生。该生在开学初期就表现为独来独往,不太与班内同学结伴行动,但真正引起辅导员的特别关注,是在一次未归寝事件中。该高校规定闭寝时间是晚上十一点,该生室友在马上闭寝前告知辅导员该生未回寝且联系不到他。辅导员立即拨打该生的电话,但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同时,辅导员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家长告知学生情况并进行安抚,询问室友及同学该生近期情绪状态,有无特殊事件发生,同学均回复一切正常。在梳理了情况后辅导员立即向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汇报。在当晚十二点,室友回复说该生已回到寝室,且该生告知室友只是去散步。
此次事件后,辅导员及时进行了谈心谈话及教育,了解该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询问是否遇到困难,观察该生情绪状况,同时明确告知该生学校的校纪校规,如若违反校规会有所惩戒。但在接下来的几周,该生再次出现了旷课的情况。平时也表现为行为散漫,尤为自我。
在辅导员与该生的交流及对其日常观察中,结合辅导员与该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分析该新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本人适应能力较差
该生为外省生源,周围同学多为省内生源,校内可诉说对象少,且该生又来自南方,存在地域差异不适应问题。本人性格内向,不喜与他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己认知的世界中。
2.家庭因素影响
辅导员在与其母亲联系交流时发现,家庭因素也影响了该生的一部分行为。其母表示由于儿子性格内向且叛逆,总是打骂孩子,后来索性鲜少管教,把更多精力投注在该生弟弟身上,导致该生更加叛逆与肆意。
3.对大学规则未明确
大一新生还处在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过渡阶段。学生往往会误认为大学生活是离开家长后无拘无束的,完全自我的生活,也由于学生正处在刚成年的年龄段,会将自己列为成年人的行列,意识里认为不该再受家长、老师的管束。这些表现实则是对大学规则还未明确,从而缺乏规矩意识。
4.辅导员自身经验不足
反思该生出现晚归寝及旷课行为,辅导员也负有责任。辅导员未能反复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学生本分,同时未能强调违纪的严重后果,导致学生未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辅导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疏忽了入学教育中就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树立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1.与学生谈心谈话,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
在该生晚归寝事件的第二天,辅导员就及时与其进行了谈心谈话。了解其晚归寝的原因和去向。新生确有适应性问题,一味批评反倒会引起学生的叛逆。辅导员要真正倾听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交心。可以原谅该生第一次的晚归,但同时也严肃告知学生,如有下次晚归寝且联系不到的情况,定会严肃处理。
对于后来该生的几次旷课情况,辅导员在得知情况后也与该生进行了严肃谈话,了解到该生旷课仅因为自己不喜欢这门课后,严肃批评之,并告知旷课达到一定课时是会被退学的,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学生确无再出现此类问题。
同时,学生出现问题也不能一味责备和批评,更要透过事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的同时,更要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端正态度,积极向上,避免学生出现过激行为。
2.建立班级信息通道,及时获知学生动态
辅导员在平时就注重班级信息队伍的建设。从班干部到每个宿舍都安排有信息员,平时也会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彼此关心、彼此照顾。帮助班干部树立在同学间的威信,使同学们有困难可以及时寻找辅导员或班干部们的帮助。此次事件中,该学生的室友可以在该生未按规定时间回寝时第一时间就联系辅导员,同时动员班干部一起联系寻找,可以看到班级信息通道建立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同学之间的温暖情谊。同时,自该生出现晚归寝情况后,辅导员会有意无意地从班干部和室友处获知该生的学生生活近况,让同学与他主动结伴,不要让该生过长时间独处,让他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沟通。
3.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积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学生某些行为的产生,往往与其性格有关,而性格的形成,多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想要真正了解学生,那么了解他的家庭变得至关重要。因此,辅导员不仅要通过周围同学了解该生动态,更要与其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从首次与该生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该生家长也不会与其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只是一味地责备,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某种程度下也会通过叛逆引起家长的注意。辅导员在与家长的不断沟通中,着重强调该生的进步与好的表现,鼓励家长与该生多多交流,多多表扬。
4.对该生情况进行备案上报
出现规定时间未归寝且联系不到学生的情况,确实应引起重视,如若学生当晚一直未归,又处在人生地不熟的校外,如若出现意外,后果则不堪设想。辅导员在当晚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取得联系,也是避免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更严重事态的发生。那么此次事件结束后,辅导员也及时备案上报,说明该生的种种情况,引起领导的共同关注,也共同引导该生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5.对全体学生再次强调校级校规,树立规矩意识、安全意识
针对该生的晚归寝及旷课行为,也反映出新生对于校纪校规的忽视和对大学生活“自由”的误解。那么辅导员也要及时通过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视频以及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再次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应树立为自身安全负责的责任感,将违纪的后果严肃告知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所谓离开父母束缚的“自由”是为成年的自己更加具有独立的精神,更为自己负责,更要有所担当。
大学一年级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做好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是辅导员所面临的挑战。做好这一工作也对辅导员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想要尽快了解大一新生,帮助新生解决适应性问题,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需做到以下几点:
辅导员在不断完善班级信息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明白建立这一队伍的本质目的是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快速处理。那么辅导员就要做到在早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尽快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迅速给学生回应,同时做到在班级预防。
新生在入校之初,就应该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1],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成员联系方式、家庭地址、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生活习惯等等,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生,更是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据可循。
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也要刚柔并济,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当然也不能对学生过于亲切。辅导员做到亦师亦友也是门需要长期探索的学问。拿本文的学生案例来说,对于该生的晚归寝及旷课行为,辅导员既要了解其真正想法,对其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帮助其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对于他的违纪行为也要及时批评教育,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刚柔并济,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回到正轨,而不是迫于外力而短暂遵循之。
从这一学生事例中我们不禁发现,新生适应性问题是辅导员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离开父母的庇佑,首次过集体生活,首次自己独立学习生活,故而或多或少存在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如果适应不畅,很有可能引起新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入学教育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交流让新生逐渐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2],另一方面则要为新生做情绪疏导。如何正确疏导学生情绪,根本上还是要关注学生情绪背后的需求,明白学生真正的烦恼在何处,并帮助他共同克服。
辅导员想要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首先就要有仁爱之心,能够真正关心、关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教师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学生之基,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他们也才能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诚然,学校与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但家庭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课堂。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辅导员会更加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也会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渐渐改变家长对学生的看法,让家长对老师更加信任,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信任。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对学生更深入的引导和帮助[3]。
新时代提倡全员育人,辅导员如何做到在与其他教师互补教育的同时,又可以守住自己的“阵地”,关键一步就是从自身出发,提升自我。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创新工作方法,能够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学生并引导学生。
辅导员也只有改变自我惰性,真正在这一职业中找到幸福感,找到自身价值所在,才能创造动力,一步一步成为一名博学、温暖、亲近、有思考且有趣的新时代教师,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的、有丰富情感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