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山:“老书记”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2021-11-28 00:06本刊通讯员沈贝
电脑迷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丰果林果园

本刊通讯员 沈贝

人物简介

陶德山,1944年12月出生,现任长丰县陶楼镇经果林协会党支部书记。

陶德山出生在安徽长丰县陶楼乡新丰村。新丰村处在江淮分水岭的脊背上,水利条件不好,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村民只能勉强“果腹”,经过几十年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陶德山终于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初接重担 是信任更是动力

1992年,48岁的陶德山当选为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那时陶德山告诫自己:“穷家再难当也得有人当,面对困难撂挑子不是共产党员的作为,群众选举了我,党委政府把重担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绝不能辜负!”

在翻阅《农村百事通》一书时,陶德山看到一句话:“中国三山六水一份田,种庄稼不如兴果园。”“新丰要想富,大胆栽果树”的思路由此诞生。

为了实践想法,陶德山立刻开始跑周边乡镇了解水果市场行情,并把调查成果提交村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讨论研究,形成统一意见。思路是有了,推行起来又遇到了困难,“真的能行吗?赔了算谁的?”村民们心中打起了“拨浪鼓”,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时候为了起这个示范的头,就找来了自己的大女婿李家宝,让他这个有点文化的初中生来干,陶德山盘算着赚了钱算他的,亏了本自己来赔。陶德山那时候积蓄也不多,将家里仅有的1 000元存款交到女婿手中,满怀希望年轻人能干出点成绩。实践证明这条路陶德山走对了,新丰村的第一块果园“试验田”诞生,虽仅有0.7 亩,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星火”,后来有了“燎原之势”,为陶楼桃花源发展播下了“种子”。

敢作敢为 是苦难更是甘甜

成功哪有坦荡路,记得当年,起步的道路十分艰难,由于不懂技术,第一茬种植的葡萄到次年春天眼见一棵棵枯萎,任凭怎么补救也不见好转。为了攻坚克难,在种果树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陶德山自带干粮,风餐露宿踏上外出求学之路,先后七拜安农大教授为师,九到肥西三岗学艺,并下江浙,上淮北,到六安、寿县等地考察取经。专家教授们都很认可他发展家乡的一片热心,陶德山用他们的“真传”,让新丰村的“试验田”终于挂满了葡萄串。

村民们受到鼓舞,纷纷开始种起了桃子、葡萄,陶德山既当村干部又当技术员,开会教学、田园讲课、实地指导,一点点地把自己学到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村民,每天忙得团团转。找到路子是第一步,推广开来更是关键,村民们积极性高了,信心足了,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新丰果园逐步形成强大的辐射影响力之后,周边很多群众开始种植经果林。时至今日,陶楼的经果林面积从最初的0.7亩发展到近2万亩,品种从最初的桃子和葡萄,增加到樱桃、无花果、桑葚、李子、冬枣等近十个品种。陶楼的风景越来越美,桃花文化成了陶楼的新名片、新印象,桃花节、采摘节等促成乡村生态旅游业在当地落地生根,绿水青山终成金山银山。

老当益壮 是本职更是天职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那年陶德山64岁了,从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自1963 年任村青年团书记开始,陶德山在村干部岗位上奋斗了45个年头,其间担任10 年村主任、12 年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4 年第一书记。退休后,陶德山身体还算康健,组织上希望他可以“退休不退职”,随后,在组织搭建平台的前提下,陶德山牵头成立了经果林协会和水果合作社,在擅长的果树种植领域,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在新丰水果合作社,陶德山每天依旧像在村工作一样按时上下班,打理合作社大小事务。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联络客商搞好水果销售,建设果园示范基地,打造采摘游玩一体的生态游园……直到现在的很多夜晚,虽然业务依旧繁忙,难有闲暇时光,但陶德山仍坚持看书学习,有时候写写村志村史,挖掘地方文化,“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直到干不动为止。”这是支撑陶德山为桃花源的发展出谋划策的持久动力。

猜你喜欢
新丰果林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新丰茶峒村开展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呼噜猪的大果园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土鸡林下散养管理技术
果园
浅析富民县山区果林生产优势及未来发展
致老教师
“完形填空”原创练习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