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家长和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前提,不仅能够为学生锻炼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有助于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体育教育对学生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弊端也是存在的,中考体育测试下,很多学校都以考试通过为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中考视野下当下体育教学的利弊与改进进行以下探讨。
1 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新时代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勇于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开拓创新,大胆引入新兴的运动方式。同时更注重学生对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树立起终身体育运动的观念。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中学体育测试的要求下,同学们要完成长跑,跳绳,和对球类的运用等项目。通过这些运动作主要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的体育运动。在中学,大部分男生是比较喜欢球类运动的,比如篮球和足球等。女生则以跳绳和排球运动为主。当然也有同学喜欢其他的运动。因此作为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来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下树立起明确的锻炼方向,并且能够坚持下去,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同时,逐渐培养出正确的锻炼习惯。
比如:我会在体育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跑步,并且给学生讲解,跑步是做任何运动项目的最基础运动。要想打好篮球,踢好足球,前提就是体力就要充足。那么通过跑步就可以锻炼自己的体力。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要想做好体育运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而且只在体育课堂上的锻炼是不够,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让自己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发挥的更出色,那么就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坚持锻炼,养成习惯。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团体运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而且在当下这个时代,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合作意识。因此,通过体育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为当下学生树立起很好的合作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激发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还可以增强學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体育课堂中的合作方式有很多种,如拔河,可以让同班的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比赛,也可以组织班与班之间的比赛。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如篮球比赛,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小游戏,比如两个同学或者多个同学,将腿部绑住,进行走路比赛,同时还会设置一些惩罚和奖励机制。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的重要性,体会团队合作下带来的胜利的喜悦。让学生能够在开心的氛围下,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理解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全面发展能力。
3 改变应试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在当下的体育课堂中,弊端在于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领导学生只完成考试测试内容。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完全的应试教育,缺少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想法。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厌恶,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长跑作为体育考试必考的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没有动力。学生的兴趣更多的是在篮球足球上,然而有的教师,对此不管不顾,只是单纯的将考试的内容,比如运球方式等交给学生之后,就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对学生的兴趣没有起到培养的作用。
比如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想要玩的好。首先要拥有良好的体力。不管是足球比赛还是篮球比赛。没有体力怎么打完全场?所以我们要从基础开始练习,看看专业的运动员,每个都需要进行系统的体力练习,才有更好的进行比赛,而且长跑不仅是中学的测试科目,还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然后在深入的培养学生兴趣,给学生讲解,足球,篮球的规则,教导学生更好的技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运动的兴趣。因而,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应该结合新课改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总的来说,在中考的前提下,当下的体育教学始终是利大于弊的。因为,体育教学是学生在学校课堂中,为数不多的课外兴趣发起点。通过体育课堂,能够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培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为学生减轻日常学习压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运用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