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转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教育界广泛推行,网课、视频教学、通信软件等现代技术也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多由教师口授和板书构成,导致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实时地将各类科教视频、有趣的动画图片等纳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恰当运用,成为辅助教学的良好手段,由此,也形成了众多的新兴教育模式。
近些年,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下极具开拓性的工具,促进了科技、经济、教育等众多领域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和民众观念的变化,也改变了教育方式,现在,人们更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网络经济时代,这类信息科学素养也成了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充分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深入、直观地为学生展示科学现象、知识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本文主要就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优化教学进行阐述。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的行为多由心理动机延伸而来,而动机则是人类的心理需求引发的心理状态,可以鼓励人积极行动,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而从教学层面来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能自主地探究更多的课外科学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敢于提问、质疑的习惯,并且使之可以随时积极主动地思考。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然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优势,可以利用视频、教学软件来为学生创设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的条件。为学生创设特殊的生活场景等,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和学习。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现象时,就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再利用教学软件制作视频动画,模拟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变化,根据三者不同的运动变化和所处的位置,演示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模拟月相的变化、日食月食的动态变化等。这些动画视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叹为观止。还可利用网络搜集往年国内的日全食视频,利用authorware软件导入视频控制播放进程,并在播放的同时为学生细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二、培養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创新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显然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要素。创新意识是指人可以敏锐地观察和把握各种机会、善于探究和发现的意识状态,是科学素养中的要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指出,人的创新能力必须依靠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且掌握事物中的内在含义和内在特点。
学生受经验、思维认知的限制,缺少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对周边事物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观察能力薄弱,难以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正好可以弥补学生的不足。教师可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科学和自然现象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将重点画面、现象特点等使用暂停、圈点、放大、慢放等功能详细展示,再加以教师的实时讲解,剔除一些表象,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让学生逐步把控内在含义。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降雨”的自然现象时,就可利用视频课件为学生分步骤地讲解水分的蒸发,在大气云层中凝结,之后形成雨滴……通过视频内容的分步骤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并逐步养成探究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意识。
三、知识交流共享,培养学生获取和阅读信息的能力习惯
“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不仅在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更要重视思维方法的渗透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网络媒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理念,还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筛选、鉴别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进而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以及多角度主动求知的习惯,受益终身。
在课件资料方面,可以从学校层面做起。学校可利用网络电教室来构建网络平台,连通各类科普教育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电脑室自主查找各类资料,自行搜集总结,并拿到课堂上分享讲解。教师可通过QQ、微信等通信软件创建班级交流群,平时可以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推送到交流群中,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布置一些诸如课外知识阅读、总结、写读后感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交流来分享知识,经由网络自主探索新知识,在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同时有效提升信息阅读能力。
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各类事物现象的本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