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崎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現,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盲目的使用计算器,导致计算能力下降;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让学生觉得数学计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能力低下等。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计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计算本就是在枯燥的数字间进行的脑力劳动,如果缺乏兴趣,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没有耐心,不细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方面要讲究训练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能 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了计算兴趣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能坚持进行计算练习,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每天坚持练一练, 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训练, 如每天让学生完成20道口算题。通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是一道重要的关口,因为不管是四则运算还是简便运算都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口算训练作为日常训练,学生才能熟能生巧。尤其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进位加法时,受幼儿园学习习惯的影响,总习惯掰手指,而不去用老师新教的“凑十法”进行口算,表面上看起来计算结果正确,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差别却非常大,用掰手指代替了大脑思考的过程,限制了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口算能力的提高。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口算方法,计算的速度要比掰手指快得多,所以我们经常在较高年级还能发现一些口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在偷偷的掰手指。由此可见,口算训练的重要性,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是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估算在考试中的几率不高,估算教学常常被轻视,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也就受到了限制。其实学生的很多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以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猜想,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学生对算理、法则的理解
正确的运算必须在透彻的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
小学数学的计算主要是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运算法则,才能有效提升计算能力。
四、重视简便计算技巧的培养
简便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方法较多,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规律,掌握一些特殊数据的变化规律,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如果对这些规律掌握不好,简便计算就变得非常困难。例如,19×66+81 ×66=(19+81) ×66=100×66 =6600,要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但对乘法乘法分配律掌握不好的学生,看不出特征,就会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算乘后算加,不但计算量大、繁琐、而且易出错。有的学生干脆直接按计算器。全都失去了简算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字迹潦草,用竖式计算往往看不清计算过程,出现错误自己理不清头绪,也给辅导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数学涉及的计算比较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草稿纸,可很多学生没有准备草稿纸的习惯,有的在书上或作业本边沿有限的区域凑合着算,有的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有的直接在题上进行演算,不但影响了做题的效果,而且也扰乱的做题的思路:有的计算错误原因是学生审题导致,有的是抄错数字成者运算符号所致,有的是计算完成后不检查,不验算导致等。诸如此类的不良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